来敖鲁古雅,寻找与神对话的鄂温克驯鹿人—2014年内蒙古根河市敖鲁古雅驯鹿部落自助游攻略
敖鲁古雅鄂温克驯鹿部落景点介绍

(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的鄂温克现居点 作者:兴安天玉)
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即敖鲁古雅使鹿部落景区,简称敖乡)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根河市市郊,是内蒙古最北的一个乡,这里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少数民族部落,他们就是鄂温克驯鹿人。敖鲁古雅乡的鄂温克人是鄂温克种族中从事狩猎生活的一支,因这部分人主要以放养驯鹿和狩猎为生,整年游荡在大兴安岭原始森林中,所以也称驯鹿鄂温克人、使鹿鄂温克族或鄂温克猎民。300年前,他们来自更北方的西伯利亚,目前仅有230多人,他们被称为“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
2003年,生活在山林中的鄂温克驯鹿人放下猎枪,整体搬迁到了根河市郊的新定居点,也就是现在的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禁猎也随之而来。但因部分族人与驯鹿均不习惯定居点生活(驯鹿是以长在原始森林的苔藓为食的),选择了重返森林,政府就在其居住地270公里范围内的密林中保留着几处较原始的猎民点,使其保留原始自然的放牧生活方式,使独特的民俗文化不流失、不消亡。
“鄂温克”意为“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敖鲁古雅”是鄂温克语,意为“杨树林茂盛的地方”。驯鹿是一种中型鹿,属于北极圈生物,还没有完全驯化,它有一条很短的白色尾巴,腿长有力,宜于踏深雪行走和长途迁徙,圣诞老人拉雪橇的驯鹿就是由鄂温克人驯养的。使鹿鄂温克人摸索出了一套适应大兴安岭气候、食物、温度、湿度的方法,使驯鹿在远离北极苔原区的地方得以存活。
景点信息
地址: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
电话:15144707079 0470-8710099
最佳季节:每年的5—7月份是这里的旺季,可看到驯鹿和割鹿茸,敖乡还有原汁原味的民族歌舞,并与鄂温克猎民一起举行篝火晚会。但冬季才是鄂温克驯鹿人最生活化的季节,这时的敖乡是一片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猎民点上可以体验鄂温克的生产生活方式。
注:游客去自然生态区,也就是猎民点,必须有牙克石林业局发放的林区通行证,游客可以直接跟猎民点联系或者找农垦旅游公司,由他们出面办理,可以免去一趟繁杂的办证过程。来敖乡,特别是旺季,各种交通、住宿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最好提前与当地接待打好招呼。如果想省事,可以找旅游公司帮忙,呼伦贝尔农垦旅游公司与当地各旅游景点有合作,交通、住宿、门票等能拿到比较优惠的价格,也可以帮游客解答各种旅行疑问。农垦旅游公司咨询电话:18647077236
景点介绍
敖鲁古雅使鹿部落景区
(敖乡分生活区和生态区,每家都有驯鹿 作者:正行)
敖鲁古雅使鹿部落景区就是行政地域上的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2003年,鄂温克驯鹿人停止迁徙狩猎,整体搬迁到了这个定居点。敖鲁古雅使鹿部落景区包括敖鲁古雅鄂温克族驯鹿文化博物馆、桦树皮手工作坊、鄂温克猎民村。
地址:根河市郊,敖鲁古雅鄂温克族民族乡
门票:冬季60元,夏季80元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驯鹿文化博物馆
博物馆共分六个展厅一个放映厅,通过视频、声光电、3D等高科技手段,分别展示了敖鲁古雅鄂温克驯鹿人的狩猎、桦树皮、萨满教、兽皮、驯鹿及北极圈文化。短短的一个小时的参观,穿越鄂温克人几百年的历史,感受到鄂温克人行走在游猎生活中的历史,书写在驯鹿皮上的文化。
桦树皮手工作坊
在这里可以了解到北方狩猎民族的桦树皮文化及鄂温克猎民传统的民族手工艺品的制作方式。可以买到货真价实的鹿产品和猎民制作的手工艺品等旅游纪念品。
鄂温克猎民村
鄂温克猎民村就是鄂温克驯鹿人的定居居住区,共有62户人家,233人。鄂温克猎民房子是新翻修的,按北欧饲养驯鹿的萨米人的房屋风格设计,猎民村建筑风格既有北欧芬兰拉普兰萨米风情,又有本民族“撮罗子”的原始风貌,复式两户一栋小楼。
(逐草而居的迁徙是鄂温克猎民游牧生活,平常驯鹿自己在林子里找吃的 作者:冬雨冰)
猎民驯鹿放养点
猎民点是敖鲁古雅鄂温克饲养驯鹿的营地,因鄂温克驯鹿人与驯鹿均不习惯定居点生活(驯鹿是以长在原始森林的苔藓为食的),政府在其居住地270公里范围内的密林中保留着几处较原始的猎民点,使他们依然保留独特的民俗文化和原始自然的放牧生活方式。
目前有6处猎民点,分布在辽阔的大兴安岭森林之中,分别是玛利亚·索原始部落(270公里)、布冬霞原始部落(40公里)、乌丽娅娜原始部落(30公里)、索玉兰原始部落(30公里)、古革军原始部落(7公里)等。总共放养着1000多头驯鹿,最远的也是最大的驯鹿放养点是位于阿龙山的玛利亚.索部落,她是敖鲁古雅玛利亚.索部落的酋长,有八十多岁高龄。距离较近的猎民点分别是古革军原始部落、布冬霞原始部落、索玉兰部落和乌丽娅娜部落,距景区大约7-40公里。如果游客想去猎民点做客敖鲁古雅鄂温克驯鹿人原始部落,建议去布冬霞原始部落和古革军原始部落,这两处部落对游客开放,上山的路也好走。其他的部落因深在森林中,道路难行,而且经常迁徙,地点不定,难以寻找。
布冬霞原始部落
布冬霞是布冬霞原始部落的女主人,这是个由5个人组成的部落,目前有半野生状态的驯鹿60多头。目前只有她家对游客开放,虽然也采取收门票等商业化操作,但布冬霞原始部落仍在大山中与食野生菌类、饮林间甘泉的驯鹿为伴,过着鄂温克驯鹿人半定居半游猎的生活,淳朴的民俗民风始终保留着。
电话:13191331652肖良柱
门票:80元
古革军原始部落
古革军原始部落就位于景区内的森林中,这里有30多头驯鹿及各种野生动物,展示着敖鲁古雅使鹿部落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如果不想舟车劳顿去森林中寻找原始部落,也可以在这里感受一下。
(冷极村的冰雪娱乐 作者:耕耘的园丁)
周边景点
冷极村
冷极村距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约27公里,位于大兴安岭西北麓的天然林区深处,是以前的内蒙古金河森工公司(林业局)金林林场,村子不大,都是东北非常有林区的特色的民居,这里没有夏天,春秋相连。年平均气温-5.3°C,极端最低气温-58°С,结冻期210天以上,境内遍布永冻层。这里被誉为圣诞老人的出发地,这个季节的冷极村一片冰雪世界,可以在林海雪原打雪仗、堆雪人、戏雪,感受大雪原的魅力,也能体验着锯木头、劈柴火、抬木头等林区生活,还会获得中国最冷的地方根河“冷极村”的认证证书。
敖鲁古雅鄂温克驯鹿部落出游地图
敖鲁古雅鄂温克驯鹿部落当地交通
(一路向北,到敖乡 作者:佚名)
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位于呼伦贝尔根河市郊3公里处,S301省道穿景区而过,自驾较方便。省外公共交通最便捷的方式是坐飞机到海拉尔,从海拉尔坐客车去根河,从根河打车或包车去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
公共交通(需先到根河)
公共交通需要先到根河,根河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北部的旗市之一,距呼伦贝尔首府海拉尔约300公里,省外很少有直达交通,需要在海拉尔中转。
飞机
距根河最近的机场是海拉尔东山机场。海拉尔是整个呼伦贝尔地区的交通枢纽,也是到呼伦贝尔各个地方的中转站。
海拉尔东山机场
海拉尔东山机场距市区7公里,交通方便。每周都有从海拉尔到北京、呼和浩特、锡林浩特等地的航班。
从北京到海拉尔约飞两小时可达;呼和浩特到海拉尔约2个半小时可达。
从海拉尔到市区:海拉尔机场大巴没有固定发车时间,根据航班到达时间发车。票价5元,约20分钟,咨询电话:8331010。打车或拼车是到市区最保险的方法,海拉尔机场到汽车站和火车站打车需要50—60元。
铁路
根河火车站只有到海拉尔、满归、莫尔道嘎的火车,省外游客需在海拉尔中转。北京、哈尔滨、呼和浩特、包头都有火车到海拉尔,从北京到满洲里的火车也经过海拉尔。
从海拉尔到根河:海拉尔到根河有两趟火车,需9个小时,相对而言做客车比较快捷,但如果冬季雪天出行,不赶时间的话建议坐火车,安全第一。
客车
做客车到根河要比做火车方便快捷。
海拉尔方向:从海拉尔长途汽车站坐可以汽车到根河,每天7趟车.票价38元,车程4小时。海拉尔区长途客运问询电话:0470-8333719。海拉尔到根河的汽车终点站是根河长途汽车站,中途会在根河火车站停靠,游客可以在根河火车站下车,因为长途汽车站比较偏僻荒凉。
满洲里方向:满洲里到根河的汽车隔日一班,上午10:00发车。
到达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
根河到敖乡没有公共交通,需要打车或包车前往。打车15元左右,车程20分钟。也可以选择走着去,需1个小时。如果去猎民点,只能包车或拼车,猎民点大多在敖乡30公里处的原始森林里,最好提前与猎民点联系,并找认识路的司机。可以联系农垦旅游公司,他们提供租车服务。农垦旅游公司电话:0470-8710099
敖鲁古雅鄂温克驯鹿部落当地住宿

(他们住在撮罗子,与大自然和谐的相处 作者:耕耘的园丁)
猎民点上的鄂温克人是住在他们的传统民居——“撮罗子”里,撮罗子是用桦树皮围成的圆锥型的房屋,因条件恶劣,一般游客都不能适应。游客可以住在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鄂温克人自己的家里,或者住在根河市内和27公里外的冷极村,冷极村是一个家庭宾馆林立的乡村,东北典型民居。
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住宿:
肖英子鄂温克驯鹿人家庭旅馆
推荐理由: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唯一的一家鄂温克人家庭旅馆,建筑风格既有北欧芬兰拉普兰萨米风情,又有本民族“撮罗子”的原始风貌,吃住一体。
地址: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即敖鲁古雅使鹿部落景区内)
电话:15847737896
价格:50—100元
冷极村住宿:
冷极人家
推荐理由:这个季节,冷极村一片银装素裹,在东北民居暖和的热炕上,看窗外的美仑美奂的冰雪世界,温暖舒适。
地址:冷极村
电话:0470-8710099
价格:标间200元
根河市内住宿:
根河市宾馆 电话:0470-3932666 价格:标间280元/间
根河林业宾馆 电话:0470-5225558 价格:标间398元/间
撮罗子:鄂温克人的传统住处。从外面看,锥形的撮罗子就像林地的伞。冬天伞面是兽皮,冬天撮罗子生着火,暖融融的;夏天伞面是大块的桦树皮,夜晚在撮罗子里能够看到星星和月亮,他们喜欢住在这样的传统屋子里,与大自然同栖共眠。
敖鲁古雅鄂温克驯鹿部落当地饮食
(在猎民点能吃到大兴安岭的野味 作者:幽麓)
鄂温克驯鹿人以驯鹿奶茶和自制的烤“列巴”(俄式黑面包)、奶制品为日常的主要饮食,犹如蒙古族牧民以喝牛奶茶,佐以炒米、奶酪为日常的食品一样。这些鄂温克特色的饮食可以在猎民点和敖乡的鄂温克人家中吃到,对口味不习惯的游客可以在冷极村或根河市内解决吃饭问题,饮食主要是大兴安岭山野风味。
肖英子鄂温克驯鹿人家庭旅馆
推荐理由:饮食是地道的鄂温克族的饮食风味,有奶茶,鹿肉、蘑菇等山野风味。
地址: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即敖鲁古雅使鹿部落景区内)
电话:15847737896
价格:鹿肉等野味价格相对较贵,其他价格适中。
布冬霞原始部落
推荐理由:在森林里的布冬霞原始部落,你可以和鄂温克猎人一起品尝到原汁原味的鄂温克族风味美食,在森林中吃野味,参与鄂温克族人的生活。
地址: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布冬霞原始部落
电话:13191331652
价格:人均30—80元
冷极人家
推荐理由:冷极村的饮食以东北农家菜为主,也有蘑菇、柳蒿芽炖排骨、大兴安岭野生木耳等山野风味饮食。
地址:冷极村
电话:0470-8710099
价格:人均30—80元
当地特色饮食
鄂温克猎民的主要食品是面食和肉类。狍子、鹿,野猪、熊、灰鼠及飞龙、鱼等,是他们常用的美食。常做煮肉、烤肉、烧肉、肉干等。驯鹿奶茶是他们常年的饮料。他们食用的野菜主要有野葱、野芹菜、野韭菜、黄花菜、蘑菇、笃斯、红豆、山丁子、稠李子,既鲜食又加工贮存,供常年用。他们还常熬笃斯酱,作为面食的佐料;面食一是油炸面食,二是和好面发酵烙成不加碱的“格列巴”(烙饼)。
野味风味系列有爆炒飞龙、野生冷水华子鱼、手扒羊肉、特色烤野生鹿肉、烤羊排、烤羊腿、特色烤列巴等。奶茶是鄂温克驯鹿人喝的奶茶都是用鹿奶加红茶煮的,是难得的高营养绿色饮料。
(玛丽亚·索家的装粮皮口袋(下)和“玛鲁”神圆皮口袋供器都是兽皮做的 作者:顾桃)
当地特产
桦树皮制品
大兴安岭生长着茂密的白桦林,住在森林里的鄂温克驯鹿人就地取材,制出了精美的工艺品。这些工艺品外形美观,图案精致,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且有很强的实用性。以桦皮器皿尤为出色,在桦树皮制作的生活器皿上,体现了精美的雕刻艺术,图案纹样以回转纹、云卷纹、吉祥纹为主,主要有桦皮箱、桦皮盒、桶以及碗、盆等日常生活用品。
鹿茸
1964年,鄂温克族取得了割鹿茸成功,如今鹿茸现已成为部分鄂温克人的经济来源。每年的5月中旬到7月份,是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乡割鹿茸的大好时机。
敖鲁古雅鄂温克驯鹿部落行程规划
(夏季,驯鹿最怕蚊虫叮咬,需要建栏熏蚊 作者:佚名)
在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你可以参观景区内的博物馆,也可以驱车前往猎民点,当一次鄂温克原始部落的猎人。乘坐使鹿轻舟在森林中徜徉、呼吸着纯净的空气,向鄂温克猎民学习狩猎常识,与鄂温克猎人林中寻鹿群、在寻鹿的同时了解猎民原始的饲养驯鹿的方法,祭拜山神树,采集野生草药、林中摄影、制作桦树皮生活用品,在炊烟袅袅的撮罗子里品尝鹿肉茶香。这样的生活方式,你的思想会变得简单透明,才能真正体会到生命不老,生态不朽的原始意义。参考行程:
路线:根河—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冷极村—猎民点
从根河包车或自驾到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参观敖乡的博物馆,了解鄂温克驯鹿人的历史文化,做客鄂温克家。下午赴冷极村,途中可以参观展示大兴安岭林木业的贮木场。在冷极村可以玩滑雪橇、堆雪人等,晚上住宿冷极村,在东北民居的热炕上唠嗑、嗑瓜子、吃农家菜,体验东北乡村的农家生活。第二天到鄂温克驯鹿人猎民点去,体验鄂温克使鹿部落的原始狩猎生活,在猎民点品尝鄂温克特色野味,下午返根河。
这一条线路中最远的是冷极村,距根河54公里,其他的景点都在根河到冷极村的路途中,因猎民点不提供住宿,最好在天黑之前赶到冷极村,第二天再赴猎民点做客。
敖鲁古雅鄂温克驯鹿部落其他信息
(对于森林里的鄂温克人来说,森林是孕育生命的天堂 作者:佚名)
当地旅游注意事项
1.要遵守当地民风。鄂温克驯鹿人虽然都很性情,但还是要礼貌诚恳地征求同意得到许可再拍摄,如果有幸得到玛利亚·索的拍摄许可,请一定不要用闪光灯,因为老人有眼疾,正在治疗中。
2.如果女士进入帐篷,一定不要到正对着门的位置,因为那是鄂温克信仰的“玛鲁”神位,要在主人安排的位置坐下。
3.如果大家坐在一起吃饭,向邻坐旁边的人递东西时不可以从背后传递。在山上不要将垃圾随手丢弃。请加强森林防火意识。在深山里狩猎的时候千万不要把零食随意扔在森林里,因为这样容易招来饥肠辘辘的从冬眠中醒来觅食的野兽,后果不堪设想。
4.前往猎民点前准备耐寒衣物是必须的,并且最好有向导引领,或者与猎民点提前联系,以免迷路。
5.夏季上山注意防蚊虫。夏季有一种小虫叫草蜱(俗称草爬子),可引起由病毒所致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所以上山前要打预防针,带上防治蚊虫叮咬的药剂。进入森林最好穿着长裤和具有防水功能冲锋衣,切忌穿凉鞋。
6.冬季大兴安岭温度低,最好给相机等设备采集保温设施。夏季大兴安岭多雨水,所以防水的摄影包和雨披也是必备的。
7.在敖鲁古雅狩猎要记得戴上防护眼镜,一方面是为了让眼球增加抵御严寒的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雪盲的现象。这里的冬天白茫茫的一片,大多数时候都会让人分不出天上和地下,迷失道路就在所难免了。所以,除了必要的指南针等工具,短波调频通讯对讲仪这些现代武器也是必不可少的。
8.由于气候干燥,在旅游途中,尽可能的多喝水,多吃水果;由于气温较低,所需热量相应增加,多食瘦肉类、蛋类、鲜鱼、豆制品、动物肝脏对补充人体热量很有好处,也可随身携带些巧克力,以补充热量。最好携带旅行用的保温瓶,这样可保证随时喝到热水。
鄂温克族的历史
敖鲁古雅鄂温克驯鹿人是在300多年以前从寒冷的西伯利亚列拿河上游迁到额尔古纳河流域的,当时有700余人。在列拿河时代,他们就开始驯养和使用驯鹿,后来由于列拿河一带猎物少了,他们便顺着石勒喀河来到了大兴安岭北麓的额尔古纳河流域。他们常年生活在深山密林,穿兽皮、吃兽肉,住“撮罗子”,受外界影响较少,在解放前基本仍处于原始公社末期氏族公社的阶段。解放后,在奇乾建立了奇乾鄂温克族乡人民政府。1965年9月1日,35户鄂温克猎民敖鲁古雅河畔安家,实现了定居。2003年,鄂温克使鹿部落放下猎枪,整体搬迁到了根河市郊的新定居点,也就是现在的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敖鲁古雅鄂温克使鹿部落景区)。
鄂温克族的人文风俗
敖鲁古雅鄂温克人传统上以狩猎为主。由于敖鲁古雅鄂温克人在生活、生产中大量使用驯鹿,所以他们又被称为"使鹿部落"。鄂温克人打猎,一般五六个人为一小组,称为"塔坦",猎人们最喜欢猎鹿。这不仅因为鹿的全身都是宝,而且因为鹿特别灵敏,最难捕获,因而猎获到鹿也是最光彩、最令人兴奋的事情。猎民一年中捕猎季节的划分是有规律的。这是按照各种动物的生长习性、生活特点形成的习俗。采集业及捕鱼业也占有较大的作用,是鄂温克妇女从事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采集业包括桦树皮的采集和缝制,以及采集榛子、木耳、蘑菇、野菜等。
传统的鄂温克族完全以肉类为日常生活的主食,食用方法也与牧区略有不同,其中罕达犴、鹿、狍子的肝、肾一般都生食,其他部分则要煮食。鱼类多用来清炖,清炖鱼时只加野葱和盐,讲究原汤原味。 鄂温克族很少食用蔬菜,仅仅采集一些野葱,做成咸菜,作为小菜佐餐。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主食渐被面食如:面条、烙饼、馒头等所代替。鄂温克族都以奶茶为饮料,饮用时根据个人的口味再加黄油、奶渣。此外,还饮用面茶、肉茶。林区的鄂温克族还饮用当地特有的驯鹿奶。鄂温克族传统炊餐用具别具特色,有用罕达犴骨做成的杯子、筷子,鹿角做成的酒盅,犴子肚盛水煮肉、罕达犴筋缝制的鹿皮盛粮口袋,桦木、皮制的各种碗、碟等。
(在夏季,驯鹿因害怕蚊虫,常呆在营地熏蚊处 作者:幽麓)
驯鹿文化
鄂温克驯鹿人是中国唯一饲养驯鹿的民族,鄂温克语驯鹿称为“奥伦”,驯鹿雄雌均有角。驯鹿角似鹿而非鹿,头似马而非马,蹄似牛而非牛,身似驴而非驴,因而俗称“四不像”。驯鹿善于穿越森林和沼泽地,是狩猎鄂温克猎人的主要生产和交通运输工具,驯鹿成为鄂温克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珍贵经济动物,被誉为“林海之舟”的美称,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
驯鹿的特征是:其性情温和,易饲养放牧,觅食苔藓等野生植物,适应于大兴安岭(额格登)高寒地带繁衍生息。驯鹿的毛色有褐色、灰白色、花白色和白色。
狩猎为生的鄂温克驯鹿人无论男女老少都非常喜爱和保护驯鹿,视为吉祥、幸福、进取的象征,也是追求美好和崇高理想的象征。因此,驯鹿具有民族特色,很有代表性,鄂温克人将驯鹿确定为鄂温克族的吉祥物。
民族信仰
鄂温克驯鹿人被誉为“森林之舟”,信奉萨满教和喇嘛教,鹿善于奔跑而且柔顺、和美具有神力,古代人对它产生崇拜之情,史书中对它有记载。蒙古萨满认为鹿能显灵,可以驱魔镇邪。鄂温克族百姓以森林、大山、火、水作为民族的标志,象征着生机、活力和兴旺。长期的原始封闭状态让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保留了原生态的民族文化。他们信奉“萨满”,拜祭树神,用桦树皮制作生活用具。据当地人讲,鄂温克猎民从不砍伐活树,宁可走到很远的地方去扛回枯死的树木作为烧柴。在野外,他们则吸食一种“口烟”(猎民们自制的一种提神用品),避免吸烟用火。鄂温克人虽然以狩猎为生,但他们却对动物心存感激,称动物为“人”;他们崇拜熊,当为了生计不得不打死熊时,也只能讲“熊睡觉了”,还要举行隆重的祭熊仪式。
人物:玛丽亚·索
玛丽亚索是玛丽亚索部落的精神领袖,族人们敬重她,听从她的指引,她是鄂温克驯鹿人的代表。正是这位精神领袖,带领猎民们坚守着鄂温克驯鹿人最本真的生活方式,坚守着他们的善良与质朴。玛丽亚·索出生在阿龙山的原始森林里,差不多已经90多岁,因为鄂温克驯鹿人没有日历,玛丽亚·索也不知道自己何时出生,她的年龄是以山下她的同辈人做为参照得出的。
玛丽亚·索一直固守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她热爱森林,离不开驯鹿。2003年根河进行生态移民时,让大家投票选择去向,敖鲁古雅乡231名鄂温克人按了手印,她没有按,与追随她的猎民一起回到了养育鄂温克先辈的大森林里,继续过着游牧的生活。因为她的坚持,猎民点才能延续至今,并且尽可能保存下了鄂温克的风俗文化。她对森林非常了解,“驯鹿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找苔藓吃,只有玛丽亚·索最清楚。她能指挥猎民点上的猎民把它们准确地撵回来。猎民都需要她,也都听她的。德高望重的玛丽亚·索成了猎民点上的‘点长’。后来,外面的人称他们为‘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于是,玛丽亚·索就被媒体变成了“部落酋长”。
敖鲁古雅鄂温克驯鹿部落当地视频
鄂温克驯鹿人纪录片
敖鲁古雅鄂温克驯鹿部落出游参考
(舞蹈剧《敖鲁古雅》海报)
书籍《额尔古纳河右岸》 作者:迟子建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作家迟子建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这本小说语言精妙,以简约之美写活了一群鲜为人知、有血有肉的鄂温克驯鹿人。小说以小见大,以一曲对弱小民族的挽歌,写出了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某种悲哀,其文学主题具有史诗品格与世界意义,并由此荣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纪录片《神鹿啊,我们的神鹿》
这是十几年前的一部纪录片了。它默默的记录了那个时代里一个使鹿鄂温克姑娘游走在城市与山林中的哀伤与迷惘,记录了使鹿鄂温克族生存在文明与原始夹缝中的艰难与惆怅。女主人公柳芭是鄂温克族唯一一个考上大学走出山林的姑娘,突然走进城市,原始与文明的巨大落差从天而降,没有过渡也无从接轨,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强硬的闯入她的大脑,使她失去了思考与消化的能力,迷茫、失魂、孤独难耐。悲从中来,那一年她喝了酒浸倒在森林膝盖深的河水里,从此再没起来。
舞台剧《敖鲁古雅》 导演:顾桃
《敖鲁古雅》是首部以使鹿鄂温克族民俗文化为背景的原生态舞台剧。《敖鲁古雅》不仅展示了使鹿鄂温克人独特的“喉音发声打拍”唱法、以腿部蹬踢弹跳为主的“鹿舞”“仙鹤舞”,还开创性地以舞台形式展现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秘萨满舞。此次演出服装由鄂温克族妇女全手工制作,难得一见的图腾、纹饰极具泛北极圈文化特征。
《敖鲁古雅》的故事原型是使鹿鄂温克人玛利亚索部落精神领袖的玛利亚索为故事原型改编的。
攻略制作队伍
顾问:呼伦贝尔农垦旅游公司张老师 18647077236
摄影:顾桃、耕耘的园丁、杜殿文、幽麓、nuofei、bayier、水易独钓寒江雪、冬雨冰、wangjun10313、兴安天玉等
行者:顾桃
本攻略最后修订时间:2013年12月30日
more该地其他相关攻略
-
2015年内蒙古冬季冰雪体验自助游攻略
阅读:127220次 评论:25条
-
2014年内蒙古额尔古纳市临江屯自助游攻略
阅读:41813次 评论:14条
-
2013年内蒙古额济纳旗黑城遗址自助游攻略
阅读:51100次 评论:17条
-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蒸汽机车摄影攻略(2014年修订版)
阅读:121632次 评论:54条
-
2012年内蒙古额尔古纳市室韦镇自助游攻略
阅读:172479次 评论:70条
-
2012内蒙古赤峰市阿斯哈图石林自助游攻略
阅读:30378次 评论:47条
-
2012年内蒙古二连浩特自助游攻略
阅读:199250次 评论:18条
-
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自助游攻略
阅读:61768次 评论:15条
为什么选择远方网攻略
远方网攻略制作流程

为什么选择远方网攻略
more您还可以在以下媒体看到远方网的作品
所有评论(13)最新评论
-
引用 远方网友 于 2013-12-29 12: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