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乡里·云上石屋 隐居乡里·山楂小院 隐居乡里·黄栌花开 隐居乡里·桃叶谷 天气预报 地图查询 火车查询 打折机票 住宿预定 站点帮助

昔阳大寨旅游景区介绍(附图)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21日 编辑:落日水溶金 访问:179499 评论:52条 发表评论! 纠错!


(大寨     作者:林中漫步)
  1964年以前,大寨只是昔阳县的一个普通的小山村。毛主席发出"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之后,大寨开始闻名全国,成了全国农业的一面旗帜。对大寨历史或现状感兴趣的人,如果时间和日程安排都合适,不妨到大寨一游。和大寨村民聊一聊,会发现一个比较真实的大寨。

景点信息
  地址:昔阳县城东南5公里处
  门票:虎头山森林公园30元,大寨陈列馆5元,陈永贵故居免费。
  开放时间:全天
  交通:要到大寨,可以在太原或阳泉坐到昔阳县的车,到昔阳后打车到大寨,7公里,夏利车10元,摩托车5元;也可在汽车站坐4路中巴到大寨。票价1元,等候时间不确定。这种车1小时从汽车站发一斑,30分钟到大寨。从大寨回昔阳县,最早的一班中巴车8:00到,最晚的一班18:30到大寨。
  昔阳县班车情况
  昔阳县--太原建南车站  发车时间7:10-18:00,上午每40分钟一班,下午每1.5小时一班,票价40元,车程2个半小时
  昔阳县--榆次  发车时间7:00-15:00,每40-60分钟一班,票价30元,车程2小时。
  昔阳县--阳泉  发车时间8:00-19:00,每20分钟一班,票交7.5元,车程1小时。
  另外,昔阳县与北京、石家庄之间都有往返的班车,详情可咨询昔阳县汽车站 0354-4158340。

  联系电话:0354-4388488 大寨村委  
  投诉电话:0354-4121570 昔阳县旅游局
  景区官方网站www.china-dazhai.com
  景区相关服务设施:大寨村口有免费停车场,虎头山景区的停车场收费,小车5元,中巴7元,大巴10元。村子上有加油站,汽油柴油的都有。也有医务所。可以通存通兑的银行有农业银行和工商银行。
  食宿:大寨村子不大,游览内容以虎头山为主,在这里消磨大半天时间就足够了,不是非要在此住宿。当地差不多家家户户都做起了农家接待,除了住宿,也有家常饭菜提供,面食为主。住宿条件不错,可以洗浴,一般20元/人,吃饭的话家常便饭人均消费20元左右。
  以下是昔阳县城和大寨村的住宿信息,供大家参考。
  昔阳县宾馆  在昔阳县公安局对面,条件不错,标准间分两种:不带空调的80元/间,带空调的120元/间。电话 0354-4122719
  大寨宾馆 基本设施齐全,标准间120元/间/天,电话 0354-4388388

  周边景区:昔阳石马寺  卧佛寺  昔阳崇教寺

景区地图

大寨景区方位交通示意图(点开大图)


大寨景区导游图

景区相关资料

一、大寨概况
  大寨是太行山麓松溪河畔的一个小山村;在昔阳县城东南5公里处,距太原168公里,从太原走太旧高速公路3小时即可到达。大寨曾经是六、七十年代我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毛主席号召"农业学大寨"后,吸引了1000余万人次慕名来大寨参观、学习、旅游,不少国家的元首也曾在这里留下足迹。如今,大寨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迈开新的步伐,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令国人瞩目。人们为了追寻大寨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时代精神和探访大寨人在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共同富裕"的新风新貌,纷至沓来,每年接待10万人次。大寨已初步建设成为山西新的旅游景区,再度成为游人观光热点。


(大寨老柳树   作者:林中漫步)
  大寨并不大,现在也只有百余户人家500多口人,为何冠以"大"字为村名?相传在虎头山背后有个重要关隘,叫虹桥关。北宋时,为抗击敌兵,在此安营驻兵扎寨,故而称大寨。全村东西长2公里,南北宽1公里,总面积为1.88平方公里。解放前,全村700多亩土地就有4700多块,全部斜挂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是个"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地无三尺平,年年灾情多"的地方,村民过着"宿无房,腹无粮,体无衣"的苦日子。解放后,翻了身的大寨人,在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1946年成立了互助组,1953年办起了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又率先成立了人民公社。在陈永贵的带领下,靠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顽强拼博,改变了旧貌,成为农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从此大寨便走向全国,闻名于世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寨人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确认识经验教训,通过外引内联,实现了工作重点的转移,终于在汹涌的商品经济大潮中找到了自己的座标。相继合作建起了大寨羊毛衫厂,大寨牌衬衫股份企业,大寨中策水泥厂,养牛场,运输队。发展了养鹿场,改造了煤矿,新增果园、枣园等。形成了农、工、商一体的新格局。
  如今的大寨,一条平坦宽阔的柏油马路从县城直到虎头山上。一进大寨,犹如走进了中国现代农业的历史画卷,称得上是山村农业模式的一个缩影。寨前笔直的通行大道,新房林立,商品琳琅满目,大寨旅行社楼房高高屹立,新耸起的釉砖贴面的四层大楼门前,"大寨经济开发总公司"的牌子尤为耀眼夺目。楼上传出的机器声,给往日肃静的田园乡野增添了新的情调。这是一条农村小城镇建设示范街。
  寨门上的"大寨"红字依然十分醒目。过去那株用来上吊自杀的老柳树如今根如盘石,形似苍龙,峻峭挺拔,枝叶茂盛,肃立在村口迎接游人,故称"迎客柳"。不远处的陈永贵故居是一处低矮的瓦房小院,陈设雅静简朴。四周依山筑砌的百余米长的下窑洞上砖楼的民居建筑,是大寨的特色景点,其他山村是没有的。游人可进宅穿院,向人问长道短,品尝大寨食品,或与大寨人耕耘田间。村中有新建的小学、科技楼、保健院等社会福利设施,可以看到大寨的"五有"和"三不"的新风尚:老有靠、小有教、烧有保、病有报、考有奖和运输不用挑、吃水不用吊、有病不用跑。大寨人纯朴友善、热情好客的民风,定会给你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大寨旅游的重点在虎头山上。今日虎头山上已是绿树成荫、松柏成林,满山苍翠而静穆,散发出一股清灵之气,蕴含着一种自然美的神韵。山坳间黄栌、灌木,丹黄朱翠,分外妖娆。一到深秋,万山红遍,装点着山林大地。红叶象征大寨人胜利的喜悦,当然也能给游者焕发起精神,增加蓬勃的生命活力。山麓有"大寨展览馆",是一座平面呈倒"山"字形的民族式仿古琉璃瓦建筑,四周松槐柏柳相间,极为雅致洁静。馆内在"农业学大寨"的金色大宇下,展览了建设新大寨的全过程。展览分7个单元,从思想领先,自力更生起直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用许多照片、实物展示了一代大寨人的思想境界。展览馆前有大地之子陈永贵雕像,栩栩如生,那种朴实坚强的性格,显示出农民政治家的伟大魄力。沿山势步步登高,两旁梯田式的花坛内,松柏亭亭玉立,百花争芳斗艳。经过4层台地,登上228级青石台级,前有墓碑,上书"陈永贵之墓",碑阴镌刻陈永贵传略。碑后建墓冢,圆形平顶,高1.5米,上饰一桃形石墩。墓的三面依山筑梯田成靠背式的墓圈,圈里花团锦簇,绿草如茵,实现了"我死后就埋在虎头山上,好亲眼看看大寨变化"的生前遗愿。墓左侧百米处,有郭沫若纪念碑,汉白玉石碑横置在碑基上,四周围以铁质栏杆,是在郭老诞辰100周年的1992年11月16日立碑纪念的。据说,郭老的部分遗骨分撒在虎头山上。著名作家孙谦墓依次建在虎头山下。墓的右侧开辟了一处山间游园,在林木间建有古式的凉亭、回廊,朴厚劲挺。座座"天池",清澈见底,条条沟渠,纵横交叉,汩汩流水灌溉着山上的良田果木。"养鹿场"掩映在群峰苍翠之中,苍松绿草,梅花鹿群,使你顿入回归大自然之妙境。站在周总理纪念亭中,下望大寨村,群山环抱着层层楼舍,如诗如画。袅袅炊烟,几声鸡鸣,一个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环境幽美,安全文明的新农村就展现在眼前,构成一组融自然、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新型旅游画面。站在虎头山上,已见新世纪的大寨曙光。 


(陈永贵故居   作者:林中漫步)
 
二、关于陈永贵
  1964年,毛泽东提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口号,近1000万人参观了这片神奇的土地。"农业学大寨"持续了15年之久,成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代精神之一,而陈永贵,从一个普通农民当成了国家副总理。历史的脚步已经远走,但那个年代,我们无法忘记。陈永贵已经离去,但艰苦奋斗的精神永不过时。忆苦思甜,到山西大寨走一走,大寨人的精神会令你泪流满面。 

  大地之子陈永贵 
  陈永贵,大寨人永远不会忘记的人。解放初期,当地有首歌谣形容大寨之穷:"扛长工,没铺盖,卖儿女,当乞丐,有女不嫁穷大寨"。许多人也许都还记得那个穷大寨的象征:"七沟八梁一面坡"。对其自然环境之恶劣,可以略举如下:解放初全村700多亩地,却被各个"梁、沟"分割成4800多块;全年无霜期只有五个多月,亩产量只有七八十斤;十年九旱,不旱则涝,连续下它几天雨就成洪灾,就这么个绝对是穷山恶水的地方,后来却造就出了著名的旱涝保收的"海绵田",跨过了令"江南"也汗颜的亩产千斤关。这种改变,离不开陈永贵。特别是"三战狼窝掌"的战斗中,陈永贵的事迹感动着所有的游客。 

  大寨人三战狼窝掌 
  狼窝掌历来是给大寨造祸的地方:杂草、野狼、洪灾。1955年冬,大寨人开始向狼窝掌开战。整整一个寒冷冬季的辛劳,58个劳动力筑成了38道堤坝,填下了几万方黄土,终于造就了30多块粮田。第二年,人们播种,种子发芽。当历尽辛劳的人们看着成长的禾苗、计算着能多收多少粮食的时候,一个黑夜,一声霹雳,一场大雨,冲掉了一切。人们没有倒下,他们总结了教训,第二年继续开战。然而,又是一个黑夜,又是一声霹雳,又是一场洪灾……两次的失败,也再次激起了他们的领头人---陈永贵的干劲。 
  陈永贵一有空就呆在狼窝掌发愣,终于找到了原因,第三次奋斗开始了。那一年,气温达到零下20多摄氏度,开工第二天就下起了大雪;为了拿到石头,人们到三里地外的石山上用锤砸、用钎开,而后再靠人抬到狼窝掌;饥饿了,就在工地吃着大寨特有的"冰碴饭"(那是因为热饭送到工地之后都结成了冰)。那个因"让贤"而声名远扬的大寨前党支部书记贾进才,仅在这次改田中就开出了1800多方石头。据说,他一生开的石头可以从大寨到北京摆个来回! 
  终于,凛冽的寒风和满腔的热血造就了坚固的石坝和丰产的梯田。终于,老天爷低头了,大寨人胜利了!这个奋斗造就了大寨的奇迹:一个有女不嫁的穷大寨,一度成为全国农业的榜样,成为全国人民的榜样…… 


(陈永贵雕像    作者:定期放风7250)

  青山有幸埋忠骨 
  陈永贵一生的消耗,不及某些人桌上一把牌;陈永贵一生吃的,抵不上某些人请客一桌酒。当他听说旅店一晚的住宿费是一块二时扭头就走,还说"正是因为花的是公家的,我才舍不得"时,他珍惜的不光是几个钱,还有自己的节操。 
  埋忠骨的地方是虎头山。今日虎头山上已是绿树成荫、松柏成林,满山苍翠而静穆,散发出一股清灵之气,蕴含着一种自然美的神韵。 
  山麓有"大寨展览馆",是一座平面呈倒"山"字形的民族式仿古琉璃瓦建筑,四周松槐柏柳相间,极为雅致洁静。馆内在"农业学大寨"的金色大字下,展览了建设新大寨的全过程。展览分7个单元,从思想领先,自力更生起直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用许多照片、实物展示了一代大寨人的思想境界。 
  展览馆前有大地之子陈永贵雕像,栩栩如生,那种朴实坚强的性格,显示出农民政治家的伟大魄力。沿山势步步登高,两旁梯田式的花坛内,松柏亭亭玉立,百花争芳斗艳。经过4层台地,登上228级青石台级,前有墓碑,上书"陈永贵之墓",碑上镌刻陈永贵传略。碑后建墓冢,圆形平顶,高1.5米,上饰一桃形石墩。墓的三面依山筑梯田成靠背式的墓圈,圈里花团锦簇,绿草如茵,实现了"我死后就埋在虎头山上,好亲眼看看大寨变化"的生前遗愿。墓左侧百米处,有郭沫若纪念碑。著名作家孙谦墓依次建在虎头山下。 
  陈永贵故居也是寻常的农家院落,两孔窑洞,三间小瓦房。陈永贵睡的炕头,引人注目的是一个老式电话机,这意味着他身份特殊---从一个普通农民,走进中南海,又复归于平民。1986年他过世后,魂归故里,一半骨灰撒在农田里,一半安置在虎头山上。

景区图片
 


锈迹斑斑的“大寨人民公社”   作者:林中漫步


大寨体育馆   作者:林中漫步


当年的楼房   作者:林中漫步


公社的院落   作者:林中漫步


故居窑洞,免费参观   作者:林中漫步


江青卧室的沙发   作者:林中漫步


江青在大寨劳动   作者:林中漫步


如今的虎头山,已经开辟成公园  作者:林中漫步


大寨农家    作者:林中漫步


宋立英,当年陈永贵班子里的妇女主任    作者:定期放风7250
 

本景点最后修订时间:2009年04月21日

远方网声明

远方网所有攻略欢迎各类媒体转载,以实现在有限的人力下为无限驴友服务的目的,但在转载时一定注意:1、为了维护攻略的完整性请耐心下载图片并重新从本地上传,因为本站不支持图片外链。2、出于对攻略劳动者的尊重,请在文末保留来源和链接,这样在你无法及时更新内容时也可以方便驴友查看远方网不断修订后的攻略。远方网长期致力于为自助游爱好者免费提供准确可靠的自助游攻略资讯,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和远方网共同享有,需要进行批量内容合作的媒体或者可以提供攻略素材的作者欢迎联系本站edit@likefar.com QQ:506169810,注明:攻略合作。

所有评论(52)最新评论

  • 引用 远方网友 于 2015-04-02 20:42:38
    49年前我们曾徒步来到大寨,那时光秃秃的虎头山,整整齐齐的梯田。那里是毛主席树立的农业学大寨的榜样!那时的陈永贵年轻力壮,郭风莲是年轻的铁姑娘。好怀念曾经的时光!
  • 引用 1548460310 于 2015-03-28 14:55:15
    大寨永远是中国农民学习的榜样
  • 引用 远方网友 于 2015-03-13 11:35:35
    大寨精神在新时期有一定的适用价值。有时间一定去看看,这是我儿时的一个梦想。
  • 引用 开非尔 于 2015-02-18 07:04:23
    太好了,今年去看看
  • 引用 远方网友 于 2015-02-06 18:35:20
    大寨精神永放光芒
  • 引用 农友 于 2014-12-06 10:11:28
    大寨是红旗!是圣地! 应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心向往之!
  • 引用 远方网友 于 2014-10-02 21:12:03
    向往着大寨,向往着大寨精神。倡议当下的公务人员,有机会自费到大寨参观、学习。深刻领会大寨人那种敢于战天斗地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大寨精神永不过时!!!
  • 引用 远方网友 于 2014-09-12 07:39:07
    那个万小岗完全依靠别人的施舍过日子,与大寨靠自力更生,发奋图强战天斗地的精神有天襄之别。我要求安徽省立即停止下派财政厅干部到小岗村当第一书记。叫小岗村靠自个本事去发展。
  • 引用 远方网友 于 2014-09-12 07:22:21
    大寨那种战天斗地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大寨仍然是全国的学习的榜样!
  • 引用 盼盼 于 2014-09-10 19:37:19
    为何不争呢?不如红卫兵十分辶一啊。怒其不争,悲书呆子

所有评论(52)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