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水村,一个关于幸福的定义——北京门头沟区灵水村自助游攻略(2014年修订版)
京西灵水村景点介绍
灵水村是京西门头沟区斋堂镇辖村。传汉代灵泉禅寺有位高僧,慧眼识地,选中这块灵山秀水的风水宝地,传经修行,引来八方香客,在此择地建村。辽金时期经济相当发达,灵水村旧有八大著名商号,号称“八大堂”,即三元堂、大清号、荣德泰、全义兴、全义号、三义隆、德盛堂和济善堂。到了明清两代,灵水村人丁兴旺,颇具规模。
灵水村三面环山,村依山而建,水绕村而流,从高空看上去,整个村子有点像乌龟,龟为“四灵”之一,相传“灵水”既源于此。村里人讲俯瞰灵水的最佳地点应是村南头的山上。走进灵水村,就能感受到她千年不变的文脉,以及深厚的历史积淀赋予灵水村的儒雅气质。
若是想来灵水村游玩,小编建议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候。秋日的北京天气爽朗,正适合郊外访古赏景游。
地址:门头沟区斋堂镇灵水村
门票:无门票
灵水村看点大搜罗
一、驰名百年的“举人村”
自明清科举制度盛行以来,灵水村中考取功名的人层出不穷,特别是曾有刘懋恒、刘增广等举人出现,官职四品,德行双馨,影响了这方土地,由此产生了灵水村举世骇俗的举人文化。
而今为旅游发展的需要,所以冠名于灵水村“北京灵水举人村”,村前所立影壁上村名就是全国著名的书法家杨再春老先生书写。
如果用八个字来形容灵水村,那便是“人杰地灵,一脉相承”。
1、清代知府刘懋恒的宅院
刘懋恒宅院,是灵水村最为引人注目的举人宅院之一。他的宅院中高达2米多的地基是用长方形的大块石料砌成,石块的相接处有铁楔子加固,靠其重力连接上下石块。这处宅第的地基建于明朝,虽然地基上面的房屋几经翻修,可是地基却依然如故,坚固无比。据说,刘懋恒的故居原为五进相连的大四合院,后经200多年的沧桑变迁,现在已分为一个个独立的院落。
2、刘懋恒墓碑
在村口不远处的田地旁,就可以看到散落的刘懋恒的墓碑。墓碑分三部分(碑额、碑身和碑座),碑上刻有“碑记墓表”篆字,上端为七朵祥云,中间刻有双“麒麟捧寿”,四周为云纹。碑文首题:“皇清诰授中宪大夫山西汾州知府加一级君常刘公墓表”。碑座为赑屃造型,俗称石龟,因无人看管,就斜在田地旁的荒草丛中,只是碑文上的字虽然经过了风吹雨淋却仍清晰可见,上面刻有表彰刘懋恒一生功绩,由文华殿大学士京江张玉书撰写。作为灵水村的一代名人,刘懋恒的高大墓碑正是他一生功绩的历史见证。
3、举人刘增广故居
为清代四合院建筑,位于灵水村后街81号,他可以说是中国最后一个举人。刘增广少年时曾在斋堂念私塾,清光绪二十一年应顺天府科考,得中“甲午科”举人。历任山西左云县知县、静乐县知县、吉州知州和候补知府。1937年8月国民党卫立煌部与日寇激战髽髻山时,这处宅院是第十师的指挥部,师长李默庵曾住在刘增广家中。
这处挂着“刘举人故居”的宅院是一座精良的三进长方形四合院,青砖灰瓦、雕梁画栋、雕花门楼、砖雕影壁、顶覆合瓦、精巧别致。整个大宅院分为前院、中院和后院,共有房屋20余间。宅院内建有垂花门,影壁、石阶,浑然一体,古色古香。宅院的门楼外还有一精良的门外影壁(一字影壁),宅院外墙破损的栓马桩依稀可辨。
◎
(“灵水举人村” 作者:Baggio)
二、“灵水八景”
要说灵水村最著名的,除了明传百年的“举人村”之名,就属独特的“灵水八景”了。
“灵水八景”之一——东岭石人
站在村中向东看,距灵水10公里的髽髻山上有一站在山顶上的石人高高站立远眺家乡,向村中招手,向家乡告别之姿;一只手抬起也似一教书先生写字,村人传说灵水村出文人与此风水有关。图中最远的那座山,从最高峰向左边数第二个高峰下边的那个小僦僦就是传说中的石人。
“灵水八景”之二——独山莲花
灵水村西山名叫“独山”,又叫“莲花山”,在村外看去似一朵盛开的莲花,花瓣绽放,形象逼真。山上层峦叠翠,郁郁葱葱,美不胜收。这个初春的季节看上去独山的色彩还很单调,而空中的风筝却象莲花飘浮在山前的空中,是否也能算新“独山莲花”?
“灵水八景”之三——南堂北眺
灵水村整个村落布局形似一巨龟。南岭是观村整体形状的最佳地点,古人建灵水村时是依“玄武”而修建房舍与寺庙的。玄武(龟)头朝南,尾朝北,三条东西走向街道与南北走向的胡同构成分明的龟纹,龟纹的大小块是由四合院组成的。有人说,灵水村的村名的“灵”字就由村落整体布局而来。
“灵水八景”之四——北山翠柏
灵水村北有一座小山岗,名为“北山”,山口处有一株千年古柏(侧柏),树冠平展,枝杈横生,树叶茂盛,宛如华盖,傲然独秀,被当地人美称为“京西灵芝”,为国家一级古树。当你在古柏树下仰观宛如华盖的树冠,满树的枝桠美得让人屏吸。
“灵水八景”之五——柏抱桑榆
两株千年古柏(侧柏)长在南海火龙王庙内,相距10余米,里侧一枝上长出一棵榆树,分叉处生出一棵桑树,榆柏两树,苍黛交映,情趣盎然。人们称之为“柏抱桑”和“柏抱榆”,是灵水八景之一,是北京的“古柏奇观”中的两奇观。
这两棵树有千年以上的树龄,长在火龙王庙院内,是否是僧人所种?桑和榆是否是人为嫁接而成,这种嫁接异种树是否可能?如果是人为嫁接或有人有意培植“柏抱榆桑”,它对这个文化村寓意着什么?这些都是让后人费解的谜团。
“灵泉八景”之六——灵泉银杏
银杏树素有“活化石”之称。在灵泉禅寺遗址院内,长有两棵树龄达几百年的高大银杏树,为国家二级古树。这两棵树本来都为雄性,本不能结果,但奇特地是,其中西侧的一颗银杏树上长有一雌性“树椎”,长120厘米,直径20多厘米,树椎向上的一枝每年结果。
有人说,这一树椎是先人将雌枝嫁接在雄树上而长成的。看来住这里的僧人或村民几百年前就已掌握了高超的银杏树嫁接技术,这在今天也不易。灵水村的这棵古老而神秘的“雌雄同体”银杏树,总是让来此观赏的人们啧啧称叹。
“灵泉八景”之七——举人宅院
灵水村现有多处举人故居宅院遗址,如刘懋恒、刘增广等故居。这些宅院多为三进和五进宅院,建有门楼、影壁、高台阶、大板门,过厅宽大,雕梁画柱,墙壁磨砖对缝,墙体厚实,砖雕简洁而讲究,花饰粗犷中含秀美,建筑风格具有“乡村士大夫”风范和文人风雅,是八景中不可或缺的一景。
“灵泉八景”之八——寺庙遗址
灵水村过去共有寺庙17座。其中佛教寺庙2座,为灵泉禅寺和白衣观音菩萨庙;儒教寺庙2座,为文昌阁和魁星楼;其余13座为道教和民间信仰寺庙,为南海火龙王庙、天仙圣母庙、玉皇庙、天王庙、玄帝观、关帝庙、五道庙、二郎庙、马王庙、山神庙、牛王庙、三圣庙和土地庙。以儒学为代表的文昌阁和魁星楼,在中国北方的乡村比较少见,说明古时灵水村人对文化的重视。儒、道、佛和各种民间信仰共处一地的现象在中国乡村并不罕见,但是难得的是一个村子建有如此多的寺庙,可见灵水村人对宗教信仰的虔诚和对各种文化的包容精神。
尽管灵水村大多数寺庙随着时光流逝已不复存在,但现存的灵泉禅寺、南海火龙王庙、天仙圣母庙等残垣断壁仍让人抚今追昔,体会到当年青烟缭绕、香客云集的热闹氛围。
◎
(岁月的声音 作者:沧海)
三、寺庙遗址大盘点
1、灵泉禅寺
村西莲花山下的灵泉禅寺建于汉代,灵泉禅寺是灵水村有文字记载的最早寺庙,也是有文字记载北京地区最早的佛教寺院,原名瑞灵寺,明代改为今名。
寺庙坐北朝南,山门为砖石仿木结构,山门前有影壁。山门两侧有旁门各一间,进入山门为天王殿,天王殿东北侧是关公殿,天王殿后面是三世佛殿,三世佛殿东侧有配房三间,室内有壁画。三世佛殿后面是三大士殿,三世佛殿两侧有一院为四合院,明弘治年间建造成如此规模,香火鼎盛,与斋堂灵岳寺一脉相承,使斋堂川成为了京西佛教胜地。
灵泉禅寺现仅存一座山门,山门青砖仿木结构,歇山式大脊、筒瓦顶,有吻兽、垂兽,四角悬风铃,石刻件拼砌发券门洞,门额有“灵泉禅寺”石刻,山门两侧青砖砌筑旁门一座。从灵泉禅寺现存的山门、古树不难想象这里昔日的香火缭绕,佛门鼎盛。
如今的灵泉禅寺已经变成了一座小学。
2、南海火龙王庙
南海火龙王庙位于灵水村西。相传建于金代,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重建。
南海火龙王庙坐北朝南,规模宏大。现主要殿堂已无存,只存拔券山门。山门为青砖歇山式建筑,顶正脊有吻兽,筒瓦覆顶。
券洞上部嵌青砖刻匾,周围刻有莲瓣,额题“南海火龙王庙”并有款刻“大明嘉靖岁次丙申(1536)重阳吉日造,曾林乡重修”。遗憾的是,这些庙宇如今只剩下残垣断壁和废墟。
古时候,在缺水的地方人们常祈求龙王施雨,可是灵水村却建了座火龙王庙,俗话说“水火难容”,这让人大惑不解。经村里人解释说,过去的灵水村水源充沛,水大也易成灾,所以建这座火龙王庙以祈望风调雨顺。
3、天仙圣母庙
天仙圣母庙建于清代康熙十九年(1680),位于南海火龙王庙北侧,坐北朝南,山门硬山大脊,砖吻兽。二门建于山石砌筑的平台上。正殿硬山式,筒瓦覆顶,排檐滴水。五架梁,殿内梁枋施以龙之彩绘,活龙活现,气宇非凡,尤其是龙的一对眼睛,雕得炯炯有神,让人疑似龙就要从梁上跃下来。
四、古村民俗活动
灵水村具有丰富的民间文化传统和健康的民俗风习。其中最具盛名的是已经流传三百多年的“秋粥节”,此节是该村为纪念本村刘懋恒举人赈灾赊粮的义举而创立的,是为准备科考的学子及读书人免费准备的“举人粥”,也是由此演变现今的“金榜秋粥节”。
另外,灵水人喜好吟诗、论文、作画、讲故事、耍龙灯、荡秋千等文体活动流传久远的“九曲黄河灯”是灵水人的拿手游艺项目。
“秋粥节”举办时间:农历的立秋时节。
灵水村周边景点
爨底下村:近几年声名大噪的京西古村。这里是北京通往陕、晋和口外的要塞,曾繁华一时,更是兵家必争之地,另外还飞扬着八路军打击日寇,保卫家乡的炮火硝烟。经历了数百年沧桑巨变的爨底下村,这里依旧保持了居民原始的风貌――明清古居。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川底下村
咨询电话:010-69819333
门票:35元
交通:从灵水村出来进入G109向西行驶,到G109与斋柏路(X007)交叉口,沿斋柏路向前行驶即可到达爨底下村。
京西灵水村出游地图
◎
门头沟区古村落范围图
京西灵水村当地交通
自驾交通
中国农大南路沿圆明园西路、圆清路、北清路到达北安河后,转向大觉寺方向直奔门头沟109国道,在109国道王平与河北交叉口处,选择王平方向(注:此路段较河北方向的路段比,有平缓、大车少、无上下坡盘山路的优点,只是路程稍远一些)。沿109国道一路行驶,经河南台、雁翅到达斋堂,见一路标指向灵水村右转,再走四公里即到。
公共交通
乘坐地铁1号线在终点“苹果园站”下车,从A口出来向西南方向步行320米,乘坐892路车,在“灵水举人村路口”站下车,再向里步行3公里即到,或是在当地包车前往(892路发车时间:起点站首末车时间为07:00-11:50,终点站首末车时间为09:50-15:40)。
远方网小编提示:
1、从斋堂返回苹果园时,根据乘车时间的不同,乘车位置会有微调,最好先问下当地人。
2、前往灵水村的路上会经过采摘园,自驾的朋友如果感兴趣不妨也体验一把。
京西灵水村当地住宿
随着灵水村声名的日渐远播,村中很多人家也开起了农家乐。他们会做很多当地各种特色菜来招待客人,食材更是绿色无污染,别有一番质朴的乡土气息。
推荐住宿:东来顺四合院农家乐
推荐理由:老板谭大爷家里是四世同堂。客栈中房间收拾的很干净,冬天的时候还会让你住到他们的热炕上,吃的会根据你的要求做不同口味,荤素和数量可以随意搭配,非常丰盛。
价格:120元/人/天(价格中包含吃、住的所有费用)
电话:010-61817826
手机:13161402424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灵水村11号 东来顺四合院农家乐
京西灵水村当地饮食
京西灵水村行程规划
因为交通问题,小编建议灵水村的怀古之旅最好以两天以上为宜。
第一天从北京市内出发,行走约3-4小时后到达灵水村,到达村子的时间约为傍晚前后。进入事先联系好的客栈或农家院进行休整,想领略古村夜景的朋友也可以在饭后村中散步。
第二天可以在村中的各个遗迹进行拍摄和采风,领略古村独特的沧桑魅力。中午吃完饭后,时间较紧的朋友就可以选择返回市内了。若是有其他需要,也可以选择继续在灵水村中或是去周边的爨底下村、杨家峪村等其他京西古村顺便游览。
京西灵水村其他信息
灵水村宗教文化
灵水村的宗教文化有佛、道、儒、天主教“四教合一”的特点。其文化鼎盛时有17座寺庙和教堂的盛况,本身就是一个文化奇迹。村中现存遗址寺庙17座,儒教的魁星楼和文昌阁分别供奉魁星和文星,魁星和文星是古代知识分子最为崇尚的神灵,魁星楼和文昌阁同时建于灵水村,这在中国北方乡间极其少见。道教的寺庙有龙王庙、二郞庙和娘娘庙等14处。邻村桑峪村还建有一座始建于元传二年的天主教堂。四种不同的信仰在这里交融、碰撞,和谐共存近千年,构成了极富特色的宗教文化。
当地其他习俗
京西斋堂川一带,有转灯场的习俗。有些村子的转灯场活动较为简单,只是晚上举着灯在村里转转而已。其中斋堂村为九曲黄河灯,马栏村为八卦灯,灵水村为万字灯。有些村子没有灯阵,场面比较隆重,热闹。有的村转灯活动三年才举办一次,而灵水村却一年一次。届时,桑峪、军响、东胡林、西胡林几个村子的人都喜欢到灵水观看转灯场活动。在夜间的山路上,人们举着灯笼、火把一起向灵水村口的灯场集聚,欣赏欢快的音乐演奏,注目受人尊敬的神棚,观看照耀通明的灯阵里,人流如泉百转而出,情景十分美妙。
灵水村土特产
灵水村农副产品很丰富,味道十分不错。赶到合适的季节,建议可以带一些回家,这绝对是城市买不到的独特风味。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一下这些土特产。
1、灵水红杏
灵水红杏个大似桃,核小皮薄,肉厚香甜,味道可口,成熟时皮红、肉金、色黄。灵水村其他甜核的、苦核的山杏遍山皆是,在果实收入中仅次于核桃。每到杏的收获季节,一棵树能结三四百斤。
2、灵水核桃
斋堂各村均产核桃,其中以灵水所产的品质最佳。灵水核桃不仅外婆光滑,沟浅香味浓,而且皮薄、含油量大,产仁率高。斋堂所产核桃仁在榨油后的剩渣还可做核桃酱,干炒油炸核桃仁是斋堂别具风味的小吃,沾在饼上或者拌米饭皆为乡村美味中之佳品。
3、灵水大枣
山区的特点是枣树多,而灵水村的枣树又多于其他村子。灵水的大枣品种齐全,有嘎嘎枣(两头尖,核小肉厚,又脆又甜。一般都是各家自己食用,或当作礼品馈赠亲友),另一种叫做老虎眼枣(圆形,大如虎眼,核大肉薄,味道酸甜,树木不多,大部分家里采摘后晒干,可以用它来做食用醋),另外还有酸枣(满山遍野生长。刚成熟时,采来尝鲜,也能用来做食用醋)。
细数京西古村
爨底下村:爨底下村位于京西山区深山峡谷中。川底下村现保存着500间、70余套明清时代的四合院民居。整个村庄保留着比较完整的古代建筑群,坐落在北侧缓坡之上,依山而建,层层升高,村上一条蜿蜒东西走向的紫石、青石砌成的小巷,看去幽雅漂亮。村分上下两层,高低错落线条清晰,被称为北京地区的“布达拉宫”。
详细了解地址:http://www.likefar.com/route/43/
灵岳寺村:京西深山峡谷之中,苍松翠柏掩映着一座历经沧桑的古老村庄——灵岳寺村。村落中宏大的灵岳寺与斑驳的古民居交相辉映,整体建筑格局被完好地保留下来,见证了昔日的辉煌。大唐盛世,贞观年间,灵岳寺就兴建在这斋堂镇北部的白铁山上,这里风景的壮美,是其他古村所难以企及的!透过古寺、苍松、残垣,俯瞰气势宏伟的斋堂川,真有“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其清明之气,接天之态,又不亚于五台山的超凡脱俗。
碣石村:在京西太行山余脉的109国道一个特别不起眼的小路口立着个指示牌:碣石村。这个古村始建于元代,因村口这些黢黑的大石头“立石为碑,卧石为碣”而得名,据说村里有72眼水井,这在北方还真不多见,可惜现在大部分都已经干了。这里一如许多世外古村,处处透着安然与恬淡。
杨家峪村:该村始建于辽代,最初为杨姓族群部落。杨家峪自古便是远近闻名的耕读之村,村内有供奉龙王、树王、虫王的庙宇和保存完好的贞节匾,而升官喜报、炕上书桌、碾房题字等古迹更是体现了这个村子深厚的文化底蕴。由于没有怎么经历过战争,杨家峪是斋堂古建民居保存最完好的村落之一。
柏峪村:背倚京西明珠黄草梁,从爨底下村继续往上行驶5公里便到达柏峪村。爨底下村拥有着几百年的老房子,柏峪村则沉淀着几百年的古文化。很有特色的是,柏峪村中,自古以来就有唱戏的习惯,村中大人小孩,均可唱上一口,很有乐趣。
桑峪村:发现古人类化石的桑峪村位于斋东堂北部,与灵水村毗邻相望。村子坐落在四面环山的清水河盆地之中,历史上面积较阔,有“九湖十八峪之说”。
本村落已被列入住建部中国传统村落发展保护中心保护名单。保护传统村落,从你我做起,实现负责任的旅行。因此我们倡议游人游览该村落时注意以下事项:
元朝元统二年(1334年)桑峪村出现了天主教堂,因信仰不同开始分村而治,即前桑峪和后桑峪,天主教堂就在后桑峪。天主教堂为北京地区建立最早规模较大的一座教堂,是京西著名的教堂。如今的教堂每年都有几次大型的活动,尤其是圣诞节之日,气氛非常隆重。
远方网提示:
1、尊重历史,爱护文物,不破坏和亵渎乡村文化;
2、遵守法律,不参与非法文物买卖;
3、尊重当地居民,尊重当地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4、尊重自己的选择,尊重传统村落与现代生活的区别;
5、尊重旅行,敬惟慎独。
中国传统村落,是我们所有中国人诗意的故乡,也请当地行政部门和旅游开发部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适度开发,合法经营,莫让后人遗憾,莫让诗意成失意。点击查看更多细节 http://ctcl.likefar.com/
京西灵水村当地视频
京西灵水村出游参考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探访京西古村落》——作者:孙克勤(中国画报出版社)
《散落京西的山地古村落》——中国和平出版社
顾长卫的电影《最爱》(由郭富城、章子怡主演)、电视剧《亮剑》等影视作品的外景地就是在灵水村。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这些影视片看看,领略古村的文艺风。
攻略制作队伍
顾问:灵水村谭大爷(电话:010-61817826)
摄影:沧海 北京之夜 风起云涌A Baggio 花木堂凶狠 北京老亮 像猫一样幸福生活 城市迷彩
行者:0
本攻略最后修订时间:2014年04月10日
为什么选择远方网攻略
远方网攻略制作流程

为什么选择远方网攻略
more您还可以在以下媒体看到远方网的作品
所有评论(54)最新评论
-
引用 Na 于 2017-02-17 15:02:29
-
引用 Kuan 于 2017-02-17 05:09:28
-
引用 Su 于 2017-02-17 04:09:58
-
引用 Shen 于 2016-12-17 18:14:07
-
引用 Sang 于 2016-12-13 20:43:12
-
引用 Chai 于 2016-12-13 01:57:31
-
引用 于 2016-12-13 00:24:15
-
引用 Su 于 2016-11-16 16:45:18
-
引用 Lao 于 2016-11-16 15:06:04
-
引用 R 于 2016-11-16 13: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