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的保姆,文化的护佑——2012年四川宜宾李庄自助游攻略
李庄景点介绍
(古镇风情 作者:月夜歌者)
"东有江苏昆山的周庄,西有四川宜宾的李庄"。周庄的特色是:"江南春雨杏花,水乡小桥人家"。而李庄的特色则是:"传承文化有功绩,工艺四绝堪称奇"。
李庄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位于宜宾市郊19公里处的长江南岸李庄坝,古为渔村,汉代曾设驿站,由于濒临长江,故为明清水运商贸之地。李庄古镇文物古迹众多,人文景观荟萃,古建筑群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比较完整地体现了明、清时期川南民居、庙宇、殿堂等建筑的特点。镇上酒肆茶楼,商店林立,繁华热闹。现仍保存明、清古镇的格局和风貌,石板街道,两旁多清代建筑,风火山墙高耸,雕花门窗,古色古香。院落间有幽深的小巷。临江码头,有石板阶梯层层叠叠而上,通往大街,具有浓厚的川南地方民族特色。古建筑群中的木雕石刻做工精细,栩栩如生,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李庄还是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的文化中心之一,1939年,自"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应"十六字电文发出起,国立同济大学、金陵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中国营造学社等十多家高等学府和科研院所,在抗战时期迁驻李庄,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如李济、傅斯年、陶孟和、吴定良、梁思成、林徽因、童弟周、梁思永、劳干等云集李庄达六年之久,梁思成的《中国建筑史》这部扛鼎之作就诞生在李庄。使李庄这一小小的村庄与昆明、重庆一同成为抗战时期中国文化中心而闻名遐迩。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李庄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涵养地,传统文化的折射点"。游李庄古镇,品李庄白肉,烧李庄草龙,赏三江日落、观传统龙舟、秧歌、腰鼓、牛儿灯、川剧民间表演,还可寻古镇四绝:魁星点斗、旋螺古殿、白鹤奇窗、九龙石碑,让人流连忘返。李庄可以让有爱国情怀的人感受当年的抗战文化,可以让喜欢品味建筑风格的人体会川南民居和古建筑文化,可以让寻根问祖的人探寻客家文化,可以让湖涂(或虔诚)的人参研宗教文化,可以让贪杯好吃的人沉醉于饮食文化。
(观望 作者:月夜歌者)
李庄古镇地址:四川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
李庄古镇门票:无
李庄古镇咨询电话:宜宾市旅游投诉及咨询电话:96927;宜宾旅游局电话:0831-8200021
景点介绍:
张家祠
李庄镇西的张家祠堂,占地近4000平方米。这座宗祠的主体为四合院式木结构建筑,上为正祠,下为厅房。其厅房的50扇窗门别具特色。每扇均用上等楠木精工雕刻了2只仙鹤,50扇窗共百只仙鹤,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四周配以飞彩流云,谓"百鹤祥云"窗。据李庄《张氏宗谱》记载,这座张家祠堂里的每扇窗门,雕刻工价都要14两纹银,相当于清朝一个正一品官员的一月俸银。梁思成先生在考察时也为这样精湛的建筑艺术而赞叹,曾将张家祠百鹤窗、文昌宫、奎星阁、禹王庙九龙碑并称为"李庄四绝"。
禹王宫
现名慧光寺,建于清道光11年(1831年),坐南朝北,由一主一次两个四合院构成。主院有山门、戏楼、正殿、后殿、魁星阁及厢房等建筑,其山门、戏楼均为重檐歇山式顶,檐下饰如意斗拱,整个建筑气势恢宏。大山门上面原赞颂大禹治水的匾额和两边的石刻对联,撰、书均出自前清翰林---李庄人张松睛之手。寺内的戏台,是四川保存最完整的古戏台之一,戏台台基上有单钩栏古代戏剧故事浮雕。1942年5月国立同济大学35周年校庆就在这里召开,同济大学和江安国立剧专在这里联合上演曹禺的名作《雷雨》和《日出》。禹王宫是李庄现存最大的清代建筑,这里的九龙石碑远近闻名。
(旋螺殿的穿逗斗拱 作者:sbz8899)
旋螺殿
旋螺殿位于李庄镇镇北2.5公里外的石牛山上。该殿建于明万历24年(1596年),通高25米,呈八角形,进深、面阔均为8米。外为三重檐,内实二层,青色筒瓦,塑八条垂脊,垂脊上各置垂兽和走兽。屋面坡度平缓,宝顶及八个翼角的起翘均不甚高,比例匀称,线条柔和,风格独特,造型奇丽。内部结构设计匠心独运,巧妙地运用力学原理进行支撑。其主要特点:梁架采用抬梁支住法,较之一般同类型古建筑用层层爬梁重叠而上者,显得异常洗炼,斗拱结构,三檐即有三种样式,而同一檐中,格式又略有区别,与宋、清两代官式结构迥异;顶部藻井,八面均用斗拱叠架成网目状花纹,并向右转至顶,形如旋螺,高敞奇丽,上下三层找不到一根钉子,却异常牢固。
九龙碑
九龙石碑位于慧光寺内,高2.7米,宽1.3米,雕刻有九条穿梭遨游于云海中的神龙,除正中的一条外,其余八条均呈对称状分布的左右两边,每条龙均可从中仔细分辨出头、身、尾,龙口中还含有一颗可以转动而不脱出的宝珠。寓意为大禹和河之龙制服,疏民天下九河通大海,天下从此没有水涝灾害,造福万民、二说有九州江山一统之意。
魁星阁
魁星阁位于李庄镇尾长江之滨凸出部位,建于清光绪年间早期,为全木结构通高三层建筑。魁星阁位处江边,上下航行的船只10里开外即可看见,因此它具有导航的作用。魁星阁曾被梁思成赞为"是上海到宜宾二千多公里长江江边建造得最好的亭阁"。
(祖师殿,曾经是同济大学的医学院 作者:sbz8899)
祖师殿
祖师殿是当年同济医学院所在地。进入小巷深处蓦然看到一扇高大的门宇,旁边一棵老榆树,绿叶婆娑。进去就是四、五座乒乓球桌大小的石台,坐落在杂草中。当年同济师生就在此解剖尸体。曾经有位老乡爬到祖师殿看到下面的尸体,吓得滚下来。然后便传开同济师生吃人的谣言。为了平息谣言,傅斯年决心举办一次科普展览。又由于当时整个中央研究院和中央博物院都迁过来了,所以最后办了无数的展览。展览轰动四方,重庆的大小名流都来参观。想想看,有一天把台湾故宫博物院里的东西都拿出来展览,会是怎么样的盛事吧。
栗峰山庄
梁思成还把李庄镇西南约5公里的栗峰山庄(板栗坳)说成川南民居的精品经典之作。这个山庄,现已败落;若能修复和革新其规模、气势、文化内涵,不亚于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宜宾江安夕佳山庄。当年的科普展览就是在此举办的。山庄十分优美,内有浮雕石刻,瓦当有精美做工;彩绘的麒麟、蝙蝠、喜鹊等寓意福禄寿喜,也是民俗中可贵的审美文化。
古街巷
李庄作为历史文化名镇,至今完整保存着18条明清古街巷。这些街巷道路皆由条形或方形石板铺砌而成,两边一般留有一米宽的石阶。街巷的名称多根据其位置、特征或集中从事某一商贾活动而命名。如羊街,古时为牛羊的交易市场。席子巷,则是一条过去为前店后厂加工和销售草席而得名的小巷,这条建于清代初年的小巷长60米,宽不过2.5米,两边均为木结构、青瓦顶的二层民居。平日,席子巷十分静谧清闲,只有三两妇女、老人和孩子坐在石阶上静静地玩耍。席子巷是李庄古街巷的代表。
四合院
从高处放眼望去,李庄的房子近乎清一色青砖灰瓦,大大小小的四合院沿街巷相连成片。小的四合院面积约150至200平方米;大的四合院面积由数百至数千平方米不等。四合院中的天井可以说是李庄四合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铺有条形青石板和良好的排水系统,主要功能是采光、休闲和洗晾衣物;有的还修有栽种花草的台圃。
老酒窖
除了老街巷、四合院外,小小李庄古镇上,至今还保留着好几家老酒厂、老酒窖。宜宾地区酿酒历史悠久,蜚声海内外的中国名酒"五粮液"就出产于此,造酒业在这里十分普及和兴盛。这些老酒厂虽历经几百年沧桑,但仍保留着醇厚的传统酿酒工艺原貌。
(李庄“三白”之一的白酒 作者:sbz8899)
李庄周边景点:
蜀南竹海
距离宜宾李庄90多公里的蜀南竹海,是我国最大的集山水、溶洞、湖泊、瀑布于一体,兼有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的最大原始"绿竹公园";植被覆盖率达87%,为我国空气负离子含量极高的天然氧吧。
官方网站:http://www.bamboosea.net/
珙县(僰人悬棺)
珙县距离李庄60公里,珙县的僰人悬棺被誉为"世界一绝"、"天然悬棺葬的博物馆"。其悠久的历史,神奇的传说,神秘的文化,独特的葬式,耐人寻味,千古难解。
珙县旅游局电话:0831-8234770
兴文石海洞乡
距离宜宾李庄120公里的兴文县,因该县石林、溶洞遍及17个乡,故有"石海洞乡"之誉。石海洞乡是我国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完善的地区之一,地面怪石林立,如云南路南石林;地下溶洞纵横,似桂林芦笛迷宫。
兴文县旅游局电话:0831-8826161
李庄当地交通
李庄镇属于四川宜宾市,距离宜宾不到20公里,一般前往李庄的交通,都通过宜宾市中转。
本地交通:
无论是公共大巴还是火车,成都都不能直达李庄,都需要先到达宜宾再转车。虽然通火车,但成都到宜宾的大巴更方便些,时间也更短一些,只需要3个半小时。
成都到宜宾的大巴,从五桂桥车站发车,五桂桥车站电话:028-84716144
成都-宜宾:每天从早上8点钟开始,每一个小时一趟滚动发车,没有具体的时间,通常是坐满了就走,票价是104元。最后一班大约是 在晚上18:30左右。
宜宾-李庄
成都-宜宾的到达车站是宜宾高客站,就在宜宾高速公路的入口处。而宜宾到李庄的公交都是从宜宾南岸车站始发的,宜宾高客站到南岸车站之间有一趟4路车,票价1元钱,车程约40分钟。
南岸车站-李庄的公交是那种招手即停的本地交通,行程大约是40分钟左右,距离19公里,票价4元钱。到了李庄车站,下车往江边走,就是古镇。
宜宾交通:
铁路:宜宾市交通发达,铁路已建成内昆铁路。宜宾市火车站电话:(0831)7812401
K9446宜宾-成都08:08-14:41,需6小时33分,硬座:51元
K9445成都-宜宾23:48-06:54,需7小时6分,硬座:51元
更多宜宾火车时刻表:
http://train.qunar.com/station.htm?fromStation=%E5%AE%9C%E5%AE%BE&ex_track=bd_aladding_train_s1_chezhan
公路:已建成的有内宜高速(北接成渝高速),宜昆高速(宜宾-昆明),乐宜高速(乐山-宜宾);
宜宾高速公路客运车站,通往成都等长途客车发车站:地址: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电话:(0831)3541909
宜宾南岸汽车站,通往李庄等地的市内短途客运车站:地址:宜宾县航天路中段3号,电话:(0831)2335492
航空:有宜宾菜坝机场为二级机场(4C级),最大起降机型为波音737,是四川第四大机场,现执行宜宾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昆明\宜昌等航线。主要航线有:
北京-宜宾(首都机场T3-菜坝机场):中国国航CA1459波音737(中)08:50-12:05
上海-宜宾(浦东机场T1-菜坝机场):东方航空MU5267空客319(中)10:25-13:30
广州-宜宾(白云机场-菜坝机场):中国国航CA4358波音737(中)19:50-21:40
更多航线请查询:
http://flight.qunar.com/
李庄当地住宿

(小镇生活 作者:sbz8899)
在李庄从慧光寺出来沿着长江边到魁星阁的方向,江边有一排酒店,价格都跟一般城市的标准间差不多。古镇里面也有几家客栈,价格要平易的多,条件也不错。
无名客栈:
特点:没有名字,但是性价比很好,是一个新修的3层小楼。客栈大概能有10几个房间的样子,非常干 净,房间有空调、独立卫生间、24小时的热水。最令人惊喜的是有电脑,有宽带。非节假日的时候,可以讲到80元。但是如果要开空调的话,需另外再加10元 钱。
标准间:80元/间
地址:古镇的水井街22号
老板:杨旭
电话:13108009858 / 13108009851
古巷客栈:
特点:与一片稻田相对,就是一处民宅。共有6个房间,最贵的房间是60元钱,有卫生间和24小时的热水,房间的床上,还特意钉了一个老式的床头雕花。
普通间:40元/床位
地址:古镇羊街
老板:杨泽林
电话:13700997047
古韵度假酒店:
特点:比较新的一家酒店,在江边上。
标准房:约200元/间,节假日会上调一些。
电话:0831 - 2442555
魁星阁茶坊:
特点:魁星阁茶坊就在李庄四绝之一的魁星阁上,既有茶坊,又有饭店和住宿、算是所有酒店中最贵的。
标准间:约280元/间
电话:0831 - 2441588
李庄当地饮食

(李庄白肉 作者:sbz8899)
"李庄三白"是李庄最著名的特色饮食,满街都有李庄三白的店铺。所谓三白其实就是白肉、白糕、白酒。其中最有名的是白肉。在李庄家家都声称自己是最正宗的,并且家家门口都挂着自家大厨切白肉的照片,而且都说自己曾经获得过什么什么奖。问当地人最经常去吃的是哪家,远离游客聚集地算的"映秋饭店"被推荐次数要多一些。
映秋饭店
地址:四川宜宾市李庄镇
电话:(0831)6086106
长江鱼火锅
地址:四川宜宾市李庄镇
电话:(0831)2440776, (0831)6181292
汇源饭店
地址:四川宜宾市李庄镇
电话:(0831)2023047
风雅楼
地址:四川宜宾市李庄镇
电话:(0831)2442000
李临饭店
地址:四川宜宾市李庄镇
电话:(0831)2440075
李庄行程规划
(市井生活 作者:sbz8899)
李庄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人文景观荟萃。到李庄不可错过 "旋螺殿"、"奎星阁"、"白鹤窗"、"九龙石碑"这古镇四绝,以及原国立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馆、梁思成林徽因故居等遗迹。
如果时间充裕,可用两天时间细细品味庙宇、殿堂、古戏楼、古街道、古民居等众多文物古迹,寻找民国时期那些文化泰斗的足迹,感受历史带给您的岁月沧桑,品尝古镇特色风味并住在古镇溶入古镇的平静而传统的生活。
如果时间有限,只需半天便可浏览参观完李庄的大部分代表性景点。
李庄其他信息
(酒坊 作者:月夜歌者)
一、民俗文化
李庄的民俗民风,历来就是淳朴质实,重视耕读,热心公益事业,心怀天下,爱乡爱国。《南溪县志》记载:"张瑶治家有法,子侄慧能读则读,弗能读即去而耕。无舍业嬉者,无袖手游者……凡道途坍塌,桥梁倾圮者,皆通之。"李庄原与南溪一地,民俗民风一贯好客,犹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李庄在抗战时期,曾成为与重庆、昆明、成都并列的中国四大文化中心,成为当时中国具有国际影响的学术重镇。当时李庄"的九宫十八庙",迁来了国立中央研究院的历史语言研究所、社会科学研究所、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和同济大学等国内第一流的学术机构,云集了傅斯年、梁思成、童第周等一大批有国际影响的第一流知名学者,在这里潜心科研和培育人才。当时李庄接纳这些重要机构和著名学者,就是传承和发展了这种民俗民风。
栗峰山庄大门有一联,提到李庄民俗民风"宗风两铭"。"两铭"即宋代张载的《东铭》和《西铭》。张载有句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来大陆时,就引用过张载所语"为万世开太平"。李庄当时接纳文化人,不仅是"为往圣继绝学",而且也是为发展学术",为天地立心……为万世开太平",在新的时代,传承和发展了宋代道学精华并赋予了新的意义。
抗战胜利后,1946年5月,历史语言研究所傅斯年等几十位专家,署名镌刻了《告别栗峰碑铭》,立于山庄牌坊头进门右侧。内说:"尔来五年……幸而有托,不废研求。虽曰国家厚恩,然而使客至如归,从容乐居,以从事于游心广意,斯仁里主人暨军政当道、地方明达,其为藉助,有不可忘者。"再一次表达了对于李庄好客"、使客至如归"的优良民风民俗的赞颂。李庄民俗文化,还有很多丰富的内容,诸如:体现川南古镇民居建筑习俗的代表作"席子巷",是青石板路面的窄巷,民居多是木榫穿逗结构的二层小青瓦房屋,冬 李庄古镇
暖夏凉,错落有致,协调和谐。每间门面外还有两扇齐腰矮门,称为"腰门",有独特韵味。民俗中还有火烧草龙,划花船,牛儿灯,老茶馆。民俗饮食中有选料、火候、刀工、佐料独特的"蒜泥白肉",又长又薄又透亮;因其长,曾"称裹脚肉",因不雅而改此名。当时专家师生都喜吃。外籍教师也常来,因语言不甚流利,常常"拍屁股"示意,要那用上好猪腿肉做成的这道名菜。这是民俗文化中的一个趣闻。 李庄是个古风古韵浓郁的小镇,这里的民俗活动也别有一番情趣,例如舞草龙、放龙灯、划花船、表演"牛儿灯"、川剧清唱等等,都是年节里乡亲们喜爱的文娱活动,特别是"舞草龙",舞得尤为热烈红火,成为李庄最具独创性的民俗活动。
舞龙在中华大地上广泛流传,历史悠久,多姿多彩。一般由充满阳刚之气的男子汉们组成龙队,来回跑动着舞动龙头龙身。但在古镇李庄,最为活跃的却是一支女子舞龙队。逢年过节或喜庆活动,这支由大姑娘小媳妇们组成的巾帼舞龙队便要大显身手了。她们舞动的是用金黄稻草扎制的草龙,只见和着铿锵的锣鼓点,一条"金黄长龙"在空中上下翻滚、左右跃腾,女子们的一招一式洒脱娴熟,不仅丝毫不逊须眉,还在刚劲中透着女性的娇媚。她们的舞龙表演常常让观众眼花缭乱,不由得阵阵喝彩,拍手叫好!
李庄舞草龙起源于何时呢?相传这是自唐代传下来的习俗。起先是用金黄色布扎制"金"龙,以示对皇上的敬畏。后来由于天逢大旱,百姓为救田野禾苗,便舞龙求雨,舞后再将"龙"烧掉。若将精心扎制的各色彩布龙烧掉,很觉可惜,于是村民们就变通了一下,用稻草扎制草龙然后烧掉,意在提醒主管降雨的泾河龙王不要忘记职责,赶快降雨,以解万民之厄。久而久之,李庄一带就形成了舞草龙的习俗,且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如今的舞草龙早已被赋予了新意,成为表现李庄人喜庆欢悦气氛的最佳形式。别小看这些不甚起眼的草扎之龙,它舞出了李庄人的气质,李庄人的名声。
二、抗战文化
抗战时期,上海的国立同济大学等机构,已迁五次,仍被日机轰炸威胁,需第六次搬迁到川南一带。
当时有些地方已接纳了疏散的人口,拥挤不堪。很多地方自顾不暇,还顾虑外来人口要增加他们供应生活需求的负担,引起物价上涨,影响自己利益。在这种情况下,李庄毅然决然发出电文,热情相邀:"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应。"这16字,掷地有声,巨力千钧。这三千人的江边小镇,要接纳一万多外省藉的文化人,这是何等开阔博大的胸怀和气概!
当时日寇遍地燃起侵略烽火,占领中国土,屠杀我同胞,要毁我文化,容不下一张学者的书桌。中华儿女不仅在前线抗击侵略者,还要反击日寇亡我中华精神传统的文化侵略,坚持文化研究和教育后代,使民族文化得以薪火相传,保存并发展国魂。李庄接纳的学者,在艰难清苦的生活条件下,精神抖擞,坚持着为保卫和发展中华文脉而战。学者也是战士,他们需要战斗的阵地。而李庄就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战壕,证明了:日寇再凶恶,也不能摧毁中华文化命脉,熄灭中国文化绵延传承的火种。李庄就是这样有重大战斗意义的圣地。 在这个圣地上的战斗成果是辉煌的。在这里粗茶淡饭、简陋清苦的条件下,学者们写出了很多重要的学术著作。现在李庄月亮田,梁思成当年战斗的故居的门上,挂有一副对联:"国难不废研求,六载清苦成巨制;室陋也蕴才情,百年佳话系大师"当时,李庄无电无公路,缺医少药,林徽因重病在身,贫病交加,典卖衣物,吃尽当光。傅斯年还特地破例给上级写信,申请救济。在陋室油灯下,梁思 李庄古镇
梁思成夫妇仍在"共同奋力完成《图像中国建筑史》(英文稿)等一批重要著作,成为日后这一领域中的学术经典"(见梁思成之子梁从诫2001年月的回忆文章)
当时,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到李庄,见到童第周等学者在艰苦简陋的条件下,用金鱼作生物实验,坚持科研,曾惊异地说":这是不可思议的奇迹。"学者们犹如困在沙漠里的金鱼,在自己创造的精神海域中仍能自由遨游。
二战中曾有人在反法西斯的战壕中发现桌上炸弹废壳中插有鲜花,就感动地说:有这样精神状态的军队是一定会胜利的,是不可摧毁的。
李庄提供的不是花瓶,而是学者坚持文化战斗的阵地。在李庄民风精神的鼓舞和支持下,学者们产生的战斗精神,至今也能激励我们,不要浮躁地盲从只是求利的风气,仍然应该"不废研求";即使条件简陋清苦"也蕴才情",传承和发扬这种文化传统的精神!
当时李庄的文化人,也并非只是埋头学术,不问世事。他们坚持科研和教学,也是战斗。他们胸怀天下,还关心大局。在前线需要时,当时同济大学青年学生投笔从军有364人,其中还有刚从德国学成归来的青年教授杨宝林。他们在当时作为校本部的禹王宫集体宣誓,慷慨出发。现在禹王宫(慧光寺)戏台侧还有2001年树立的"四川李庄同济大学爱国荣校教育基地"的木牌,成为激励后辈的精神支柱。禹王宫、月亮田等等这些今日李庄"的旅游景点",有着这么深厚的文化内涵,使我们联系到新时代的精神,可以扩大和深化李庄民俗民风的传承和发展!
李庄当时敞开胸怀,接纳和支持了文化人,也提升了自己,使得李庄成为全国的文化重镇,提高了知名度和学术地位。当时,国内外邮件纷至沓来,信封上只要写上"中国李庄"就可准确送到。当时,李庄人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直到研究生这些学业的完成,都可以不出李庄。这成了李庄教育史上最辉煌的一页。这些也必然会影响李庄民俗民风的传承和发展。
李庄本来没有电,只是点油灯。同济大学工学院还曾用直流电机发电,供应全镇照明和机器打米。同大医学院经过科学化验,查出食盐中有氯化钡,导致中毒,从而根治了当时流行的麻脚瘟(软病),也丰富了民间的科学知识。医学院有人体解剖课,李庄曾经误传"为吃死人"。后来,李庄人看了科普展览会,看了古人类骨骼、动植物化石、历代衣冠、甲胄、兵器,具有了相关知识;其民俗民风注入了新时代的认识。今天,李庄要传承和发展抗战时期接纳和支持文化人的精神,就应发扬"海纳百川"的精神,欢迎国内外四方来客,在旅游中支持和接受各种先进文化,共同推进人类文明。
全国的古镇为数不少,但古镇多元化与抗战文化融为一体的李庄却是绝无仅有。李庄人民十分珍惜这一独特宝贵资源,更是看重含金量极高的"中国李庄"这一品牌。在新世纪中,李庄人民有理由和信心把家乡建设好,发展好,使之成为一个旅游目的地,无愧于"中国李庄"的崇高称号。
为纪念同济与李庄同生死、共存亡的友谊,2006年,同济大学与宜宾市在李庄建立了"李庄同济纪念广场",树起了纪念碑。
三、营造学社与梁思成林徽因夫妇
抗战时期,多家文化学术机构辗转迁移至四川李庄,一大批知名学者云集于此,这个长江上游的千年古镇一时间成为与重庆、成都、昆明齐名的大后方文化中心,据说在当时寄一封国际邮件到中国,只需写上"中国李庄"四字即可准确无误地送达。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也在此时来到李庄,与中国营造学社的同仁们一道度过了一段艰苦而难忘的时光。1940年初冬,梁思成、林徽因所在的中国营造学社为了就近利用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的图书资料,随同史语所离开昆明入川,来到离宜宾60华里的南溪县李庄镇上坝村安营扎寨。竹林深处的上坝是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子,距李庄镇只有两华里的路程。梁思成一家住的地方叫月亮田,一个浪漫且富有诗意的名字。
在写作《中国建筑史》的日子里,营造学社的经费几近枯竭,幸亏史语所和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的负责人傅斯年、李济伸出援助之手,他们才不至于有冻馁之苦。由于林徽因和梁思成的薪水大都买了昂贵的药品,用在生活上的开支就拮据起来,最后实在山穷水尽了,梁思成只得到宜宾去典当衣物,衣服当完了,便把陪伴了自己几十年的派克金笔和手表送到当铺,但换回的不过是两条草鱼。即便如此,梁思成夫妇仍然不改其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提着两条草鱼回家,梁思成幽默地对林徽因说:"把这派克笔清炖了吧,这块金表拿来红烧。"
梁思成、林徽因的窘境让朋友们伤心,傅斯年瞒着两人向中央研究院代院长朱家骅写信求助,费正清和费慰梅也多次来信劝他们去美国治疗、工作,林徽因和梁思成非常感激朋友们的关心,他们给费正清夫妇回信说:"我们的祖国正在灾难中,我们不能离开她,假如我们必须死在刺刀或炸弹下,我们要死在祖国的土地上。"他们的儿子梁从诫对此也是记忆犹新,当时他问母亲:"如果日本人打到四川你们怎么办?"林徽因特别平静地回答:"中国读书人不是还有一条老路吗?咱们家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吗?"梁从诫后来回忆说:"我当时看着妈妈,我就觉得她已经不是我熟悉的那个妈妈了,她好像变成另外一个人,面对死亡,那样超脱。"
1942年10月,梁思成的大妹梁思庄从北平辗转越过日军的防线到李庄探望兄嫂,随后费正清也接踵而至。在朋友和亲人的陪伴下,他们度过了漫漫的长夜,迎来了期盼已久的胜利。1946年8月,梁思成、林徽因一家搭乘西南联大的包机飞离重庆,回到了阔别9年的北平,而伴随他们走过艰辛岁月的那座扬子江畔的古镇,在为后人留下许多温馨记忆的同时,也如实地记录了当年那段难忘的历史。
附:林徽因的诗歌
十一月的小村
我想象我在轻轻的独语:
十一月的小村外是怎样个去处?
是这渺茫江边淡泊的天;
是这映红了的叶子疏疏隔着雾;
是乡愁,是这许多说不出的寂寞;
还是这条独自转折来去的山路?
是村子迷惘了,绕出一丝丝青烟;
是那白沙一片篁竹围着的茅屋?
是枯柴爆裂着灶火的声响,
是童子缩颈落叶林中的歌唱?
是老农随着耕牛,远远过去,
还是那坡边零落在吃草的牛羊?
是什么做成这十一月的心,
十一月的灵魂又是谁的病?
山坳子叫我立住的仅是一面黄土墙;
下午透过云霾那点子太阳!
一棵野藤绊住一角老墙头,斜睨
两根青石架起的大门,倒在路旁
无论我坐着,我又走开,
我都一样心跳;我的心前
虽然烦乱,总像绕着许多云彩,
但寂寂一湾水田,这几处荒坟,
它们永说不清谁是这一切主宰
我折一根柱枝,看下午最长的日影
要等待十一月的回答微风中吹来。
(民国三十三年初冬于李庄)
李庄出游参考
纪录片《中国李庄1940~1946》
观看地址: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17505570.html
内容简介:
本片反映的是中国全民抗战时期,主要是1940-1946年间,发生在川南古镇李庄的一段文化抗战历史。全片分六集,各集之间既有联系,又有相对独立性。各集均以当事人口述和历史照片资料相结合,反映了当时的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史语所、社会所、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中国营造学社等学术单位搬迁到李庄的经过,以及他们在李庄六年教书育人,传承文化的史实。讲述了傅斯年、李济、董作宾、梁思成、林徽因、童第周等一大批名流学者和同济大学的青年学生们在李庄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钻研学问,传授知识,坚持抗战的故事。展示了李庄人民当年共赴国难,为国分忧的宽阔胸怀;展示了迁移到后方的学者们矢志报国,坚持文化抗战的精神面貌和学术成果。
图书《发现李庄》
《发现李庄》里的长江第一镇,与重庆、成都、昆明并列的中国四大抗战文化中心。举世瞩目的人文学术重镇,中国建筑科学的摇篮。傅斯年、陶孟和、李济、梁思成、林徽因、童第周等笔耕不轰的书案。烽火战乱中,同济大学莘莘学子遮风避雨的浓阴。
作者: 岱峻
ISBN: 9787541122729
定价: 29.0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新浪旅游频道《四川宜宾:寻访林徽因的李庄古镇》用精美的图片演绎了李庄的美http://travel.sina.com.cn/china/2012-07-24/1126179437.shtml
网易博客sbz8899《旅游:宜宾李庄》用优美的文字讲述李庄的故事http://blog.163.com/sbz8899@126/blog/static/560857442012018030125/攻略制作队伍
顾问:sbz8899 网易微博:t.163.com/2321413517
摄影:月夜歌者 sbz8899
行者:sbz8899
本攻略最后修订时间:2012年08月07日
more该地其他相关攻略
-
2016年四川乐山市黑竹沟自助游攻略
阅读:32400次 评论:9条
-
2016年四川达州渠县三汇古镇体验轻攻略
阅读:35160次 评论:11条
-
2016年四川甘孜州海螺沟自助游攻略
阅读:42640次 评论:12条
-
2016年四川成都鹤鸣老茶馆体验轻攻略
阅读:58300次 评论:38条
-
2015年四川南充市阆中古城自助游攻略
阅读:29340次 评论:9条
-
2015年四川甘孜州四人同山自助游攻略
阅读:111370次 评论:11条
-
2014年广元市朝天区自助游攻略
阅读:41150次 评论:16条
-
2014年四川凉山州会理古城自助游攻略
阅读:43700次 评论:16条
为什么选择远方网攻略
远方网攻略制作流程

为什么选择远方网攻略
more您还可以在以下媒体看到远方网的作品
所有评论(14)最新评论
-
引用 四颗石世界 于 2013-08-28 18:48:45
-
引用 远方网友 于 2012-09-05 16:57:06
-
引用 麦子 于 2012-08-23 20:3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