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芦芽山石门悬棺 作者:子杰)
人们的印象中悬棺葬是我国南方一些少数民族才有的葬式,其实北方地区也有,而迄今发现唯一的北方悬棺群就在山西宁武石门悬棺。在宁武悬棺葬似乎被当地人称之为石葬,现存悬棺的时间跨度从明朝中叶到民国抗战时期都有,原因至今仍有各种猜测。
实用信息
景区级别:未评级
地址:山西省宁武小石门村
门票:25元/人,学生持证半价
开放时间:全天
交通:石门悬棺在宁武县城西,也与古栈道相连,悬崖上还有近年复原的"小悬空寺"。
班车:可在太原火车站、广场长途汽车站乘坐开往宁武县的客车,车程大约3小时;到宁武县后乘坐到东寨镇的班车,票价约6元/人;到东寨镇后只能包车前往旅游景点,包车价位大约100元/辆/天。
自驾:从北京方向,到大同,经大运高速公路至朔州下至宁武转东寨镇、小石门村。亦可从原平下,回转60公里至宁武、东寨镇到悬空村。由太原出发,上原(平)太(原)高速公路,在忻州下,经石家庄镇、宁化、东寨镇到小石门村。
火车:由大同、太原乘北同蒲线上的车在宁武下车,转公交车至东寨镇、小石门村。
景区电话:0350-4785315 4785316 (芦芽山景区)
投诉电话:0350-4721369(宁武县旅游局)
景区相关服务设施:景区内有停车场,东寨镇有加油站、邮政储蓄、医院等服务设施。
景区官方网站:http://www.chinaluyashan.com/
住宿:可住东寨镇或宁武县城,住东寨镇最方便,价位不等,有淡旺季之分,标间在淡季60-80元/间,旺季100-120元/间,还可在村里就餐,品尝山野风味(蘑菇、野兔和野鸡)。
推荐住宿
东寨镇街道尽头的贾三酒店,
价格:标间一般为每间100元,
推荐理由:这里还可以就餐,人均消费20元,
联系电话:0350-4784476,13803447476(联系人:贾三)。
周边景区:悬空村 万年冰洞 悬崖栈道 清真山 支锅奇石 悬空寺 汾河源头 雷明寺 情人谷 马仑草原
景区地图

石门悬棺方位交通示意图(点击查看大图)

芦芽山景区导游图(点击查看大图)
旅游小贴士
这一地区的悬棺也有几种不同的形制。如果选择走路进入景区,经过铁索桥附近可要仔细寻找,会发现用铁链子绑挂的悬棺;继续往里走(注意提示牌)会先看到一组共11座的悬棺群;这群悬棺有靠两根木桩架在崖壁上和放置崖洞下两种。崖上的保存较好,紧贴崖壁犹如逆水行舟的小船。放置的两座可以走近了看,由于保护不够现在棺面上堆满了烟头垃圾,从缝隙中可以看到头骨等部分遗骸。这一组的11座悬棺有一座比较隐秘不太好找,走原路回去的时候注意对面的山就会发现它了。
景区相关资料
位于山西省宁武城西70公里处小石门村西极为幽僻的山谷内,峡谷深处有一个幽僻的巷弯,入口石壁如门,巷内林木葱翠,古建专家认为这是一块风水宝地,考古专家认为石门悬棺是长江以北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一处崖葬群,极具考古研究价值。
这就是颇具神秘色彩的石门悬棺景区了。
环顾石门内的石壁,并非危岩高耸,而仅有10至20多米之高,皆上下陡直光滑,壁顶覆盖着绿树灌丛,石壁上悬挂的木棺,有嵌在岩洞里的,也有露在石壁外的,有用木桩支撑,也有用铁链吊捆的,既有一棺独悬,也有双棺并列的,距地面高度不一,但皆能看得非常清晰,数数竟有11具之多。除此外,在石门周围一带的山壁上,还有零星的悬棺分布。悬棺多在石崖石洞等避水阴凉干燥处,距地面高度高低不一,有近百米,数十米,十数米高的不等。

(插在崖洞中的悬棺 作者:王蕊)
据考古专家们考证认为,石门悬棺是迄今中国北方地区发现的唯一的崖葬群,极具考古研究价值。石门悬棺的悬葬方式大致可分为洞穴式、悬吊式、悬桩式、栈道式。洞穴式是在悬崖高处的天然石洞或人工石洞里放置棺材;悬吊式是在悬崖高处用铁链将棺材吊挂起来;悬桩式是在悬崖上凿洞,平插上木桩,将棺材搁到木桩上;栈道式是在悬崖中间凿孔插桩,铺成一个微型栈道,将棺材搁在栈道上。
芦芽山一带的民间是盛行土葬的,而悬棺,当地人称之为石葬,可能是一种异常的葬俗,据专家分析,其安葬的人有以下几种可能:
其一:当地人对长辈的孝顺,长辈去世后,置于悬棺,意即升天。
其二:在疆场上战死的士卒。宁武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有"百战楼烦地"的别称。战争后,当地人不忍死者 暴骨遗骸,用松木制棺,予以妥善安葬,将棺木置于石洞之中。
其三:是圆寂后的僧人。这类僧侣尚未修行到筑塔碹葬的程度和果位,多由僧侣及乡民共同制棺安葬,置于寺庙附近的石洞中。
其四:是没有子裔的孤寡老人。由村民共同料理后事,制棺安置于村外石壁之下或石洞之中。
其五:是外地商客及无子女的侨迁者。当地人厚道而淳朴,慈善助人之心浓厚,遇客死异乡者,必以石葬之俗安置。
其六:是特殊年代的异常石葬。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施行过细菌战,山里人外出将菌毒传染病带入深山老林,有的几乎全家遭殃,存活者只有十之一二。死后,村人唯恐传染病蔓延,无人敢助理安葬,最后,尸体腐烂,只好由幸存家人将尸体抬至离村很远的石崖石洞中安葬。
石葬悬棺虽不按坟莹风水等土葬程序,但也并非草率从事。尤为上待厚葬的是疆场上战死的士卒。一般安置石洞距地面较高以慰在天之灵。僧侣的安葬规格也很高。总之,石葬悬棺体现出当地人善良、淳朴及仁爱之心。据说,石葬年代并不久远,远至明朝中叶,近至民国及抗日战争时期。因为宋代则多以火葬代之,今宁化一带发掘出的火葬陶罐足以证明这一点。
至于这些悬棺的年代起始,至今还仍是个谜团,但据推测,这些悬棺的年代并不久远,远至明代中叶,近至清代或民国。
景区图片

芦芽山悬棺 作者:子杰

这具是被铁链吊住的,位置非常不显眼,不要错过。 作者:王蕊

芦芽山悬棺 作者:子杰

芦芽山悬棺 作者:子杰

石门悬棺景区里的“小悬空寺”,近年修复的仿唐建筑,由于经费不足木料都还没有上漆。 作者:王蕊

宁武石门悬棺 悬棺群 作者:王蕊

能看到尸骨的悬棺有好几处,烟头等垃圾也扔在棺材中。 作者:王蕊
本景点最后修订时间:2010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