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天门关旅游景点介绍(附图)
发布时间:2009年03月09日
编辑:落日水溶金
访问:17444次
评论:11条
发表评论!
纠错!

(如今的天门关 作者:山西土著)
太原三关之一的天门关曾是太原通往静乐,宁武等晋西北各县的古道咽喉。阳曲县传统的八景之一"天门积雪",就是描述天门关冬季的胜况。如今的天门关,虽已关门绝迹,垣庙废毁,但关里关外却面貌一新:昔日"跌死狸狸弯死牛,行人过栈胆忧忧"的乾烛谷羊肠坂,如今已成为通途。
景点信息
地址:太原北郊关口村北一华里许
门票:无
开放时间:全天开放
交通:可以先坐太原到阳曲县的公交车,然后从阳曲县包车前往天门关。或者直接从太原包车前往天门关比较方便,当天就可以来回。
联系电话:0351-6020485 (太原文物局)
投诉电话:0351-4070551 (太原旅游质量监管所)
景区相关服务设施:住宿、银行、邮局、加油站等服务设施都需要回太原市找,景区附近没有。
住宿:需要回市区住宿,太原的住宿大都集中在迎泽区的迎泽大街沿线。经济档的宾馆有铁路宾馆,卫生条件尚可,就是稍微有点嘈杂,标准件120元/间,电话0351-4047761。中档的有国防宾馆,二星级的,标准间128元/间,电话0351-4964861。
周边景区:徘徊寺 三藏寺 不二寺
景区地图

天门关景区方位交通示意图(点开大图)
景区相关资料
天门关位于太原北郊关口村北一华里许。清道光《阳曲县志》载:
"二山回合如门,在县之乾方,故曰天门。"天门关始建年代不洋。明末山西巡抚陈纯德所建的"全民堡",现已无迹,关垣版筑土城,今乃断续残存。从现存的遗址可大概看出当时的规模。关门的础石30年前尚在,在60年代初因修筑新公路时拆除。关上的"六郎庙"于1947年被阎锡山军队拆毁,修了碉堡。现存遗迹仅剩庙前门阶一段,侧石一对。天门关西北山峰,现存六个土石混筑的基台,直径每约二米,当地父老相传是杨家军插旗的旗墩,关之西南山麓,有一爿背风朝阳土凹,传为杨家军练武场地,现在已辟为良田。关南二百米处原有"观音庵"一座,而今已成一片废墟,只留一通修庵碑石,诉说着当年修庵的缘由。天门关东南二公里处的"杨家井"又称马刨泉,泉眼口径约三米,深约五米。俚传此泉乃杨家军战马马蹄刨而成,故名"马刨泉",天门关北去11公里是西凌井村,历史上叫做"凌井驿"。再北25公里为"两岭关",史称"婆娑隘"又称"凌井口",是为兵家驻防要隘。在这里隘口附近,现存老爷庙,古道桥和茶房(一名寮房)等遗迹。从乾隆五十六年(1791)和道光二十九年(1849)重修两岭关桥,路碑石中,可窥其演变之一斑。

(夏天天门关山体 作者:少昊)
天门关凌井口一道相连,互为首尾,山势险要,沟谷曲深,史称"乾烛谷"。谷的东侧崖间,旧有栈道一条,俗呼"羊肠坂",又名"杨广道",是隋炀帝杨广做晋王时所筑。当年,他由此栈道北出巡游所经之"天栈","好汉坡"等栈道险段,至今仍寻觅可见。相传康熙皇帝微服私访时,曾跨天门关,行经乾烛谷。传统戏剧《四郎探母》中的杨四郎,便是暮出凌井驿,夜闯乾烛谷,而与母佘太君相会于天门关内的向阳店。
天门关曾是太原通往静乐,宁武等晋西北各县的古道咽喉。阳曲县传统的八景之一"天门积雪",就是描述天门关冬季的胜况。明代山西巡抚苏惟霖的律诗《天门关》:"天门关里锦屏分,峭壁参天乱斗文。怪石斜飞全欲坠,野花倒挂暗来熏。湾湾泉响非关雨,曲曲峦封不借云。千里登临游颇倦,到来忽觉跟眸瞳",就是对当年天门关景致最生动的描绘。
如今的天门关,虽已关门绝迹,垣庙废毁,但关里关外却面貌一新:昔日"跌死狸狸弯死牛,行人过栈胆忧忧"的乾烛谷羊肠坂,如今已成为通途。
景区图片

远望城堡遗迹 作者:山西土著

冬日中荒凉的梯田依然散发着光彩 作者:山西土著

城堡内侧城墙 作者:山西土著

东侧残存城墙 作者:山西土著

损毁的石砌堡墙 作者:山西土著

西侧残存的城墙 作者:山西土著

原来这座城堡可以扼守二条路 作者:山西土著
本景点最后修订时间:2009年03月09日
远方网声明
远方网所有攻略欢迎各类媒体转载,以实现在有限的人力下为无限驴友服务的目的,但在转载时一定注意:1、为了维护攻略的完整性请耐心下载图片并重新从本地上传,因为本站不支持图片外链。2、出于对攻略劳动者的尊重,请在文末保留来源和链接,这样在你无法及时更新内容时也可以方便驴友查看远方网不断修订后的攻略。远方网长期致力于为自助游爱好者免费提供准确可靠的自助游攻略资讯,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和远方网共同享有,需要进行批量内容合作的媒体或者可以提供攻略素材的作者欢迎联系本站edit@likefar.com QQ:506169810,注明:攻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