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报恩塔 作者:行摄天下)
南普陀寺是厦门著名古刹,背依秀奇群峰,面临碧澄海港,风景绝佳。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等。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血书《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
景点信息
地址:思明区思明南路515号
门票:免费
开放时间:3:30~18:00
联系电话: 0592-2087282
景区相关服务设施:附近有停车场,银行(邮政,中国工商银行)等。
食宿:与厦门大学相毗邻,住宿非常方便。
交通:可乘坐1路、21路等到厦门大学下车。从火车站打车只需10多元,从机场打车大约50元左右。
周边景区:鼓浪屿、日月谷、海底世界、厦门观音山、万石植物园、鼓浪环岛路、万国建筑博览、台湾民俗村、同安影视城、台湾民俗村、观海园、坂头森林公园。
旅游小贴士
香火鼎盛,每年农历的2月19日、6月19日、9月19日观音诞的时候,寺内均会举行盛大活动。
景区地图

交通方位示意图

景区内部导览图
景区相关资料
南普陀寺在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坐北朝南,依山面海。建筑规模宏大,占地2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270平方米。中轴线主体建筑,依次为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阁。殿阁依山层层升高,层次分明,俯仰相应。东西两侧依次升高的回廊,回护三殿两侧,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南普陀寺两厢钟鼓楼、左侧新建的慈善楼与右侧普照楼,左右对应,雄伟壮观。
南普陀寺始建于唐末五代,初称泗洲院。北宋僧文翠改建称无尽岩。元废。明初复建,更名普照寺。明末诗僧觉光和尚迁建于山前,殿堂院舍齐备,住僧常达百余众,清初又废于兵祸。清康熙二十三年( 1684 年),靖海候施琅收复台湾后驻镇厦门,捐资修复寺院旧观,又增建大悲阁奉观音菩萨,并以之与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相类比,更名为南普陀寺。此后数百年来,经历代主持景峰、省己、喜参诸和尚多次重修扩建,至民国初年,已构成三殿七堂俱全的禅寺格局,成为近代闽南最具规模的名刹。
寺内建筑
1.天王殿
天王殿屹立于寺院中轴线最前端,歇山式重檐飞脊,轩昂宏伟。殿前为入寺正中大门,两只威武的大石狮雄, 踞门廊东西两侧。跨门进殿,两侧四大天王怒目环视。正中弥勒菩萨坦腹露胸,常开笑口,给人以欢喜信受的美感,殿后韦陀菩萨覆掌按杵而立,威武异常。

(天王殿 作者:北京伊万)
2.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是寺院的主体中心,崇宏雄伟,殿前石庭平舒宽展,正中宝鼎香炉巍立,两侧白石宝塔高矗,更显广庭崇殿的庄严肃穆。大殿两侧罗汉堂朝拱主殿。主殿正中供奉三世尊佛高大塑像。殿后供奉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大殿是寺院僧众早晚课诵和法会朝拜参修的殿堂,也是佛门钟磬长鸣、法灯不灭的心脏。大雄宝殿石柱上有副对联:"经始溯唐朝与开元而并古,普光被夏岛对太武以增辉。"这副对联将寺庙开基的年代和地理位置说得清清楚楚,那就是说寺庙在唐朝就有了;
3.大悲殿
大悲殿是寺院的另一主殿,奉千手观音。清初施琅始建,称大悲阁,为南普陀改称之由来。殿立于大雄宝殿后石砌多角形高台上,中隔两段石阶近三十级。主殿呈八角形三重飞檐,中间藻井由斗拱层层迭架而成,造型巧妙,结构严密,俗称蜘蛛结网。闽南信众崇奉观音菩萨,香火鼎盛,进香者与游人络绎不绝。南普陀寺内千手观音工艺精绝,千手千眼,金光闪耀。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

(大悲殿 作者:北京伊万)
4.藏经阁
位于中轴主体建筑最高层,歇山重檐式双层楼阁。上层藏经,下层法堂。阁楼上下层,三面台廊回护,圈以白石雕栏,倚栏前望,三殿巍峨尽收眼底。仰首后顾,层峰叠翠,垂手可攀。
文物珍藏
修禅学道和弘法利生,是寺院住僧的生活要务。南普陀寺自1985年恢复丛林管理制度以来,在妙湛方丈的主持下,重整清规,严肃戎行。全寺 200 多位住众和学僧,均能自觉遵守丛林规戒律仪,除坚持日常早晚课诵和参禅修学外,还启建各种定期或不定期的普利法会:创设宣弘佛法的通俗讲座和经书流通处,组织慈善基金会,举办各项慈善公益事业。
学院传灯
闽南佛学院一九二五年创办至一九三七年停办前的十多年间,一度由当代中国佛教领袖太虚大师担任院长,将佛院作为他改革中国僧教育的实验园地,成为中外知名的佛教高等学府,培育出一批出色的佛教俊才.现尚健在的这些当年学僧,大都成为名山长老或佛学大师。如当代中外知名的经论大师印顺长老,曾任马来西亚佛教总会会长的竺摩法师,皆出自当年学院门下。一九八五年学院正式复办,在院长妙湛和尚的主持下,教育设施、教学素质以至学院规模均有较大的提高和发展,成为全国僧教育的重点学院。复办后学院分设男女两个院部,至一九九二年已有三局本科生毕业,共男女学僧一百九十四名,分赴各地担任寺院主持或职事,有的到各佛学院任教、或佛教会任职。

(闽南佛学院 作者:虚无飘渺)
艺文集粹
南普陀寺的殿堂、楼院、门廊等石柱上,均镌有出自文人高士撰书的楹联。联文中或托景物以抒怀,或寓掸机以寄悟,巧对佳联,各得其妙。还有许多古今诗人墨客留下的诗词吟咏,其中有不少佳作,不仅格调清新,意境高越,还赋有时事记实的内涵,令后人在吟味中获得史疑佐证的契机。
中外交流
自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南昔陀寺一度成为海内外佛教交流的中心。全国知名的一代高僧太虚、弘一、虚云、圆瑛诸大师,均曾来寺传经弘教,全国各地知名法师,如常惺、大醒、芝峰、蕙庭等相继来闽南佛学院担任教席。此外有来自全国十多个省市的学僧来院就学,一时群贤毕集,法幢高举,声震华夏,与此同时,有些原在南普陀寺供职的职僧和法师,纷纷出国弘教。
改革开放以来,南普陀寺受到了海内外佛教界人士的普遍关注。诸方来寺视察、朝参、访问的高憎大德和佛教界知名居士,络绎不绝。其中有国内外佛教界领袖人物,如班禅大师、中国佛协会长赵朴初居士、新加坡佛教总会历任会长宏船、常凯、妙灯等法师,菲律宾佛教总会会长瑞令法师、国内外知名的学者南怀瑾居士,还有日本、美国、朝鲜·泰国等友好国家的僧团组织、佛教团体或个人,也相继来寺考察。 近年来,南普陀寺方丈妙湛和尚和诚信、见性、了法、道黉诸法师,曾分别应邀前往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以至美国等地考察、访问交流。
南普陀寺以它金碧辉煌的殿阁、宽大威严的法堂、珍宝丰富的藏经阁、佛教高等教育的基地、品名优雅的素斋等等而闻名于世,在党的宗教政策照耀下,千年古刹-南普陀必将会更加灿烂辉煌,更加盛名远扬。
景点美食
南普陀寺还有一个吸引人的地方,那就是素斋。南普陀素菜以其清纯素雅的独特风味驰名中外,厨师调煮制作,严守素菜素料作的工艺,革除素菜仿制腥的传统,以素菜素名而独树一帆,既讲究色.香.味,又讲究形.神.器,一道菜一个雅名,神韵高雅,诗情画意。其中"半月沉江"这道菜最为有名。

(素食 作者:非常城市)

(素食 作者:非常城市)
景点图片

南普陀寺 作者:傲敌A8

鹭鸟名山 作者:竹叶青青

南普陀寺 作者:布达佩斯

千佛應身 作者:驻留的过客

佛字石刻 作者:无欲则刚

南普陀寺 作者:浮云青松
本景点最后修订时间:2012年0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