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经行处,黄河万里奔潼关——2012年晋陕豫交界潼关-风陵渡自助游攻略
潼关 风陵渡景点介绍
(门楼上的古训 作者:空游无依)
老潼关位于关中平原东部,雄踞秦、晋、豫三省要冲之地,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老潼关地势非常险要,南有秦岭,东南有禁谷,谷南又有12 连城;北有渭、洛汇入黄河,抱关而下,西近华岳,与风陵渡相望黄河。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仅容一车一马。过去人们常以"细路险与猿猴争"、"人间路止潼关险"来比拟这里形势的隆要。杜甫游此后也有"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戢,万古用一夫"的诗句。 然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老潼关因三门峡工程的修建而拆除,旧址是现在的港口镇。
地址:陕西省潼关县港口镇
景点介绍
黄河风景区
潼关黄河风景区位于闻名遐迩的古军事名关――潼关古城边,距西安140公里,距华山仅20公里,奔腾南下的黄河,穿秦晋峡谷,"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益增其奔猛"(毛泽东语),在潼关古城外,兼容了西来东去渭、洛河水,三河交汇后在此急折东流。景区南界为潼关古城区310国道北界,西起金盆立交桥,东至黄河公路大桥下游的县境内水域滩涂,沿河东西横向长约十公里,水上岸上以及滩涂绿洲可开发面积20平方公里。区内有黄河、渭河、女娲陵、潼关西城及众多的古战场遗址。
地址:陕西省潼关县港口镇
水坡巷
水坡巷是潼关古城唯一被保存至今的老街,建筑多建于明洪武年间,有数百年的历史,经历了抗日战争时期飞机炸弹的肆虐,也经历了旧城搬迁的影响,残存至今,风貌犹在。水坡巷地势稍高,三门峡库区搬迁时没有迁出,所以还较多地保存了古城建筑的风貌。水坡巷中居民当年多为官宦人家,院落清幽古朴,宅第高敞,水磨青砖的影壁保存完好。住在这些古老民宅里的多是老人,年轻人已经在他处居住了。
地址:陕西省潼关县港口镇
禁沟与十二连城
禁沟,是潼关南面一条南北走向的天险深谷。它南起秦岭蒿岔峪口,北至明清潼关城南约二公里处之石门关(即今王家园附近),长达15公里。禁沟谷势壁立,古时"谷中灌木丛藤,茂密如织"(《资治通鉴》)。"细路险与猿猱争"(清张元宏《潼关行》诗 ),沟下建有关卡数处,是潼关军事上的重要防线。黄巢和李自成农民起义军西攻潼关,都是先夺取禁沟,然后才攻克潼关的。禁沟西岸原有的十二座连城,拱卫着禁沟天险,现其城池虽无一存者,然而城中的十个烽火台作为历史的见证还挺然而立。现在保存比较完整的方形烽火台高约7.6米,底宽10米多。禁沟现在已开辟为绿化区,林深草茂,绿树成荫,供慕名而游览禁沟的游客,憩息其间。
地址:陕西省潼关县港口镇
风陵渡
风陵渡在老潼关对面,目前已被设立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与河南、陕西省为邻。风陵渡正处于黄河东转的拐角,是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交通要塞,跨华北、西北、华中三大地区之界。这处"鸡鸣一声听三省"的渡口,自古以来就是黄河最大的渡口。相传也是黄帝贤相风后发明指南针战败蚩尤的地方。而今,一座铁路大桥将南同蒲路和陇海路连接在一起,把黄河天堑变为通途。1500米长的黄河大桥飞跨南北两岸,连接三省。
风陵渡有两个景点,著名的两座大桥和65度黄河弯,铁路大桥和公路大桥(江泽民题辞),中国唯一有两座大桥的镇。
地址:山西省芮城县西南端,与老潼关隔江相望。
周边景点
(永乐宫壁画 作者:佚名)
永乐宫
永乐宫位于芮城县城北约三公里处的龙泉村东,离风陵渡约1小时车程。永乐宫是一处很有影响的古建筑,以壁画艺术闻名天下。这里的壁画是我国现存壁画艺术的瑰宝,可与敦煌壁画媲美,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永乐宫原来一处道观,为奉祀中国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的吕洞宾而建,原名"大纯阳万寿宫",因原建在芮城镇永乐镇,被称为永乐宫。永乐建于元代,施工期长达110多年。1962年因为三门峡水库水位误测,将位于黄河岸边的永乐镇永乐宫整体搬迁至现在的芮城县。
地址: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城北3公里的龙泉村东侧。
广仁王庙
广仁王庙又称五龙庙,在芮城县城北4公里古魏城城垣遗址内,比较难找,离永乐宫约2公里,步行可至。广仁王庙是一座四合院形的庙堂建筑,始建于唐大和六年(832年),现存正殿、乐楼及唐碑两通,建筑面积177平方米。正殿面阔五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建筑结构简练,古朴雄浑,是我国仅存的四座唐代木结构建筑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道庙建筑。乐楼为清代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三椽,硬山顶。昔日庙前泉涌成溪,林木苍郁,供奉龙泉之神"广仁王"的庙宇。
地址:山西省芮城县城北四公里处的龙泉村北部高地上
普救寺
普救寺离风陵渡约30公里,离蒲州古城3公里,从永济乘公交约30分钟。始建于唐武则天时期,原名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院。元代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中说的"红娘月下牵红线,张生巧会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普救寺内。
地址:山西省永济市蒲州镇西厢村
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海拔2154.9米,位于陕西省西安以东120公里的华阴市境内,离潼关县城约30公里。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黄河,南依秦岭,是秦岭支脉分水脊的北侧的一座花岗岩山,扼守着大西北进出中原的门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地址:陕西省华阴市境内
潼关 风陵渡当地交通
潼关、风陵渡虽然隶属陕西山西两省,但风陵渡只是潼关古城在黄河对岸的渡口码头。现在两地交通主要通过风陵渡黄河公路大桥,渡口已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完全废弃,公路交通则非常发达,潼关县城和风陵渡虽然都有火车站,但由于站太小,许多快车都不停靠,而慢车则慢而且少。
由于潼关-风陵渡位于三省交界处,交通还是比较方便的,G30高速和大运高速的延线南北东西交叉于潼关-风陵渡。如今的潼关新县城到港口镇(老潼关)约有10公里,如果先到潼关县,可坐潼关-风陵渡的中巴车,中途可到港口镇(老潼关),终点可到风陵渡镇。这条客运线流水发车,随叫随停,大约十分钟就会有一趟。潼关去港口镇的中巴车终点是山西风陵渡,票价10元,中途经过港口镇(老潼关)后可再坐此车票价5元即可到风陵渡镇,十分便利。但风陵渡镇离风陵渡故址还有七公里左右,坐中巴时,可以要求司机在路过黄河大桥停下,由此下车,沿黄河北岸徒步去风陵渡,大约需要一小时。如果坐到镇上的终点站,则需要打车,三轮车往返风陵渡口,要价一般得30元,看侃价水平了。另外,由于主要景点集中在老潼关,也可以在老潼关(港口镇)的黄河游览区坐摩托艇渡黄河到风陵渡老渡口怀古,票价是每艇50元,可坐5-6人。
火车
北京方向:潼关位于陇海线上,最快捷的乘车方式是先到洛阳、三门峡或西安,再转乘到潼关的客车或者慢车。因为潼关站和风陵渡站都是小站,许多快车不停靠,而慢车比较误时。建议乘坐快车到达最近的主要车站,比如三门峡站或洛阳站,到达后改乘在潼关停靠的慢车。或者转乘大巴车,跟司乘人员事先说好到潼关县老潼关(港口镇)下车,可以不用到潼关县城再转车。
上海方向:上海等华东地区从洛阳、徐州等地转车比较方便。
成都方向:成都到潼关有一趟直达火车,也可从西安转车。
详情请关注潼关列车时刻表链接:http://www.huoche.com.cn/z2709/
客车
运城方向:运城中心客运站有到风陵渡的班车,每隔五十分钟一趟,车程1个小时。
三门峡方向:三门峡客运站在火车站右手斜对面,出火车站能看到汽车站的牌子,乘坐西安方向的大巴,经过老潼关,大约半小时就会有一趟车,票价37元。
西安方向:西安至风陵渡约130公里,车程1.5小时。
芮城方向:流水线发车,车程约半小时。
潼关位于中华大陆的中心位置,东和南来的自驾族可以经河南连霍高速;西来方向可走陕西西潼高速;北来方向可走山西大运高速。
航空
潼关没有机场,需要在运城、洛阳或者西安中转。北京、广州、成都、上海等各大城市均有直达西安、洛阳或运城的飞机。
潼关 风陵渡当地住宿
住宿在港口镇解决是最方便的,港口镇通往黄河岸边的一条街道多有住宿,丰俭由人。推荐住宿:
1.依水阁酒店
推荐理由:当地高档住宿,位于黄河岸边,欧式风格,环境舒适,可观黄河景致。
地址:潼关县港口镇黄河风景区
电话:0913-3972888
价格:200元/标间
2.农家乐旅舍
推荐理由:价格实惠,可洗澡,适合穷游一族。
地址:潼关县港口镇黄河风景区附近
电话:13720579936
价格:40元/标间;20元/床位
潼关 风陵渡当地饮食
(老潼关经典美食 作者:人生如梦)
陕西风味必然是面食当家,最简单的小麦和肉类变化出种类繁多的食物,直教人吃得酣畅淋漓,心生豪迈。在黄河岸边,得天独厚的渔业资源也形成了一大特色饮食。推荐饮食:
1.老白家酒店
推荐理由:菜品多,鲶鱼汤味正、价廉。老白家正是鲶鱼汤的创始人,其祖上白勤学在黄河边从事渔业,从鱼的多种吃法中得出"'清炖鱼"最佳,久传为鲶鱼汤。
地址:潼关县港口镇黄河风景区东侧
电话:0913-3972681
价格:人均30元
2.港口渔村农家乐
推荐理由:农家菜系,地道乡土风味,亦可感受当地农家朴实民风。饭菜最好提前预订。
地址:潼关县港口镇黄河风景区附近
电话:13572386292
价格:人均20元
当地特色小吃
羊肉泡馍 潼关的羊肉泡馍有别于西安的牛羊肉煮馍,以汤色青春,肉质鲜嫩为特色,多为人们早饭首选饭食。出名的有刘家、鹿家,他们都是祖辈继承下来的操作方法,是潼关的传统小吃。
潼关肉夹馍 潼关肉夹馍与各地的肉夹馍有别,它是热馍凉肉,其烧饼馍酥脆,肉味纯香,不油不腻,咸香适口,是本地美食,并驰名于外。
潼关酱菜 为陕西省潼关县传统土特产,源于唐代进献皇帝的贡品。其色泽鲜润、红中透黄、咸度适中略带甜味、质脆爽口、口味醇厚。品种有八宝酱菜、连皮酱笋等。曾于1916年获巴拿马世界名特食品博览会银质奖。
砂子馍 又称石子馍、石头饼。选用拇指头大小的鹅卵石,放在生铁锅里用旺火烧焙,待锅底烧红、石子冒烟后,取出部分石子,把擀好的面饼平放在锅里的石子上,再用取出的石子覆盖在面饼上。约四、五分钟左右,透体金黄、葱香四溢的砂子馍即成。
黄河鲶鱼汤 自古黄河沿岸的人多以打鱼为生,在70年代,几位渔民捕鱼后休息做饭。渔民生活颇为艰辛,只挑不值钱的鲶鱼就地起灶,填足柴,做起清炖鲶鱼。一切就绪,几位渔民闲聊竟把炖在锅内的鲶鱼忘得一干二净。等到想起时,只见锅面上浮着一层乳白色的汁盖,鱼块却全都熬成了渣渣。不料一尝,几人竟不约而同地叫道:"好喝,好喝……""吃了半辈子鱼,还从没喝过这样美的鱼汤!"潼关黄河鲶鱼汤即这样"创作出来了"。
潼关 风陵渡行程规划
(黄河上的双体船 作者:空游无依)
老潼关与风陵渡隔江相望,分别隶属陕西、山西两省,两岸相隔不过300米,陆路交通绕行风陵渡公路大桥则约有10公里远。老潼关虽已拆除,仍有部分遗址遮掩在废墟之中,如古城墙、水坡巷、十二连城等,十分具有发掘潜力。潼关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遗址无多,更显珍贵。在探古寻踪的过程中,收获的不只是鲜活的悠长历史,还有百感交集的怀古情思。如果能了解更多的历史细节,结合地形地貌、村落人文,潼关一带很值得一游。
探访老潼关约需2天时间,遗址散落不一,需要远足跋涉,最好事先对要探访的古迹位置有所掌握或携带一份老潼关的旧地图,也可以询问当地居民,当地民风朴实,热情坦诚。
从老潼关到风陵渡有流水班车,可赏古渡夕阳、远观两座大桥,或眺望这浩荡黄河合渭东去的景象;可以在渡口、岸边、桥头驻足感怀、肆意想象,乘船摆渡于波浪起伏的黄河中。现在的风陵渡,虽没有了古战场的凄凉和惨烈,但呼吸着黄河泥腥味的热风,追随着千百年前古人自此走入秦晋的脚步,看黄河水面宽阔,烟波浩渺,却也凭添几多浪漫情绪!
参考行程
D1 探访老潼关遗址,寻找四大门城墙、水坡巷、十二连城等古遗址;晚上品黄河风味美食。
D2游览黄河风景区,乘快艇观渭黄交汇,大江东去,风陵渡观古渡夕阳。
旅游小贴士
老潼关黄河风景区及风陵渡都有游览快艇,可乘坐观赏黄河上游渭河、黄河交汇,看黄河大拐弯,自此向东流的壮观气势。
游船价格:上游到渭河、黄河交汇处100元/船。
下游到黄河公路大桥50元/船。
潼关 风陵渡其他信息
(老照片——老潼关东大门一角 作者:佚名)
潼关:千年古城一夜无
潼关古城地处要塞,经历了世代炮火的洗礼,仍然顽强的屹立在黄河边。然而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潼关古城却因三门峡工程整座县城被拆除。
这座古城死得不明不白,按照三门峡水库最初的规划,它应该静静地躺在水库下面。人搬了,城拆了,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三门峡蓄水后的水位,从来没有到达和淹没过潼关古城。
潼关,从始建至唐代,两经迁徙,三地设防,城池多变,设施不一。东汉建立初期,废秦在河南灵宝县创建的函谷关。武帝和献帝先后迁关于河南新安及弘农衡山岭。献帝又于建安年间,迁关于潼关上南门外,即今港口镇杨家庄、城北村一带。潼关之名,始自于此。从其遗迹看,东起原望沟西沿,向西穿城北村至禁沟东岸。东西两面临沟,地势平坦而广阔。南北朝时,北周愍帝宇文觉打败东魏大将窦泰的战斗发生在这里。
宋、金、元三朝仍在唐潼关城地依险设防。
明代,潼关为军事治所,设潼关卫,城池空前扩大。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对前朝关城向南、向西作了大规模的扩建。东、西、北三面由板筑而成,城高约16米,南与东南一隅,是顺山势之高下,削成垛口,高达30多米,城池周长11.2公里。建有六处城门:东门名"金陡";西门名"怀远";南有上南门、南门;北有大北门和小北门。东、西门和大北门建有高大城楼。
清朝二百多年,仍在明代潼关城地设防,城池规模一依明朝,但进行了多次复修,并有所新建,康熙皇帝誉其为"天下第一城"。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约下临黄河的北面土城墙约2400多米砌了砖,并兴建了南、北水关楼,复修了各大建筑物,依然有六个城门。南水关有闸楼七间,北水关有闸楼九间,规模宏大,映照山川,潼水穿而而过,中经横跨东西的石桥,宛如长虹,复波往来,引人入胜。至此潼关古城,东起东门经小北门、北门、北水关、西门、南水关、南门、上南门、禁沟及十二连城,连接东门,地势险要,固若金汤,真正成为"天下第一城"。
潼关故城主要经历了三次毁灭性的破坏。一是抗日战争时期,民国二十六年--三十四年(1937-1945)遭日本侵略军炮击、空袭和驻军拆毁、火灾,使本城遭到严重破坏,到解放前夕,古代建筑幸存者屈指可数。二是1959年,三门峡水库拦洪,县城搬迁;三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破四旧,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古城城垣建筑物拆毁贻尽。
(老照片—上世纪30年代的潼关黄河老渡口 作者:佚名)
风陵渡:黄河要津,以桥代渡
千百年来,风陵渡作为黄河的要津,不知有多少人是通过这里,走入秦晋。金人赵子贞《题风陵渡》就有一句:"一水分南北,中原气自全。云山连晋壤,烟树入秦川。"风陵渡也是金庸大作《神雕侠侣》中郭襄与杨过相遇之地,常有游客满怀武侠情结来到此处。
【名称由来】
传说之一:
名字是因附近的风后陵而取的。轩辕黄帝和蚩尤战于琢鹿之野,蚩尤作大雾,黄帝部落的将士顿时东西不辨,迷失四方,不能作战。这时候,黄帝的贤臣风后及时赶来,献上他制作的指南车,给大军指明方向,摆脱困境,终于战胜蚩尤。可惜风后在这场战争中被杀,埋葬在这里,后来建有风后陵。风后陵,在赵村东南,高二米余,周围30米,故称风陵关。因唐代圣历元年(689)在此置关,又称风陵津,是黄河南泄转而东流之地。津即渡口,所以后称风陵渡。
传说之二:
女娲的陵墓就是风陵渡,女娲为风姓,故称风陵。在风陵渡附近赵村东南,有女娲墓,冢高2米,周边 30米。墓前原有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重建风后祠及碑记,可惜已毁。
【成因】
黄河流过河口镇后,为南北走向的吕梁山所阻,折向南流,奔腾于陕西、山西两省边界的峡谷之间。河水从壶口瀑布泻下后,出龙门继续向南流,到潼关附近,因受东西走向的秦岭山脉其中一条支脉华山所阻,折向东流。
【历史】
风陵渡自古以来就是河东、河南、关中咽喉要道,向为兵家必争之地。魏国与秦国的古战场就在这里,东汉时的曹操讨伐韩遂、马超,西魏的宇文泰破高欢等著名战争,均发生在风陵渡。
明清时在此设巡检司和船政司,管理防守和运输事宜。这处"鸡鸣一声听三省"的渡口,历史上一直以摆船渡河,来连接陕豫二省。正是"挽输今正急,忙煞渡头部"。而今,一座铁路大桥将南同蒲路和陇海路连接在一起,把黄河天堑变为通途。1500米长的黄河大桥飞跨南北两岸,连接三省人民。凤凰咀上的引黄电灌站,吞波吐浪,灌溉着万顷良田。 登临河岸边的凤凰嘴上,远眺潼关,太华、崤函历历在目,脚下黄河波浪滔滔,气势雄伟。
潼关 风陵渡当地视频
潼关宣传片
《山坡羊•潼关怀古》朗诵视频:http://www.56.com/u22/v_NTQ3MTgzMTU.html
潼关 风陵渡出游参考
景点相关书籍
《后望书》 作者:朱幼棣
若要深度了解潼关-风陵渡,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作者在本书中从保护文化遗产加强人文关怀角度,以历史回眸的视角,对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三门峡水库、挽救敦煌月牙泉等重大水利工程和文化遗产保护重要事件,进行了深刻分析和反思,反映了如何处理文化遗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如何处理兴修水利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这两大重要课题,极具时代意义和学术价值。
《在历史的风陵渡口》 作者:高华
这本书的名称引用了风陵渡的名字,写的却并非风陵渡,而是一种隐喻用法。
作者高华经历历史,叙述历史,作为一个历史的旁观者,以秉笔直书的态度,对历史的真相进行摆渡。人说"五千年怀古在风陵渡",千百年来,风陵渡被卷进了时代洪流之中,牵引着许多重要的历史瞬间。在亲历祖国的山河血泪之后,也注定要创造更多的历史情结,承载穿越古今的情感。
《咏潼关古诗词选注》
该书共收录了我国古代的122位作者的186首(篇)吟咏潼关的作品。所收录的作品,体裁多样,有诗、词、曲、赋、铭等多种样式;该书内容丰富,或描摹潼关的雄壮险要,或赞美潼关的独特风光,或吊古凭今,或吟咏潼关战事,或抒发人生感慨,或记叙潼关人事,或描绘潼关亭台建筑,或抒发出入关口的感慨,精彩纷呈,不一而足。
老潼关相关老照片链接
http://blog.163.com/azgd520@126/blog/static/657512042011105812083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1104ee0102e5rf.html
攻略制作队伍
顾问:潼关县文物旅游局 0913-3822449
摄影:空游无依 牛哥哥 清风明月 高原鼠兔 色影四方 三棵树 大元
行者:大元
本攻略最后修订时间:2012年11月21日
more该地其他相关攻略
-
2015陕西榆林横山牛王会自助游攻略
阅读:24100次 评论:18条
-
2014年陕西西安周末自助游线式攻略
阅读:36226次 评论:14条
-
陕西汉阴县凤堰古梯田自助游攻略(2016年修订版)
阅读:88596次 评论:26条
-
2014年陕西省户县东韩村农民画探访自助游攻略
阅读:18120次 评论:10条
-
陕西礼泉县袁家村自助游攻略(2014年修订版)
阅读:285684次 评论:18条
-
陕西西安郊区秦岭芒草徒步攻略(2015年修订版)
阅读:92466次 评论:10条
-
陕西渭南市合阳县灵泉古村自助游攻略(2014年修订版)
阅读:46704次 评论:12条
-
2013陕西富平县秋收柿饼特色游攻略
阅读:62949次 评论:13条
为什么选择远方网攻略
远方网攻略制作流程

为什么选择远方网攻略
more您还可以在以下媒体看到远方网的作品
所有评论(51)最新评论
-
引用 玉扬 于 2015-01-30 17:2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