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乡里·云上石屋 隐居乡里·山楂小院 隐居乡里·黄栌花开 隐居乡里·桃叶谷 天气预报 地图查询 火车查询 打折机票 住宿预定 站点帮助

西藏日喀则定日珠穆朗玛峰旅游景点介绍(附图)

发布时间:2010年05月26日 编辑:漂泊远方 访问:34833 评论:9条 发表评论! 纠错!


(珠穆朗玛峰雄姿 作者:凯歌TANK)
  珠穆朗玛峰地理位置珠穆朗玛峰是喜玛拉雅山脉的主峰,海拔8844.43米,是地球上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在藏族神话中被认为是五位仙女中的第三女神。她是万山之尊、地球之巅,又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地处中尼边界东段,北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西藏自治区的定日县境内,南坡在尼泊尔王国境内。珠峰所在的喜马拉雅山地区原是一片海洋,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从陆地上冲刷来大量的碎石和泥沙,堆积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形成了这里厚达3万米以上的海相沉积岩层。以后,由于强烈的造山运动,使喜马拉雅山地区受挤压而猛烈抬升,据测算,平均每一万年大约升高20~30米,直至如今,喜马拉雅山区仍处在不断上升之中。

景点信息 
  景区级别:国家AAAA级景区
  地址:西藏日喀则地区定日县尼边境处
  门票:珠峰进山费180元/人,车辆100元/轮子(小车四百,大车六百)。
  开放时间:全天
  交通:
  珠穆朗玛峰位于喜马拉雅山中段之中尼边界上、西藏日喀则地区定日县正南方。从日喀则、拉孜找便车到新定日不是很困难,但是余下到大本营的100公里,能坐上便车的机会相当低,所以建议从拉萨包车前往是最稳妥的。
  离开新定日之前在新定日路口的旅馆办理进山手续,进入范围的汽车需按车轮的数量缴交公路建设费,每个轮子100元。沿中尼公路走11公里,见珠峰保护区标志牌左转,从此就告别了柏油马路。
  景区联系电话:0892-8262060(定日县外事旅游局)
  景区投诉电话:0892-8822598(日喀则地区外事旅游局)
  景区相关服务设施:景区内只有食宿。景区距离定日县110多公里,所以要在定日县准备好。在定日县有加油站。定日县有银行和医院。
  住宿:珠穆朗玛峰大本营有住宿的,标间300元/人,不能洗澡;帐篷45元/人(每个帐篷4-5个人)。
  绒布寺距离珠峰大本营也就4公里,可以选择在绒布寺住宿,床位每人35元,在此住宿便于观看珠峰。
  定日县距离珠穆朗玛峰也就2个半小时的车程,不想看日出的话,选择在定日县住宿也可以,定日县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就是珠峰宾馆,能洗澡、带卫生间的标间费用330元/间。主楼后面有价格很便宜的楼房,没有卫生间,但是很清洁,价格只要30元/人。
  周边景区:绒布寺 绒布冰川 樟木口岸

旅游小贴士
  1、珠峰大本营有一个二、三十米高的小土包,是观看珠峰的最佳地点。当地人都知道日出日落的时间,万勿错过。
  2、最佳旅游时间:4~5月和10月是两个过渡季节,天气晴朗温和,为攀登 珠穆朗玛峰的黄金季节。

景区地图


珠穆朗玛峰方位示意图


珠穆朗玛导游图

景区相关资料
  日喀则地区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8年,位于西藏定日县尼边境处,是世界上最独特的生物地理区域。珠峰自然保护区属综合性自然保护区,由核心保护区、科学实验区和经济发展区三部分组成。保护区内高山峡谷和冰川雪峰极为壮观,全世界超过8000米的14座山峰中,这里拥有5座。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大的山系喜马拉雅山的主峰,海拔8,848.1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为藏语的音译,意为“女神第三”。山体呈金字塔状,山上冰川面积达1万平方公里,最长之冰川达26公里。山峰上部终年为冰雪覆盖,地形陡峭高峻。是世界登山运动瞩目和向往的地方。山间有孔雀、长臂猿、藏熊、雪豹、藏羚等珍禽奇兽及多种矿藏。
  保护区内的自然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极为丰富,其中著名的有:聂拉木震旦、希夏帮玛古冰川遗址、亚来古泉中华人类石器、三趾马化石遗址、吐蕃古墓群、聚落遗址、古岩画等。 


(珠穆朗玛峰和鸟   作者:互联光影)
 
  2008年11月,西藏公安边防总队下属珠琒派出所成立。珠峰派出所的20余名边防官兵,在海拔 5200米以上的区域,担负起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北侧的治安防范、边防勤务、打击违法犯罪任务和为游客提供服务等职责。
  珠峰派出所所长张守成介绍说,珠峰北侧地区原来仅有一个警务区,办公场所也仅为三间活动板房,随着近年来到珠琒的旅游人数不断增加,原来设施简陋的警务区已不能适应治安要求,以及对游客和当地群众服务的需求。因此,上级部门决定将警务区升格为派出所,并新建起18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办公建筑设施,取代了原有简陋活动板房内的办公场所。
  珠琒派出所成立以来,派出所官兵每天巡察路程都在160多公里以上,共接受游客求助685起,已帮助两千多名游客解决了困难。他们还利用业余时间清理了珠琒地区的垃圾3.5吨。 

  珠穆朗玛峰地理    
  珠穆朗玛峰地理位置珠穆朗玛峰是喜玛拉雅山脉的主峰,海拔8844.43米,是地球上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在藏族神话中被认为是五位仙女中的第三女神。她是万山之尊、地球之巅,又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位于东经 86.9°,北纬27.9°。地处中尼边界东段,北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西藏自治区的定日县境内,南坡在尼泊尔王国境内。
  珠穆朗玛峰山体呈巨型金字塔状,威武雄壮昂首天外,地形极端险峻,环境异常复杂。雪线高度:北坡为5800―6200米,南坡为5500―6100米。东北山脊、东南山脊和西山山脊中间夹着三大陡壁(北壁、东壁和西南壁),在这些山脊和峭壁之间又分布着548条大陆型冰川,总面积达1457.07平方公里,平均厚度达7260米。冰川的补给主要靠印度洋季风带两大降水带积雪变质形成。冰川上有千姿百态、瑰丽罕见的冰塔林,又有高达数十米的冰陡崖和步步陷井的明暗冰裂隙,还有险象环生的冰崩、雪崩区。
  珠峰不仅巍峨宏大,而且气势磅礴。在它周围20公里的范围内,群峰林立,山峦叠障。仅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40多座,较著名的有南面3公里处的“洛子峰”(海拔8463米,世界第四高峰)和海拔7589米的卓穷峰,东南面是马卡鲁峰(海拔8463米,世界第五高峰),北面3公里是海拔7543米的章子峰,西面是努子峰(7855米)和普莫里峰(7145米)。在这些巨峰的外围,还有一些世界一流的高峰遥遥相望:东南方向有世界第三高峰干城嘉峰(海拔8585米,尼泊尔和锡金的界峰);西面有海拔7998米的格重康峰、8201米的卓奥友峰和 8012米的希夏邦马峰。形成了群峰来朝,峰头汹涌的波澜壮阔的场面。

  珠穆朗玛峰自然环境与气候    
  珠穆朗玛峰山顶终年冰雪覆盖,冰川面积达1万平方公里,雪线(4,500―6,000米)南低北高。南坡降水丰富,1,000米以下为热带季雨林,1,000―2,000米为亚热带常绿林,2,000 米以上为温带森林,4,500米以上为高山草甸。北坡主要为高山草甸,4,100米以下河谷有森林及灌木。山间有孔雀、长臂猿、藏熊、雪豹、藏羚等珍禽奇兽及多种矿藏。
  珠峰地区及其附近高峰的气候复杂多变,即使在一天之内,也往往变化莫测, 更不用说在一年四季之内的翻云覆雨。大体来说,每年6月初至9月中旬为雨季, 强烈的东南季风造成暴雨频繁,云雾弥漫,冰雪肆虐无常的恶劣气候。11月中旬、翌年2月中旬,因受强劲的西北寒流控制,气温可达-60℃,平均气温在-40℃至-50℃之间。最大风速可达90/米。每年3月初至5月末,这里是风季过度至雨季的 春季,而9月初至10月末是雨季过度至风季的秋季。在此期间,有可能出现较好的天气,是登山的最佳季节。


(绒布寺眺望珠穆朗玛峰  作者:卢海林)
  登山路线的开辟
  珠穆朗玛峰登山路线图到1998年底,全世界有1054人享有登临世界巅峰的殊誉。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和开创了11条登山路线,这些路线是: 东南山脊路线:1952年由瑞士登山队发现,可惜功亏一篑,第2年才由英国队沿此线登顶成功。
  东北山脊路线:1960年由中国队开创并成功地登顶。
  西北脊转北壁路线:1963年由美国队开创并取得了成功。
  西南壁路线:1975年由英国博宁队首创并登上顶峰。
  西北脊路线:1979年由前南斯拉夫队发现并由此登上顶极。
  北壁直上路线:1980年由日本队首创并登上顶峰。
  南面柱状山脊路线:1980年波兰队开辟并登上顶峰。
  东北山脊转北壁路线:1980年意大利人梅斯纳尔独身一人首创并取得成功。
  西南壁转西北脊路线:1982年由前苏联队开创,并沿此线登上顶峰。
  东壁转东南山脊路线:1983年由美国 旧金山湾区队首创并取得成功。
  东壁路线:1988年由美国一新西兰国际探险开创并由此登顶。
  同年,中、曰、尼三国联合登山队还创下从南、北两坡双跨并会师顶峰的壮举。人类攀登珠峰的英雄奇迹正不断涌现。
 
  珠穆朗玛峰攀登记录 
  攀爬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必须遵守“两点钟规则”,即攻顶一定要在下午2点前完成,不然就必须回头。美国登山好手费雪(Scott Fischer),在第五次攀爬珠穆朗玛峰中丧生,即是过晚登顶,下山时遇大风雪丧命。
  1921年——第一支英国登山队在查尔斯·霍华德·伯里中校的率领下开始攀登珠穆朗玛峰,到达海拔7000米处。
  1922年——第二支英国登山队是用供氧装置到达海拔8320米处。
  1924年——第三支英国登山队攀登珠穆朗玛峰时,乔治·马洛里和安德鲁·欧文在使用供氧装置登顶过程中失踪。马洛里的遗体于1999年在海拔8150米处被发现,而他随身携带的照相机失踪,故无法确定他和欧文是否是登顶成功的世界第一人。
  1953年5月29日——34岁来自新西兰的登山家艾德蒙·希拉里作为英国登山队队员与39岁的尼泊尔向导丹增·诺盖 (Tenzing Norgay) 一起沿东南山脊路线登上珠穆朗玛峰,是纪录上第一个登顶成功的登山队伍。
  1956年——以阿伯特·艾格勒为首的瑞士登山队在人类历史上第二次登上珠穆朗玛峰。(有准确记录以来)
  1960年5月25日——中国人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他们是王富洲、贡布、屈银华。此次攀登,也是首次从北坡攀登成功。
  1963年——以诺曼·迪伦弗斯为首的美国探险队首次从西坡登顶成功。
  1975年——日本人田部井淳子成为世界上首位从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女性。
  1976年,中国登山队第二次攀登珠峰,9名队员登顶。其中藏族队员潘多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从北坡登顶成功的女性。
  1978年——奥地利人彼得·哈贝尔和意大利人赖因霍尔德·梅斯纳首次未带氧气瓶登顶成功。
  1980年——波兰登山家克日什托夫·维里克斯基第一次在冬天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
  1988年——中国、日本、尼泊尔三国联合登山队首次从南北两侧双跨珠穆朗玛峰成功。
  1996年——包括著名登山家罗布·哈尔和史考特?费雪在内的15名登山者在登顶过程中牺牲,是历史上攀登珠穆朗玛峰牺牲人数最多的一年。美国“户外”杂志记者强·克拉考幸运逃过一劫后,将亲身经历写成《巅峰》(Into Thin Air)一书。台湾的高铭和死里逃生,写下《九死一生》一书。
  1998年——美国人汤姆·惠特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登顶的残疾人。
  2000年——尼泊尔著名登山家巴布·奇里从大本营出发由北坡攀登,耗时16小时56分登顶成功,创造了登顶的最快纪录。
  2001年——美国人维亨迈尔成为世界上首个登上珠穆朗玛峰的盲人。
  2003年——纪念人类首次成功攀登珠穆朗玛峰五十周年。
  2005年——中国第四次珠峰地区综合科考高度测量登山队成功攀登珠峰并测量珠峰高度数据。
  2007年——尼泊尔观光部指出,美国19岁少女“珊曼莎?拉森”是最年轻的成功登顶外国女性。
  2008年5月8日——奥运圣火珠峰登山队的队员抵达珠穆朗玛峰峰顶,并燃点起祥云火炬,进行约二百米的火炬传送。
  2009年——台湾人江秀真成为首位从南、北两侧均成功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女性。


(珠穆朗玛峰的早晨 作者:卢海林)
  珠穆朗玛峰测量历史    
  林超先生的研究证明,闪闪年入藏勘测的楚儿沁藏布兰木占巴和胜住,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发现者。由于他们的工作,1719年的铜版《皇舆全览图》最早在地图上正确地标志了珠穆朗玛峰的位置和满文名称,1721年的木版图上又出现了其汉文译名,这是地理发现史与测绘史上的重大事件。而英属印度测量局1852年测量珠峰高度、1855年以该局前任局长、英国人George Everest之名命名此峰为Mt.Everest,则是远在我国测绘珠峰135至138年之后的事情了。
  ——《清代对西动地理的考察与记载》 孙冬虎·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康熙时期
  公元1709年~1711年,康熙命令当时的驻藏大臣测制西藏地图,可惜未留存下来,图上是否有珠穆朗玛峰很难推测。公元1714年~1715年,清政府从北京派出曾在钦天监学过数学的理藩院主事胜住、喇嘛楚尔沁藏布和兰本占巴,专程进入西藏地方测绘地图。他们在当时交通极为困难的条件下,直接深入到珠穆朗玛峰下,采用经纬图法和梯形投影法,对它的位置和高度进行过初步的测量。在康熙五十六年,即1717年间完成的《皇舆全览图》上,便明确地标上了珠穆朗玛峰的位置,并定名为‘朱母郎马阿林’。这份地图1719年制成满文铜版,1721年制成汉文木版,1733年又在欧洲制成法文地图。在这些地图上,珠穆朗玛峰以满、汉、法等不同文字出现确定了它的名称。
  ——《九死一生攀高峰》 李致新·中国登山协会常务副主席

  外国测量队
  1852年,以英国人华夫为首的测量队用大地测量的方法,在印度平原上测定为8840米,首次确定珠峰为世界最高峰,20世纪初期,国外曾采用气压测定的8882米作为珠峰高程,我国也采用过。1949年美国人里昂那多·克拉克根据传统方法测得阿尼玛卿山比珠峰高出193米,认为珠峰不是世界最高峰,后经验证推翻。1954年,印度测量局在1852年测量基础上,重新测定珠峰为8847.6米。1987年3月,美国和意大利等国的报刊新闻,报道了一个惊人的消息:美国天文学家乔治·沃尔斯坦教授从卫星传递的信息测出我国的乔戈里峰高为8859米,比珠峰还要高出11米。但同年,在意大利人阿迪托·德希奥领导下,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分别求得珠峰正高8872米,乔戈里峰正高8616米,再次确定珠峰为世界第一高峰。德希奥本人这次测量也称为本世纪精度最差的测量。1992年5月和10月间,美国、意大利分别采用GPS技术和光电测距仪技术,重新测定珠峰高程,德希奥提供的数据为8846.10米,比我国提供的数据少2.03米。

  珠穆朗玛峰名称由来    
  藏语珠穆朗玛(藏文转写:Jo-mo glang-ma)就是“大地之母”的意思,称作珠穆朗玛峰。藏语“珠穆”(Jo-mo)是女神之意,“朗玛”(;glang-ma)应该理解成母象(在藏语里,“朗玛”有两种意思:高山柳和母象)。神话说珠穆朗玛峰是长寿五天女(tshe-ring mched lnga)所居住的宫室。
  西方人士多称此山峰作额菲尔士峰或埃佛勒斯峰(Mount Everest),是纪念英国占领尼泊尔之时,负责测量喜马拉雅山脉的英属印度测量局局长乔治·额菲尔士(George Everest)。
  尼泊尔语名是萨迦玛塔(???????;Sagarmatha),意思是“天空之女神”。这名字是尼泊尔政府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名的。由于此前,尼泊尔人民没有给这山峰起名,而政府由于政治原因没有选择用音译名称。
  1258年出土的《莲花遗教》以“拉齐”称之,噶举派僧人桑吉坚赞《米拉日巴道歌集》称珠穆朗玛峰所在地为“顶多雪”。1717年,清朝测量人员在珠穆朗玛峰地区测绘《皇舆全览图》,以“朱姆朗马阿林”命名,“阿林”是满语,意思是“山”。1952年中国政府更名为珠穆朗玛峰。
  1956年,中国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出版总署通报“额菲尔士峰”应正名为“珠穆朗玛峰”。
  2002年,《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认为西方世界使用的英文名称"Mount Everest",应正名为其藏语名字"珠穆朗玛峰"。 该报认为,西方使用英语名称"额菲尔士峰"前280年前中国的地图上标志已以“珠穆朗玛”命名。
  台湾传统上一直以“圣母峰”称呼此山,并在教科书中采用此意译;近年来开始有人接受中国大陆“珠穆朗玛峰”的名称,但仍不普遍。  


(珠穆朗玛峰的晚霞 作者:红魔曼联)
  珠穆朗玛峰高度在不断上升    
  珠峰所在的喜马拉雅山地区原是一片海洋,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从陆地上冲刷来大量的碎石和泥沙,堆积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形成了这里厚达3万米以上的海相沉积岩层。以后,由于强烈的造山运动,使喜马拉雅山地区受挤压而猛烈抬升,据测算,平均每一万年大约升高20~30米,直至如今,喜马拉雅山区仍处在不断上升之中。

  珠穆朗玛峰高度之争    
  珠穆朗玛峰1975年7月23日,中国政府授权新华社向全球宣布:中国测绘工作者精确测得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8848.13米。这一数据得到了全世界的认可,从此在权威的地图等出版物中,珠峰高度为海拔8848或8848.1米。
  1852年印度测量局用大地测量的方法测出珠穆朗玛峰高度为8840米;1954年,印度地理学家以珠峰南侧不同位置为基准测量,得出海拔8848米的结果。至今,尼泊尔称珠穆朗玛峰为萨迦玛塔峰,高度为海拔8848米。
  1999年,美国全国地理学会运用当时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测量,博尔德科罗拉多大学在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后,计算出珠峰的海拔高度为8850米。
  2005年10月9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珠峰高程新数据经国务院批准并授权,由国家测绘局公布。正式宣布2005珠峰高程测量获得的新数据为:珠穆朗玛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8844.43米。参数:珠穆朗玛峰峰顶岩石面高程测量精度±0.21米;峰顶冰雪深度3.50米。原1975年公布的珠峰高程数据停止使用。

  北京奥运圣火登上珠峰
  珠穆朗玛峰奥运圣火传递队员合影北京时间2008年5月8日今天上午9时17分,北京奥运火炬接力珠峰传递中国登山队顺利登顶珠峰,藏族女队员次仁旺姆在峰顶高擎熊熊燃烧的奥运火炬,“祥云”火炬在世界最高峰熊熊燃烧。   
  这是奥运圣火第一次登顶珠穆朗玛峰,奥运永恒不熄的火焰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无疑是奥运历史上最伟大的壮举之一,北京奥运火炬接力珠峰传递圆满成功。   
  珠峰火炬冲顶,火炬手、突击队员和支援组的名单:   
  火炬手:吉吉(第一棒)、王勇峰(第二棒)、尼玛次仁(第三棒)、黄春贵(第四棒)、次仁旺姆(第五棒)   

  珠穆朗玛峰媒体评价    
  2006年10月23日,中国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在京发布。此次活动由《中国国家地理》主办,全国34家媒体协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历时8个月,共评出“专家学会组”、“媒体大从组”与“网络 手机人气组”三类奖项。“媒体组”与“人气组”分别以媒体投票及网友、手机用户投票的方式各产生12个获奖地方。而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浓墨重彩推出的“专家学会组”奖项则别具一格,分成了山、湖泊、森林、草原、沙漠、雅丹地貌、海岛、海岸、瀑布、冰川、峡谷、城区、乡村古镇、旅游洞穴、沼泽湿地等15个类型。其中,珠穆朗玛峰被评为中国最美名山之一。

景点图片

大本营观景台高坡上近观的珠峰右侧一角  作者:风无痕606


珠穆朗玛峰大本营的帐篷 作者:麦子


珠峰的路崎岖难行 作者:好摄的菜鸟


珠穆朗玛峰的早晨 作者:卢海林 


珠穆朗玛峰  作者:卢海林


珠穆朗玛峰的落霞 作者:浪游天涯


珠穆朗玛峰---我来了 作者:互联光影


珠穆朗玛的塞上人家 作者:王摄视觉

本景点最后修订时间:2010年05月26日

more相关攻略

远方网声明

远方网所有攻略欢迎各类媒体转载,以实现在有限的人力下为无限驴友服务的目的,但在转载时一定注意:1、为了维护攻略的完整性请耐心下载图片并重新从本地上传,因为本站不支持图片外链。2、出于对攻略劳动者的尊重,请在文末保留来源和链接,这样在你无法及时更新内容时也可以方便驴友查看远方网不断修订后的攻略。远方网长期致力于为自助游爱好者免费提供准确可靠的自助游攻略资讯,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和远方网共同享有,需要进行批量内容合作的媒体或者可以提供攻略素材的作者欢迎联系本站edit@likefar.com QQ:506169810,注明:攻略合作。

所有评论(9)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