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陶瓷,泥与火演绎千年艺术传奇——2014年山西阳泉市平定陶瓷自助游攻略
平定陶瓷景点介绍
◎
(古城平定,去见证那传说千年的刻花瓷 作者:白英)
始于唐代的平定古窑在中国陶瓷史上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平定窑刻花瓷因其特殊的材质、复杂的烧制工艺、古朴自然的艺术风格而名扬天下。平定砂器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早在秦代就已有生产,唐代始有记载,明清盛名于世,亦有康熙帝御赐“龙字盖”的典故。平定黑釉刻花瓷,是中国传统陶瓷中的珍品,以其黑亮的釉面、古朴的花形、精炼的造型,为古今中外众多陶瓷爱好者和收藏家所喜爱。
景区位置:山西阳泉市平定县冠山镇冠庄村
景区电话:0353-6188982 (平定县旅游局)
最佳旅游时间:每年4-10月
以下是平定陶瓷刻花瓷传承人兄弟的地址和联系方式,到了平定可以和他们联系游览。
张文亮刻花瓷研究所
负责人:张文亮
地址:平定县冠山镇冠庄村
电话:0353-2392877/13313533368
平定张氏砂器艺术馆
负责人:张宏亮
地址:平定县冠山镇冠庄村
电话:18635893088/18635307460
2006年9月25日,在阳泉市平定县召开的山西省首届民间艺术展演暨中国刻花瓷艺术节上,平定县被命名为“中国刻花瓷之乡”、“中国刻花瓷研究基地 ”。从此,平定这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文献名邦”,又多了一项“刻花瓷之乡”的桂冠。然而,有多少人知道这个荣誉背后的故事?又有多少人知道“刻花瓷” 这个近乎失传的民间艺术奇葩如何艰难地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平定窑,现位于今山西平定县,故名。始烧于唐,而终于金,以烧白瓷为主,兼烧黑瓷。
◎
(村中随处可见的古窑痕迹 作者:白英)
《中国陶瓷史》载:刻花瓷,其工艺最早起源于唐代,在山西、陕西、河北一带生产。上世纪,中国陶瓷考古专家在山西平定发现了大规模的黑釉刻花瓷古窑址。
《大明统一志》等明清两代诸文献均载:刻花瓷平定窑址始于唐,经五代兴于宋,最终因金国入侵战乱而失传。平定刻花瓷,这一珍贵的民间瑰宝,就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烟云中,在平定黄土地上悄然隐匿。素有“文献名邦”美誉的古州平定,从此空留下了一方不竭的黄土。
时光飞转。上世纪60年代,在山西古陶瓷研究所专家水既生教授的帮助下,平定冠庄陶瓷厂终于恢复了平定刻花瓷手工工艺的烧造。平定刻花瓷这种民间瑰宝终于在平定大地上复生,卜同举、张聪、王根正等一批刻花瓷能手经教授之手培训而出。他们挖掘、继承和发展,一鼓作气,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的短短几年中,创作了一批黑釉刻花瓷珍品。并以其黑白相间、对比强烈的艺术特色而在同类产品中崭露头角,不仅在国家及省、市相关评选中屡获大奖,而且漂洋过海,远销到了东南亚及欧美诸国。
平定刻花瓷制作工艺
平定刻花瓷采用当地黏土,历经几十道工序,用传统而特殊的烧结技艺,纯手工制作而成。该陶瓷制作工艺复杂,技术难度较高。采用“湿作法”,以刀代笔,在坯体未干之前刻花,讲求“刀刀见泥”,一气呵成,具有亲切自然、朴实无华的泥土本色。充分展示了陶瓷本身的材质美、装饰过程的技巧美、装饰形象的简洁美以及与造型紧密相依的整体美,具有极高的艺术品位和收藏价值。
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艺系教授周淑兰女士评价平定刻花瓷为:“纯粹地道的陶瓷装饰语言。”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瓷系教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顾问张守智先生评价其为“中华陶艺奇葩,山西民间绝活”。
刻花瓷制作流程
◎
1.抟泥
◎
2.拉坯
◎
拉坯
◎
拉坯
◎
3.修坯
◎
4.浇釉
◎
5.刻花
◎
刻花
◎
刻花
◎
6.待烧
◎
7.装窑

8.烧窑
◎
9.烧出成品
◎
(太行要塞——平定娘子关 作者:白英)
周边景区
平定冠山森林公园
山西省冠山森林公园位于山西省东部的平定县城关镇内,距平定县城4公里。冠山主峰顶状似冠,故名。园内危崖峭立,松柏参天,山光水色瑰丽,景色四季宜人,更有佛寺书院、石峒亭阁、乔宇诗碑、傅山篆刻,实是文献名邦,古迹荟萃。集自然景观、古迹、文化源渊于一身,融儒、释、道于一体。冠山风光秀丽,山上有冠山书院,元代中书左丞相吕恩城、明代兵部尚书乔宇都曾在此读书。明末清初的医学家书画家傅山,也曾在冠山隐居。
景区地址: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城西南4公里处
景区电话:0353-6188982 (平定县旅游局)
景区门票:10元/人
娘子关
平定娘子关景区位于平定县城东北45公里处,是古代的一处关隘,原名苇译关,世传为万里长城第九关。这一关隘处于山西、河北两省交界处,山西人把娘子关内外作为省内外的代称。娘子关的城堡,背依高接云天的嵯峨绵山,面临涧壁如削的万丈深峪,山腰的垣堞,随山势蜿蜒,桃河环绕其西北,曲折奔流,真是“襟山带水,金城汤池”,整个关城两翼是依山势蜿蜒起伏的长城,这里的长城,历史上成为山西、河北两省间的天然屏障,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十分险要。
景区地址:阳泉市平定县东北45公里处
景区电话:0353-2010110
景区门票:56元/人
平定陶瓷出游地图
◎
平定交通方位示意图(点击查看大图)
平定陶瓷当地交通
◎
(太行山下的平定古城 作者:白英)
飞机
平定县所在的阳泉市本身没有机场,但距西面的太原机场均不过一百公里(车乘约在2小时以内),因此空中交通十分便利,乘坐飞机的话可以从太原武宿国际机场中转,之后可在太原的建南汽车站乘大巴约2个多小时就能到达平定县。
火车
平定县内有火车站,不过仅为阳涉铁路上的一个三等火车站,想要乘坐火车直达还是挺不方便的。推荐从阳泉火车站中转,而后坐小巴到平定县。阳泉火车站已开通了到达太原、北京西、天津、青岛、石家庄、上海、杭州、唐山等城市的列车。
阳泉站
电话:0353-4252172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城区德胜街130号
特别说明:阳泉市除了市中心的阳泉站之外,在市中心北约40公里处还有个“阳泉北站”火车站,主要车次以高铁动车为主。对于远途来的旅客,也不失为一个交通选择。
客车
到达平定县最便捷的方式便是乘客车,平定县城距阳泉市中心距离不到10公里,可先到阳泉市再乘坐小巴到平定县。在客运站每天8点到下午6点每隔20min皆有班车发出,票价6.5元/人。
阳泉客运总站
阳泉客运总站距离距离火车站不到10分钟,主要路线包括山西省全境和北京、天津、河北等。如果是发往北京的车辆,还可以选择在北大街阳泉宾馆对面的一个汽车停靠点,这里的车到达的是北京六里桥莲花汽车站,而客运总站到达的是北京丽泽桥车站。
电话:0353-2025540
地址:山西省阳泉市城区德胜东街322
平定汽车站
位置:平定县西北,平阳路与平赵线交汇处
电话:0353-6060295
平定陶瓷当地住宿
山西阳泉是个宜居城市,一年四季气候宜人,平定县内有不同类型的住宿选择,在县城内可以轻松找到店家住宿。
推荐住宿
阳泉山海天酒店
地址:阳泉市平定县太旧高速出入口207国道旁东升电器城对面
电话:0353-4210666
价格:标准间 138元/天
平定金源国际酒店
地址:阳泉市平定县东大街(近平定县政府)
电话:0353-6188189
价格:标准间 248元/天
平定陶瓷当地饮食
◎
(平定独有的砂锅美食 作者:白英)
在平定县,除了用砂锅制作的砂锅豆腐之外,尚有不少当地特色的小吃美食,感兴趣的话可在大街小巷走走,都很容易能找得到。
当地特色美食
平定豆叶菜
阳泉人自古以来一直有一个奇特的乡俗,就是一年四季都食用“豆叶菜”。豆叶菜,是一种特殊的乡间土菜,是用小豆叶或是黄豆叶经过加工后沤制的。采摘豆叶的时节,应在“白露”前后。届时平定人都会结伴而行,到庄稼地里去采摘豆叶,称之为“捋叶”。
莜面栲栳栳
“莜面栲栳栳”是山西高寒地区民间的主要家常面食。著名歌唱家郭兰英演唱的山西民歌中有“交城的大山里,没有那好菜饭,只有莜面栲栳栳,还有那山药蛋”,生动地描述出山区人民的食俗风情。“莜面栲栳栳”这种山区普通的杂粮便饭,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
阳泉飘抿曲
阳泉名吃中以阳泉飘抿曲最为著名。飘抿曲,亦称小河捞,大约从明朝开始风行于阳泉。它是以绿豆掺少量精白面粉和面,经特制抿曲床压制而成。煮熟后捞入各种调料配制成的汤汁中即可飘起。它长如挂面,细如毛粉,清香利口,鲜味扑鼻,富有营养,风味别致,还具有消火消暑之功效。
平定陶瓷行程规划
如果对平定历史人文感兴趣的话,可以多安排一日行程,去平定东郊的娘子关看看,天下闻名的娘子关很值得一去。
平定陶瓷其他信息
◎
(正在砂器制作中的张宏亮 作者:白英)
平定刻花瓷的传承人——张聪父子及兄弟
1995年,赋闲在家的工艺美术师张聪遥想当年烧造黑釉刻花瓷的盛况,再看看平定、阳泉乃至山西全省手工艺瓷的惨状———原先的艺人们有的改做镜框了,有的改做硫璃瓦,还有的做起了锅碗盆瓮。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难道就真的在咱这代人手里失传了吗?
张聪心有不甘,于是,他把黑釉刻花瓷复兴的希望寄托在张文亮、伟亮和宏亮三个儿子身上,决心把这一民间传统技艺传承下去。
张文亮17岁初中毕业后到冠庄陶瓷厂做了个专职“玩泥巴的人”,在那里,他跟父亲学会了黑釉配料,跟大爷学会了烧窑,跟舅父学会了手工拉坯,跟厂里聘请的江苏师傅学会了雕塑,跟省工艺旅游纪念品设计班的老师学会了设计,后来还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陶艺系周淑兰教授为师,系统学习了传统陶艺的装饰技巧。每天,同事们下班后都去玩耍了,只有张文亮独自在厂石头轮子上练拉坯。轮子旋啊旋,泥巴转啊转,飞溅的泥巴像雨点般落到脸上、衣上、裤上,他却觉得那是一段最为幸福的时光,乐在其中。
1994年,张文亮设计制作的手工铁锈梅瓶参加全国首届工艺美术名人作品展。同年秋,他又被北京美院周淑兰教授介绍去北京一家陶艺礼品厂任陶艺师。张聪这时才惊喜地意识到,昔日里那个拖着鼻涕跟在屁股后挖土取乐的小儿,已在快乐的玩耍中从当代制瓷后生里脱颖而出,成为一个手工陶瓷工艺样样精通的全能人物。
◎
(平定刻花梅瓶 作者:白英)
1997年,54岁的张聪带着28岁的张文亮,在自家破旧的老院里开始了创业,经过一次次的成功和失败后,经过年年月月的拼搏,张文亮终于在山西陶艺界有了一定名气,他常常接到外地陶艺坊的邀请,有的愿出高薪聘请他合伙去做老板,可张文亮总是说:“刻花瓷的手工技艺好不容易传到我这里,身为刻花瓷传人,决不能让这一民间技艺再次遗失。”张文亮坚持了下来,他还同时带动起了他的两个弟弟宏亮和伟亮以及妻子和弟媳。
如今,张聪被山西省政府授予“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被评委会称作“传统技艺的承传者,新技法、新材料的开拓者”。2007年,在全省召开的首届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命名表彰大会上,张聪荣获“首届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而张文亮也成为了中国工艺美术师、山西省民间文化遗产优秀杰出传承人、平定刻花瓷传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山西省工艺美术学会、协会理事、山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山西省陶瓷家学会副会长。
目前,张聪的《平定刻花陶瓷传统工艺的著作及授徒培训》项目已被列入山西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项目。
平定砂器原本是作为实用器物产生的。因此,根据实用的需要,砂器在品种方面,随着时代的变迁,种类也在不断增多。在此,分别对平定砂锅的种类和用途作一介绍。
因砂质性能不同,平定砂器可以分为细砂产品和粗砂产品。其中,细砂产品产地主要有常家沟、移穰、东小麻、西小麻、小西庄(今属阳泉郊区)等村;粗砂产品主要产地是北庄村。
因形状不同,分为瓮、盆、锅、碗、瓢、壶、罐、灯盏、鼎等。

(极其精美的平定砂器 作者:白英)
瓮类,有用作盛放豆浆和熬制豆腐的砂瓮,80厘米高的和70厘米高的,大小 不等;还有盛米面食物用的砂瓦瓮,有30——50厘米的 多种型号。瓮类的产地以平定北庄为主。
锅类,自大而小分为甲半锅、大全锅,漏漏锅、薄小锅、蛋蛋锅、蒸锅、火锅等。
全锅,锅口有边缘,口径一尺多,高一尺左右,自上而下,自然变细,到底部直径只有手掌大小,呈稍凸的扁平状。过去红白喜事搞 大型活动办大食堂都会用全锅盛饭、盛汤。也用作平时储放食物。
农村种地常用全锅往地里担运茅粪。此时,全锅被称作茅锅。使用时,茅锅下面有木制的茅架。茅架呈方框“井”字型,四角用两根 铁丝(或者麻绳)串连,把茅锅放在茅架上,四角的铁丝自下而上把茅锅固定在中间,汇合在茅锅口上,这样两个茅锅就是一担,用扁担 挑着运往地里,平定农村称此为“担茅”。
漏漏锅,也叫漏锅。就是全锅下面钻几个不超过绿豆大的小孔,用作漏水。过去生豆芽、淘米用的都是漏漏锅。
全锅类砂锅的主要产地是北庄村。
薄小锅也叫小砂锅。主要用于熬米汤、菜汤和盛饭,也用于煎药。根据常家沟赵锡描述,平定砂锅要求皮薄而质细,内外光洁、色泽美观,其实主要指的就是对薄小锅的要求。薄小锅要求用细砂做成,由大小不同分为大号锅、二号锅、三号锅等。
大号锅,也叫夹半锅,有边,口径为28厘米,高26厘米,自上而下自然变小,底部有手掌大,呈稍凸扁平状。
二号锅口径22厘米,高20厘米,自上而下自然变小,底部比手掌小,呈稍凸扁平状。
三号锅,口径为18厘米,高17厘米。自上而下自然变小,底部比手掌小,呈稍凸扁平状。
薄小锅上面一般都有盖,盖由薄小锅一样的材料做成,呈伞状,内涩外光,盖子盖在薄小锅上天衣无缝。盖顶有一个凸出的约直径5厘米的圆托,有碗托大小,用于将锅盖随意拿放。
薄小锅属于细砂类锅,主要产地在常家沟等地。

(平定刻花瓷白釉瓶 作者:白英)
过去是平定民间炊饮业的主要炊具,在铁器贵缺,铝器还没有普及以前,除铁锅外,平定人家家户户都用薄小锅煮饭熬汤,如果要把饭运往远处去吃,薄小锅还要当碗使用。建国以后,随着集体化程度增高,特别是农业学大寨时期,平定是学大寨先进县,提倡“一日两担饭,晚上加班干”,人们对薄小锅的使用达到了空前阶段。参加集体劳动的村民(当时叫社员)从早晨5点集中到地里劳动,晚上6点才可以集体收工回家。早饭和午饭一般由集体指定专人往地里送,大多使用薄小锅盛饭。送饭的人到各家把饭集齐后,统一运到地里的。统一时间吃饭。每到吃饭时间,几十口人蹲在同一个地头,每人手里端着一个薄小锅,不失为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当时,送饭也叫担饭,送饭的也叫担饭的。担饭的工具一般用箩筐或窄筐(平定人把编有荆条手提筐的箩筐叫窄框)。把各家的十几锅饭集中到两个筐中,统一用扁担担运到地里,叫担饭;有时也用柳栲栳挑饭,柳栲栳是比薄小锅小的圆架,上面有网绳网着,把盛着饭薄小锅放在柳栲栳里,或担或挑运往地里。
蛋蛋锅,形状呈球状的锅,口和底直径差不多,径口有半尺左右,锅身是球状,故名。
蒸锅,平定称砂器做的蒸锅为镜锅或镜,大概平定地方方言把“蒸”读成“jin”的缘故。蒸锅主要用于蒸糕和馒头之类。为圆柱体状,蒸锅有大号蒸锅和二号蒸锅。大号蒸锅直径为28厘米左右,高16厘米左右。二号蒸锅直径22厘米,高13厘米。蒸锅底部有均匀的圆孔,圆孔直径1-2厘米左右。
平定人逢年过节办喜事都要蒸枣糕,俗称撒糕。撒糕的主要原料有糜粟做的黄米面和红枣,要有一定的技术才能完成。撒糕的主要工具就是镜锅。除境外,其它材料做的蒸锅没有镜的效果好。撒糕的时候,先把黄米面和红枣和起来,呈窝头状,摆在镜花上面,然后一层一层往上面撒黄米面,并放上枣。熟一层撒一层,最后撒满一镜为止。熟了以后口在案板上。用刀分成小块就可以食用。枣糕香甜可口,口感很好。如果娶亲,要在圆圆的糕上用枣摆成喜字,象征着团圆美满。
火锅,是砂器里锅、炉合一的食具。下面部分既是炉火,也是锅的底座。底座直径一般有17厘米左右,高20厘米,自底部往上逐渐内收变细,和锅接触的部分有8厘米左右。中间是锅,锅口直径有30厘米左右,锅高有25厘米左右。锅的中间部分为封闭的空心筒,空心筒下连炉火,上通烟囱。烟囱连同锅内部分高30厘米左右。由下自上逐步变细,顶口直径有8厘米左右。据考证,我国出土的东汉文物“镬斗”,即为火锅。唐朝白居易的《问刘十九》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惟妙惟肖地描述了当时食火锅的情景。到宋朝,火锅的食法在民间已常见,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食谱中,便有其同友人吃火锅的介绍。元朝,火锅流传到蒙古一带,用来煮牛羊肉。至清朝,火锅不仅在民间盛行,而且成了一道著名的“宫廷菜”,清宫御膳食谱上有“野味火锅”,用料是山雉等野味。相传,乾隆皇帝于嘉庆元年正月在宫中大摆“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锅1550多个,应邀品尝者达5000余人,成了历史上最大一次火锅盛宴。
盆类,根据功能不同有普通砂盆和砂花盆和漏盆等。
普通砂盆主要用于储存食物。平定是盛产小米的地区,做饭时,把小米煮熟,用笊篱捞出,捞出的小米叫“捞饭”,“捞饭”一般用砂盆来盛,这时候,砂盆唤作捞饭盆。砂盆也叫平底锅,呈底小口大的柱体状,一般口径有18厘米,高15厘米。
过去晚上起夜通常也用砂盆,这时候砂盆也叫尿盆。
砂花盆,就是用来种花的砂盆,口径和一般砂盆差不多,但比一般砂盆高。
如果在普通砂盆底部做上小孔,就是漏漏盆,因为漏漏盆长用来生豆芽,所以也叫豆芽盆。豆芽盆一般高为18厘米,直径为25厘米。
砂碗,就是用砂器制成的碗,用来盛饭吃饭。大小和平常的瓷碗差不多。
砂瓢,就是在锅的基础上,在口面附近做成做成把儿。一般口径23厘米左右,底部为平底,有10多厘米,把儿在口面附近向上斜翘,把儿长以12厘米左右。砂瓢,主要功能是用于舀水。
砂壶,就是壶状的砂器,壶比锅细而高,上面用盖封口,壶上端或插面有提把,方便提拿;壶身有壶嘴,用于向外倒水。砂壶分为水壶、药壶和夜壶等。
水壶,一般下大上小,底部有20厘米左右,高22厘米左右,从底往上,越向上越小,上面壶盖直径只有几厘米左右。水壶,主要用于盛水和沏茶。
药壶是专为熬药制作的砂壶。比水壶直径小,上下粗细基本一致。直径一般在16厘米左右,高20厘米左右。
夜壶,就是为了晚上起夜而准备的砂壶,用于男子。
砂罐,就是罐状的砂器,根据功能不同分为酱罐和储钱罐等。酱罐口径和底部为12厘米左右,中间外凸,高有14厘米左右。用于盛放酱菜和油盐酱醋很等。
储钱罐呈球状,上面有窄长缝隙,用于投放硬币和纸币。
灯盏,大小不一。在灯盏里加上油,用棉花搓成捻,蘸在油里,即可照明。
砂鼎,是砂器材质的鼎。由鼎腹、鼎耳和鼎足三部分构成。是煮盛物品,或置于宗庙作铭功记绩的礼器。
平定砂器的遍布在人民生活的各个角落。五光十色的种类也有生产者根据人们的需求创造出来。它平定器物文化特色的象征。
平定陶瓷当地视频
《平定黑釉刻花瓷》
作为中国传统民间陶瓷中的艺术珍品,平定黑釉刻花瓷在陶瓷史上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刻花瓷按照釉色主要可以分为黑釉、青釉、棕釉三种类型,黑釉刻花瓷庄重大方,青釉刻花瓷高贵典雅,而棕釉刻花瓷则给人一种喜庆热烈的视觉美感……
攻略制作队伍
顾问:白英 QQ:406902551
摄影:白英
行者:0
本攻略最后修订时间:2014年03月20日
more该地其他相关攻略
-
2016年山西古堡建筑巡游专题
阅读:35450次 评论:10条
-
2016年山西宁武县悬空村自助游攻略
阅读:52320次 评论:9条
-
2015年山西省长治岳家寨自助游攻略
阅读:167090次 评论:13条
-
2014年山西长治市平顺县通天峡秋季自助游攻略
阅读:56690次 评论:17条
-
2014年山西阳泉市彩面塑手工艺民俗游攻略
阅读:33004次 评论:10条
-
2014年山西晋城市阳城县郭峪古城自助游攻略
阅读:35639次 评论:14条
-
2014年晋陕黄河大峡谷自驾游攻略
阅读:93478次 评论:12条
-
2014年山西省永济市五老峰自助游攻略
阅读:48425次 评论:14条
为什么选择远方网攻略
远方网攻略制作流程

为什么选择远方网攻略
more您还可以在以下媒体看到远方网的作品
所有评论(12)最新评论
-
引用 远方网友 于 2015-12-16 17: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