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川祭祖,返程途经陕西勉县西火车站,友人相邀重访武侯墓(因我曾在此地工作一年)。故地重游,杯盏相交,兴趣盎然。席间,武侯墓管理处主任老周戏之:“都是文人墨客,务请撰文赋诗,以颂诸葛。”不知深浅的我竟欣然允喏。是夜,灯下缀笔,成此小文,以抒我思我情,算是向老周“交差”,亦是给楼里朋友作回“导游”……呵呵~~~~
长眠于此的诸葛亮,是1700余年前的古代政治家兼军事家。籍《三国演义》,他成为老百姓心目中智慧之神和不贰忠臣。
尽管九州大地建有不少声威显赫的武侯祠,一座座香火鼎盛,又怎匹敌这定军山的武侯墓?定军山十二连峰雾雨环护,汉江水三千里雄风长歌当哭!
陕南的冬日,依然苍山莽莽,水碧长天。临近武侯墓,则顿感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在那奇花秀木间,一座古刹拔地而出。入内但见古柏森森,碑石罗列;殿宇亭台,出尘脱俗。
飞殿门楣,是清嘉庆年间一提督学政所题,上书:“万古云霄”。汉丞相诸葛武侯端坐堂前,羽扇纶巾,手执六韬;琴童书童,不离左右;张苞关兴,帐前听命。
进得大院,只见众多树木依旧枝繁叶茂,“默默无语待知音”。更有奇者,是那双株古汉柏,粗至三人合抱,枝杈横空蔽日,浓荫匝地生寒,最显“独含天灵”的气质。据今人考证,此处汉柏原为54株,数合墓主生年,含八卦玄机。
柏下为家,坐西向东,有两座而真假可分!
其一为真坟,居墓院中心,砖砌八角护栏。土石无亏,草色长碧。有明万历19年(公元1594年),陕西按察使赵健所立“汉丞相诸葛中武侯之墓”碑。
而真坟左后50余步开外,另有清嘉庆4年(公元1799年)所建一墓。当时的陕甘总督松筠,自命不凡,以风水推断定位。勉县知县马允刚迎合其意,垒土而成之后家,并立碑加以注明“诸葛武侯之真墓”,故弄玄虚。然而历史不容乃至天都不容!此假坟正中,自生一株形如太古石模样的怪树,正值英年却突遇雷殛绝命,余下残躯如铁,通体黝黑,人莫能撼,有着回味不尽的嘲笑!
武侯墓背倚笔峰山,西南有定军山主峰吞吐呼吸,连峰横亘,壁立如屏。西北则有巴山余脉,高大雄峻,或腾跃直出,或曲折逶迤,据县志记载:“每当月明,忽见定军山头旌旗闪烁,帐房参差。……及早,遍访实无兵至”云云。
人立此处,默运神思,朝可观气雾升腾,暮可感彤云四合,周遭百千条垅梁沟壑,如旋如舞,十里长风,啸声如咽,隐透出中国古文化的一种神韵和阳刚之美!
此地不葬诸葛亮,更有何人能埋骨!
(作者: 月照潇湘 )
景点信息
地址:位于汉中市勉县城西4公里处
门票:12元/人
交通:火车,西安-安康:K4753、K765次,勉县西下车,坐汽车3华里即至;或从汉中乘坐汉中——勉县中巴车,车费5元。
武侯墓地图

景点相关资料
武侯墓位于勉县城南4公里的定军山下,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葬地,墓区山环水抱古木参天,四季如春风景宜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陕南主要旅游景点之一。
诸葛亮(公元181年一公元234年),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东汉末,隐居邓县隆中(今湖北襄阳),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协助。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刘备据其谋略联孙攻曹,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占领荆,益,建立了蜀汉政权。曹丕代汉后,他帮助刘备称帝,任丞相。建兴元年(公元223年)刘禅继位,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政事无论大小,都由他决定。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传说他革新连管,能同时发射十箭,又制造“木牛流马”,有利于山地运输。曾五次出兵攻魏,争夺中原。建兴十二年,与魏司马懿在渭南相抗,病死于五丈原军中,葬定军山。
武侯墓区,岗峦起伏,山环水抱,素有“陕南天然公园”之称。
墓上和庙内的建筑,多是明、清两代一所三院并连的大庙,围有垣墙,面积约45000平方米。入陵园大门,一片汉柏古松,清幽、古朴。大殿院中,有许多历代歌颂诸葛亮的诗词和复修墓庙记文的石碑。
大殿龛上,端坐着诸葛亮的塑像,纶巾,羽扇,鹤氅,方据,神态庄严。关兴、张苞,侍立左右。
墓在大殿之后,南北向,头北脚南,取北顾中原,南立蜀国之义。墓周砌以砖墙,其圆周为60米。墓家为覆斗形,高约6米。墓前有一小亭,号曰“墓亭”,内竖石碑一通,上刻“汉诸葛忠武侯之墓”。双桂之后有诸葛亮的“寝宫”三间。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陵墓中有古庙、拜殿等共古建筑54间,墓前古庙始建于公元263年。54株古柏也是于263年所植。汉桂两株,树围1米多,至今年年开花。墓地汉柏汉桂相映成趣,古建文物交相辉映。每逢清明前后武侯墓文化旅游节期间,游人如织,平常去拜竭的人也是络绎不绝。
诸葛亮生前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官至丞相,武乡侯,死后谥“忠武侯”,千百年来,我们称其墓地为“武侯墓”。公元234年,诸葛亮在第五次北伐曹魏时,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蜀汉朝廷遵其遗命,归葬于定军山下。
武侯墓周围有定军山,少祖山下沿的九条小山岗环抱,九条山岗由青沟、罔子沟、井沟、斩地沟、田家沟、牛角沟、瓦洞沟、龙嘴沟八条小溪分割而成。墓前上岗三层,自定军山向西叠浪而来,约三里许至此成眠弓形,古称“三台书案”。从少祖山下六岗向东势若游龙,倏起忽落五六里,至墓后形成新月者半里许,传为墓之正脉。新月之下,眠弓之内,豁然开张平地三百余亩,左右前后九支环抱,又如佛手,其天造地设实为人工所不能者。
近墓四山,名曰“前书案梁、后笔峰山,左土地岭、右武山岗”,将武侯灵冢紧密围护。四山翠柏苍松、攒蔚川阜、遮天蔽日,难觅神冢。当你转过书案梁,前面豁然开朗,别有一番风光,盆地当中,高冢巍然,古建成群,古树森森,修竹异木,花香鸟语,一条小溪从墓前蜿蜒而过,淙淙流水,更为墓区增添几分神秘色彩和新的情趣。武侯墓区,占地360亩,有明清遗留下来的古建筑70余间,千年以上古柏40余株,其中170余年的22株,汉株2株。古柏汉桂相辉映,四季鲜花互争研,真乃人间仙境,世外桃源。
大殿正中神台上,端坐诸葛亮塑像,羽扇纶巾、宝像庄严,栩栩如生。印、剑二僮侍立两旁,其下关兴、张苞身披铠甲,手握令箭、神鞭,威武雄猛,护持左右,使人肃然起敬。
东西厢房和南院道观,是“一代智星诸葛亮”大型雕塑展览,共分30组,再次生动展现了诸葛亮一生的政治、军事活动壮举。史料翔实、规模宏大,由圆雕到浮雕直至壁画,总看为一整体,分看各有各的场景,人物逼真,场面恢宏,隐隐给人有金戈铁马、震天杀声之感。
殿后大冢巍然,状若覆斗,即为亮墓,冢高6米,周60米,四周以汉白玉石护栏围护,石栏上浮雕35幅“诸葛亮生平”故事图案。冢前有四角揽顶式亭子一座,名曰前坟亭。亭角高翘,围以木栏,亭内高悬“双桂流芳”匾额一块,亭中坚立墓碑两通,一为明万历甲午(公元1549年)陕西按察使金陵赵建所立的“汉丞相诸葛亮武侯之墓”的墓碑,一为清雍正13年(公元1735年)果亲王立的“汉诸葛亮武侯之墓”碑。墓东西向,头西脚东,取“永怀西蜀、兴复汉室”之意。
拜殿前汉柏上缠绕着一蔓生植物,名“凌霄花”俗名“爬柏凌霄树”。共叶似香椿而色翠,花似牵牛而色赤,每年自夏至开花到立秋止,花期长达百日之久。每花季节,朝开暮落,遍地红英。远而望之,只见苍苍翠柏之中,点缀着朵朵红花,红绿相映,娇艳之极,给人以千年古柏开红花之感,煞是好看。凑霄花,象征诸葛亮兴复汉室,鞠躬尽瘁,为国为民的高风亮节。
墓园内现遗留各时代碑石余通,匾额34块,对联29幅,三国故事壁画100余幅,碑石匾联内容,多为赞颂诸葛武侯之词。各时代的钟鼎炉磬10余件。并有武侯遗文本刻条幅48块。遗存文物,既是历史的见证,又增添了游览内容。
当你站在定军山上,俯瞰诸葛武侯墓园,只见那九条山岗犹如翻滚的巨龙,从四面八方汇聚于墓地,拱卫者翠柏苍松之中的武侯息眠之所,故有“九龙捧圣”之称。凡来武侯墓拜谒观瞻者,无有慨然兴叹!“无怪当年武侯亲点此穴”,真乃“诸葛佳城,洞天福地”也。
景点图片

大殿龛上,端坐着诸葛亮的塑像,神态庄严。关兴、张苞,侍立左右。

陕西按察使金陵赵建所立的“汉丞相诸葛亮武侯之墓”的墓碑和清雍正13年(公元1735年)果亲王立的“汉诸葛亮武侯之墓”碑。

武侯墓区,古柏汉桂相辉映,其中170余年的22株,汉株2株。

武侯墓里的石刻

武侯墓区,岗峦起伏,山环水抱,素有“陕南天然公园”之称。

武侯墓一景

武侯墓一景

武侯墓一景
本景点最后修订时间:2008年06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