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乡里·云上石屋 隐居乡里·山楂小院 隐居乡里·黄栌花开 隐居乡里·桃叶谷 天气预报 地图查询 火车查询 打折机票 住宿预定 站点帮助

忻州河曲石径禅院旅游景点介绍(附图)

发布时间:2009年02月22日 编辑:落日水溶金 访问:11997 评论:14条 发表评论! 纠错!



(石径禅院的羊肠石径   作者:吴何有)
  据说民国初年,有个名叫真空的僧人,四外募化,修缮弥勒佛洞,并在此用石砌成一处两层的窑洞院落,称"石径禅院"。上层三排,内有如来佛、地藏王菩萨、财神塑象;下层四排,内有八洞神仙等塑象。每逢正月初八,佛洞庙会,进香者络绎不绝。十年动乱中,弥勒佛石像被红卫兵炸毁,寺院被学校占用。现学校虽已搬走,但禅院已是残旧衰败,竟一蹶不振了。难怪连河曲人都只知有弥勒佛洞而不晓石径禅院了。

景点信息
  景区级别:AAA级风景区
  地址:忻州河曲县石城村
  门票:无
  开放时间:没有固定开放时间,开门要打电话找主持
  交通:北京、太原、忻州市以及旁边的偏关县都有到河曲县的车,然后转车或包车前往石城村。从河曲县到石城村车程约1个小时,车票10元左右。
  北京<-->河曲,每天下午6:30从河曲发车,晚上8:00从北京六里桥长途汽车站发车,车程约10个小时,车票210元/人。随车电话13935093288/15835671895
  太原<-->河曲,每天需下午1:30从太原东客站发车,车程约7个小时,车票95元,从河曲回太原的车比较多,每天有5、6趟。随车电话 13903503709
  联系电话:0350-7226666(鸣三省旅游公司),15894914056(寺院主持电话)
  景区相关服务设施:河曲县或偏关县城有加油站、医院。银行有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以及建设银行。
  住宿:河曲县翠峰宾馆  0350-7226548 
  周边景区:骆驼岭  娘娘滩  西口古渡

景区地图

石径禅院景区方位交通示意图(点开大图)

景区相关资料
  石径禅院位于河曲县城东北25公里的石城村。创建于民国八年。登临五径,俯视黄河,河水波涛汹涌,咆哮万里,惊心动魄。两岸百丈峭壁,俨然屹立。相传峭壁上仍有大禹治水的痕迹。弥佛洞,坐落在一处三面环山的土原上。是河曲古刹中的奇迹。它的大部分是两层共七排砖石砌成的拱形窑洞,内供如来佛、地藏王菩萨、财神、八洞神仙等塑像。弥佛洞的另一面缺口直接向黄河开放,垂直河面约有百丈之高,是峭岩倒挂、飞鸟难栖的绝地。


(石径禅院低洼的入口  作者:吴何有)

  石径禅院-结构   
  石径弹院东、西、南三面石圪梁环抱,依山傍水,有大小、上下院落三进。整体建筑全部为砖面结构,坐东朝西,寺庙东北开一小门,过砖砌小洞,自然石阶、独木桥和"悬空界",便是黄河悬崖绝壁上通往弥佛洞的悬空石径,其长百余米。

  石径禅院-黄河龙门   
  黄河水流经禹门口,被约束在高山峡谷之间,愈近龙门,河床越窄。奔腾的黄河,受到峡谷约束,勃然大怒,横冲直撞,雷霆万钧,却被静静的高山峡谷挤压在河床中,溃到峡谷尽头龙门口,一个急转弯,又撞在峭壁上,它呼啸着,飞出一层层凌空雪浪,掉过头来,反扑对岸巨石,又一次咆哮着,飞出层层凌空雪浪。回撞河床中的巨大礁屿,再一次疯狂地咆哮起来,将一道道水柱喷入天空,在一阵喧嚣之后,从空中颤抖着落入谷底,跳出龙门。这龙门三激浪,是黄河千百年来的奇观,激起无数文人墨客的诗情画意。如今,龙门口已新建起铁索桥、公路桥、铁路桥,沟通了秦、晋两省。三桥并列横跨黄河,如三道凌空彩虹,增添了龙门的不凡气势。


(弥勒洞中的供像  作者:吴何有)

  石径禅院-弥勒洞   
  弥勒佛洞,坐落在一处三面环山的土塬上。是河曲古刹中的奇迹。它的大部分是两层共七排砖石砌成的拱形窑洞,内供如来佛、地藏王菩萨、财神、八洞神仙等塑像。弥勒佛洞的另一面缺口直接向黄河开放,垂直河面约有百丈之高,尽是峭岩倒挂、飞鸟难栖的绝地。谁能想像得到,正是在这绝地的腹部,天生出一个偌大的石窟,成了远近闻名的禅林胜境。窟内有洞,洞内有穴,互相穿连。石窟面阔、高、深、各三丈,怪石倒垂,犬牙交错,人至其中如入虎口。抵后壁南登23级石阶,又见半空石洞,高、深、阔各约两丈,上有石雕成的弥勒佛像,高约七尺五寸。像后正对一洞穴,深浅未知,凉风习习。据传,当年曾有一住持僧领一随从进入洞内,时而匍匐,时而立行,装有一罐油的油灯将燃尽,仍不见洞底,又闻怪声,就慌忙退出,从此再无敢探险者。置身洞口,头顶倒挂欲摧的巨石,脚下是来自天上的黄河,对面是云烟环绕的高山,身后是深居千年的石佛,神秘、幽隐、惊险、壮阔,令人神往、陶醉。


(羊肠石径上看黄河   作者:吴何有)

  石径禅院附近景点   
  骆驼岭景区位于石径禅院西侧1.5公里处,因山体形似骆驼故名骆驼岭,骆驼岭北靠黄河,滔滔黄河在此流入华北平原 南侧是典型的黄土丘陵地形,枣林桑木,窑洞瓦房,一派淳朴的田园风光,位于骆驼岭主峰之上的大禹塑像以他非凡的气势尤为引人注目 全塑高10米,重150吨,以钢筋混凝土铸塑,于1984年5月建成 塑像坐西朝东,面向黄河及东部平原 大禹头戴斗笠,身穿粗衣,右手持耒,左臂挥扬,形象朴实庄重,充满智慧和力量 像座由粗麻石砌成,正中嵌有一碑,镌刻 美哉禹功,名德远矣 八个大字 远观塑像形象高大,气势非凡 尤其是在浓雨云雾之时,雨雾 河涛联成一片,大禹像更显凝重伟岸,栩栩如生 他似乎在号召人们向自然斗争,兴利除害,造福人民 登骆驼岭,瞻大禹像,常使人追忆古代治水英雄 过门不入,诞子不亲,终使洪流归大海 善言是拜,寸明是惜,长留典范育斯民 之功德 大禹塑像前下方,建有一系列颇具特色的仿古窑洞式建筑群,厅洞依山就势而建,有大厅 环廊和平台 巧妙的设计与格调与巨塑映衬协调 东侧平台有一狭口与宛如长蛇的346级登山台阶相连,具有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之势 南北两面的外环踏廊都与峭壁相齐 若居高临下,俯瞰眺望,或大河深谷,或润草凄凄,远近风光,一览无遗。


(洞口照壁      作者:小奇同志)

  石径禅院-文化民俗   
  河曲素有"民歌海洋--二人台之乡"之称,明代就有"户看弦歌新治谱,儿童父老尽歌讴"的场景。二人台即是其主要内容。现在保留下来的剧目有七十多个,牌曲七十多首。因其作者、表演者、欣赏者皆为喝黄河水,吃酸捞饭的普通劳动者,故二人台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和鲜明的群众性。源远流长,经久不衰,为中国文艺百花圆中一朵鲜艳的奇菀。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
  手拉着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门口。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有话儿留;
  走路要走大路口,人马多来解忧愁。
  ……
  一曲《走西口》,唱出黄河儿女的辛酸;一曲《走西口》,倾倒了天下铮铮铁汉;一曲《走西口》,使天下人都知道,黄河拐弯处,有一座叫河曲的古城。河曲的民歌艺术,可以说在山西独领风骚。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就是"二人台",一丑一旦,亦歌亦舞,精悍活泼,深受山西、陕西、内蒙等地群众的喜爱。"二人台"的剧目中有一百多出。其中最著名的有《走西口》、《探病》、《挂红灯》、《打金钱》、《栽果树》、《掏碳》等等。这些名曲,有多以歌颂黄河儿女爱情生活为主,有浓郁的的方特色和黄河风情。"山城庙会流水板整日不息,城镇戏场二人台至晚尤唱。"古时河曲城好戏连台的繁荣局面,至今让后人津津乐道。


(荒废的石径禅院     作者:小奇同志)

  石径禅院-历史   
  石径禅院位于山西石径山上,由融秋老和尚创建。据说当年老和尚在潜修佛法时,曾三次获得地藏王的启示,要他寻找梦中所见的福地兴建寺院。老和尚于是率领弟子在山西四出寻访,最后来到一处翠绿一片,因盛产野芙蓉而得名的地方,便与众弟子开始建寺。尤幸得到善信支持,浮屠宝殿和两廊的静修室在一九零二年间建成。一九三三年,山门、天王殿及大雄宝殿亦已在兴建中,至一九三三年整座禅院终告落成。

景区图片


黄河龙口峡谷  作者:任我行


石径禅院一角    作者:小奇同志


精美的砖面结构  作者:吴何有


弥勒佛洞    作者:小奇同志


石径禅院羊肠石径  作者:吴何有

本景点最后修订时间:2009年02月22日

远方网声明

远方网所有攻略欢迎各类媒体转载,以实现在有限的人力下为无限驴友服务的目的,但在转载时一定注意:1、为了维护攻略的完整性请耐心下载图片并重新从本地上传,因为本站不支持图片外链。2、出于对攻略劳动者的尊重,请在文末保留来源和链接,这样在你无法及时更新内容时也可以方便驴友查看远方网不断修订后的攻略。远方网长期致力于为自助游爱好者免费提供准确可靠的自助游攻略资讯,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和远方网共同享有,需要进行批量内容合作的媒体或者可以提供攻略素材的作者欢迎联系本站edit@likefar.com QQ:506169810,注明:攻略合作。

所有评论(14)最新评论

  • 引用 远方网友 于 2014-04-11 09:20:15
    好怀念
  • 引用 远方网友 于 2012-06-21 15:10:31
    好怀念
  • 引用 远方网友 于 2011-10-12 02:23:08
    这次没找着
  • 引用 本地的 于 2011-01-24 21:01:19
    我们村的 哈哈
  • 引用 远方网友 于 2009-05-14 08:55:03

    朴素 但是很有意境。

所有评论(14)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