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乡里·云上石屋 隐居乡里·山楂小院 隐居乡里·黄栌花开 隐居乡里·桃叶谷 天气预报 地图查询 火车查询 打折机票 住宿预定 站点帮助

西藏山南穷结藏王墓旅游景点介绍(附图)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18日 编辑:漂泊远方 访问:10236 评论:9条 发表评论! 纠错!

  藏王墓系公元7-9世纪各代吐蕃赞普的陵墓群,是西藏保存下来最大规模的王陵。墓上有座小庙,供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也是守墓人的居所。据史料记载,墓内共设五个神殿,殿内供有松赞干布、释迦牟尼和观世音的塑像,还有大量的金银、珍珠、玛瑙等随葬品,墓左面埋有他出征时穿的金盔甲。墓右面埋有用纯金作的骑士和战马,作为松赞干布死后的侍从。由于水土流失及流沙的堆积,山坡的几座陵墓已与丘陵相混,隐约估辨为9 座陵墓。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都长眠于此...

景点信息
  景区级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位于山南琼结县宗山的西南方,距离泽当镇约90公里
  门票:30元/人。
  开放时间:9:00--18:00
  交通:拉萨到到泽当镇的班车票价大约40元/人。从泽当镇到藏王墓景区的班车很多,班车的价位为7元/人。
  联系电话:0893-7352014
  景区投诉电话:0893-7833189(山南地区旅游局)
  景区相关服务设施:景区前停车很方便,景区附近有医务室。景区距离泽当镇较近,泽当镇银行、加油站等比较方便,所以客提前在泽当镇做好准备。
  住宿:景区附近住宿较少,返回泽当镇住宿比较方便。泽当镇住宿一般价位在120元/间,最便宜的夜游50元的,也有更好的标间200多每间的也有。
  住宿推荐:
  名称:山南月光饭店
  简介:2004年五月份开业,地处雅鲁藏布江边贡布日神山脚下,四周江水环抱,环境极其优美,本饭店内设客房73间。
  地址:西藏山南地区贡布路1号
  联系:0893-7826288
  价格:标准双人间  100元/间

  名称:泽当电信雪鸽宾馆
  简介:宾馆位于山南地区湖北中路。拥有标准间、普通套间、豪华套间、共65间。
  地址:西藏山南泽当镇湖北中路1号 
  联系:0893-7828888
  价格:标准间  160元/间

  名称:山南宾馆
  简介:于2001年5月1日正式挂牌营业,宾馆地处西藏山南泽当镇闹市中心,交通极为便利,距西藏第一座佛堂昌珠寺、第一座佛殿雍布拉康,驱车不到20分钟便可到达。拥有豪华套间、标准间、单间,普通标准间、单间及经济客房,共计103间,床位210张,新装修的33间客房具有星级标准。
  地址:西藏山南地区泽当镇乃东路19号 
  联系:0893-7826168   7827984
  价格:标准间  120元/间

  名称:泽当饭店
  简介:是西藏山南地区最大的旅游宾馆,也是西藏主要的旅游宾馆之一,饭店共有客房118间。饭店北面建有供人们观赏休息的幽雅园林。
  地址:西藏山南地区泽当镇乃东路21号 
  联系:0893-7821899
  价格:标准间  220元/间

  周边景区:雍布拉康 桑耶寺 昌珠寺

旅游小贴士
  1、进墓葬小寺庙票价:30元/人。

景区地图

藏王墓景区方位交通示意图

景区相关资料
  藏王墓藏王墓系公元7-9世纪各代吐蕃赞普的陵墓群,是西藏保存下来最大规模的王陵。墓群背靠丕惹山,前临雅砻河,说明吐蕃当时已很注重“背山面水”的“风水”了。整个陵墓群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各墓封土高大,高出地表约10米左右。墓顶呈平顶形,跟内地馒头形封土显然不同,这与《通典》所作“其墓方正,垒石为之,状若平头屋”的记载基本上是吻合的。封土经夯实,夯层清楚,每层厚度约20-40厘米。整个陵墓群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各墓高出地表约10米左右,远望犹如一座座起伏的小山。靠近河边有一座大墓,说是松赞干布之墓。墓的大门朝西南开,面向释迦牟尼的故乡,以示对佛祖的虔诚。墓上有座小庙,供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也是守墓人的居所。据史料记载,墓内共设五个神殿,殿内供有松赞干布、释迦牟尼和观世音的塑像,还有大量的金银、珍珠、玛瑙等随葬品。墓左面埋有他出征时穿的金盔甲,脚部埋有珍珠2.5克(克,是藏族的重量单位,约28斤)。墓右面埋有用纯金作的骑士和战马,作为松赞干布死后的侍从。由于水土流失及流沙的堆积,山坡的几座陵墓已与丘陵相混,隐约估辨为9 座陵墓。藏王墓前,尚有镇墓石狮一对、石碑两方。其中于1984年挖掘出土地赤松德赞碑,高7.18米,碑面有云龙、四蛇、飞天、日月等浮雕图案,并刻有59行歌颂赤松德赞的古藏文。雕刻手法有明显的唐代风格,造型简练生动,因此,藏王墓不仅反映了一千余年前西藏的丧葬制度,同时对吐蕃王朝的兴起、衰落,吐蕃文化与唐文化交流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藏王墓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史书确切的墓地。



(寺庙前用来燃烧桑叶的白塔,上有刻有六字真言的石板 作者:风筝)
  藏王墓详细介绍
  根据藏文史书《贤哲盛典》、《西藏王统记》、《西藏王臣记》等记载,吐蕃王朝时期共有三十五代赞普(藏王)陵,即上二陵、六善陵、中八德陵、下五赞陵、吉祥作代陵、吉祥五德陵、底层一陵。这些赞普和后妃陵亦称之为藏王墓。
  藏王墓区位于雅鲁藏布江的南岸,宗山西南,雅隆河畔,现在的西藏自治区穷结县境内木惹山上下。这里附近的地面开阔,气候宜人,土地肥美,山川秀丽,自然条件很好。因此,在很久以前就是古代藏族的发祥之地,是创业藏王松赞干布的老家。自从定都拉萨之后,这里又成了吐蕃王朝的兴基立业的基地,受到高度的重视。也许除了自然条件之外,松赞干布还有一些怀念家乡故土之情吧,于是就把他的陵墓选择在这里了,其后不少的藏王都葬在这里。
  在木惹山上下,现在保存尚可辨认出的藏王陵墓共有九个,占地方圆达3公里。每个陵的形状是一个方形的平顶垒石夯土高丘,还保存了中原地区早期封土“方上”的形式。《通典》中所记载的“其墓正方,垒石为之,状若平头屋”的描写相同。现存九个陵墓的形制大体相同。由于一千多年来长期受到自然风雨的侵蚀,有的陵墓已成了圆形平顶,大小不尽相同,排列也不规则。
  藏王墓究竟有多少座?众说不一,由于长年水土流失及流沙的堆积,位于山坡的几座陵墓已与丘陵相混,不易辨认,从现在看到的封土堆似为九座。
  据藏文史料记载:“君死,赞普之乘马、甲胄、珍玩皆入墓”;“墓内九格,中央置赞普尸,涂以金”;“墓内设有经堂五座,藏各种珍宝”等等。另据唐朝官员刘元鼎记述:当时吐蕃赞普死后,不仅有随葬品,而且还用活人殉葬,其方法是:用二根削尖的木棍刺进殉葬人的左右二肋骨放血,血尽致死。
  在藏王墓前,尚有镇墓石狮一对。一狮已残,一狮除左腿断外,还较完整。石狮通高(带座)1055米,座长1.2米,宽0.76米。刻工简练,形象生动。
  记载的吐蕃藏王陵墓群,陵墓修建年代约从公元七世纪三十年代开始,一直延续到公元九世纪末,历时三百多年,是吐蕃第二十八代赞普拉托托日年赞至末代赞普朗达与及其王子沃松等共十六位藏王及王子、王妃的墓葬群。位于琼结县城以南的平坝上,墓群分布范围是东起顿卡沟口,南靠穆热山脚下,西低琼果沟口,东西长2076米,南北宽1407米,总占地面积达305万平方米,墓区平均海拔为3700米。是1961年全国首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从第二十九代赞普赤年松赞起,修建陵墓的地点方位、墓名都有较详尽的记载。目前能够初步确定的陵墓有二十一座,分东区和西区两块,东区顿卡沟口有六 座,西区在穆热山北麓和琼果沟口有十五座。能够确认墓主的有九座,分别是松赞干布墓、芒松芒赞墓、赤德松赞墓、赤松德赞墓、赤德祖赞墓、赤都松芒波结墓、牟尼赞普墓。松赞干布墓是整个墓群的主墓,墓门往西南开,这是表示面向释迦牟尼的故乡,对佛教的虔城。墓边长100米,墓高13米。墓顶上建有佛堂,十三世纪宁玛派著名的伏藏大师娘们隆巴修建的,那时佛堂以十二柱面积的主殿为中心,配有三世佛堂、护法神、僧舍等附属建筑组成 。在墓顶边和 墓脚分别修筑了里外中三睹围墙,采取了重点保护措施。目前的佛堂是80年代重修的,供奉着松赞干布及二王妃、二大臣、三世佛等塑像。
  吐蕃赞普把陵墓建在琼结的原因:一是琼结是块风水宝地、人杰地灵,从吐蕃第九代赞普布德贡杰到第十四代赞普伊肖列在琼结先后修建了达孜、桂孜、杨孜赤孜、孜母琼结、赤则崩都六座宫殿,成为自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之后第二座吐蕃王宫,当时吐蕃的都城也在琼结,因此,琼结是吐蕃王朝的大本营,是吐蕃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活动中心之一;二是松赞干布统一西藏高原后虽然政治中心从山南迁到拉萨,但旧王族仍然居住在琼结一带,而迁到拉萨的赞普们为缅怀祖先创业的功勋及不忘掉哺育自己祖先的雅砻河谷,他们经常回来居住,为了永远不忘根本,吐蕃历代赞普去世后到这里来埋葬。
  史书记载中藏王墓区共有三处石碑,但目前发现两处石碑,两只石狮子,石碑与狮子造型风格基本与唐代一致,说明吐蕃陵建造风格吸收了唐代的特点,也反映了藏汉文化密切交往和融和的真实历史。

  松赞干布陵
  藏王墓据墓志上记载,松赞干布陵位于钦普沟壑口,即现在正遥对穷结县城,冲口当中平川上的大方丘,外形呈四方,与现状一致。墓志上说,内分九格,主室为佛殿,中央立一仞长的珊瑚长明灯,四角殿堂储珍宝。墓壁以方石砌成,其外筑厚土墙,墓门西向,墓外复以碎石,形成土丘,每边宽百步,高六丈余。所描述的与现在情况相差不多。据传说这一陵墓之下有宏大的地宫,内有松赞干布、释迦牟尼、观音菩萨等的塑像和大量的镶嵌有金银、珠宝、玛瑙等的日用器皿以及当时所用的盔甲、兵器等等。   在松赞干布陵顶正中原有祭祠一座,内有明楼二十余间,东南西北各有小殿一座,祠内供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墀尊公主、禄东赞大臣和藏文创造人吞米桑布札等人的塑像。由于年代久远,原有建筑已残毁,近年来已将祠宇和内部塑像恢复,参观朝拜的藏、汉各族人民络绎不绝,对这位有功于藏族发展和藏、汉民族团结的藏王表示尊重。
  赤德松赞陵
  赤德松赞为吐蕃王朝后期的赞普,自公元793-815年,在位二十多年,死后归葬于穷结县的藏王陵区。根据1984年9月西藏文物管理委员会对此墓墓碑的清理发掘证实了这一墓的情况。从墓碑的碑文中,得知赤德松赞是藏王中的一位能干的人物。碑文说他:“深谋远虑,命令严峻。国势烜赫,遍具福德,盛于往昔是尽人皆知。四方大小诸王,亦被臣服”(碑文为藏文)

  都松芒布结陵
  藏王墓这一陵墓碑,是西藏唐碑中保存最为完整者,其艺术价值较之拉萨大昭寺前的唐蕃会盟碑更为突出。碑通高7.18米,由碑盖、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碑顶为一巨大的莲座宝珠,碑盖平面长方形,作四注式坡面顶,边缘向上微翘,四周边有流云升起的图案。碑盖底部四角浮雕出上身赤裸,彩带飘扬,姿态优美的飞天四个。碑身高5.6米,平面作长方形,上小下大,有明显的收分。使碑身轮廓优美而富有稳定感觉。碑身的正面上端刻出日月形象,其下即为横排的古藏文59行。碑身两侧浮雕两条升龙图案,飞舞升腾于云气之中。碑身之下为石刻龟座,雕刻亦极精美。整个石碑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而且也是一件极为精美的雕刻艺术品,不仅在西藏,就是在全国的唐代石碑中也是罕见的珍品。现在这块碑已经新修碑亭加以保护。   距离这里不远,还有一块与赤德松赞墓碑相似的石碑。碑顶刻出重珠,碑盖下有承柱,也刻有流云、飞天和云龙纹,碑身露出地面有3.56米,碑文已风化脱落,碑顶碑身也残损甚多。相传也是赤德松赞的墓碑。但其价值较之前碑已逊远了。

  藏王陵石狮
  位于木惹山的半山脚下,有一规模甚大的土石高台,据《历史明鉴》 等藏文史籍记载,这里应是都松芒布结的陵墓。这里的地面建筑除了高大封土之外,最有价值的要算是陵前的一对石狮。石狮高1.55米,座子为长方形,长1.2米、宽0.76米。石狮面向陵丘坐立,挺胸昂首,形象雄健生动。鬃毛成列垂于脑后,头顶平整无鬃,一看而知是早期石狮的风格。整个石狮的雕刻技法高强,线条流畅圆润,在全国唐代石雕中也属上乘,在西藏更是难得。
  除了以上三陵比较可靠认出墓主人之外,这一陵区的其他墓主,据《西藏王统记》等历史文献记载,还有芒松芒赞、姜擦拉木、赤德祖赞、赤松德赞、牟茹、牟尼等。其中牟茹和姜擦拉木因是王子还未正式即位,所以封土的规模较小。根据一些学者调查,陵墓分作东西两行自北而南,基本上按藏王世系排列。西侧的一行是松赞干布、芒松芒赞、都松芒布结、赤松德赞、赤德祖赞;东侧的一行是赤德松赞、牟茹、牟尼和姜擦拉木。
  各陵封土高台的结构形式基本相同,都是用土石夯筑,夯土层厚度在10-20厘米之间,也有间以薄石板者,有的还露有木骨的痕迹。工程之艰巨不严于秦、汉诸陵。
  吐蕃王朝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显赫一时,历代藏王曾经聚集了大量的财富,建筑了雄伟的宫殿、寺庙和宏大的陵墓。而今地面建筑大多已不存在,但是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每个藏王陵墓中也都殉葬了大量的珍贵文物和金银珠宝。尤其值得庆幸的是,这些藏王陵大都未被盗掘过。它们也是研究吐蕃历史文化的珍贵实物。

景区图片


藏王墓的经幡  作者:风筝


藏王墓 作者:风筝


山南藏王墓的白塔 作者:cjever

本景点最后修订时间:2016年09月12日

远方网声明

远方网所有攻略欢迎各类媒体转载,以实现在有限的人力下为无限驴友服务的目的,但在转载时一定注意:1、为了维护攻略的完整性请耐心下载图片并重新从本地上传,因为本站不支持图片外链。2、出于对攻略劳动者的尊重,请在文末保留来源和链接,这样在你无法及时更新内容时也可以方便驴友查看远方网不断修订后的攻略。远方网长期致力于为自助游爱好者免费提供准确可靠的自助游攻略资讯,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和远方网共同享有,需要进行批量内容合作的媒体或者可以提供攻略素材的作者欢迎联系本站edit@likefar.com QQ:506169810,注明:攻略合作。

所有评论(9)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