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丁,佤族守护的那片云彩——云南沧源翁丁古寨自助游攻略(2014年修订版)
翁丁古寨景点介绍
(翁丁的房屋与族人一样质朴 摄影:素心已闲)
翁丁佤语意为“云雾缠绕的地方”,是沧源县中西部的一个普通村庄,现在的翁丁大寨是翁丁村的中心,有97户500多人,全部为佤族群众,翁丁建寨历史近400年。为杨氏家族首先建寨,所以寨主职位在杨氏宗族中世袭继承。寨子由寨门、民居、寨桩、神林等组成。翁丁村民早期是从缅甸佤邦由9户人家迁到一个叫芒回的地方,后来人口不断发展,头人就安排他的兄弟带领4户人家来到了翁丁另建新寨,他的兄弟便成了翁丁大寨的头人,形成了现今杨氏、肖氏、赵氏、田氏四大姓氏以氏族为单位连片居住的生态村落。
从沧源西行数十公里,山峦环抱,翠荫四绕,白雾依稀之中,翁丁古寨跃然可见。抬望眼,茅屋丛立,错落有致,小径通幽,竹楼静耸。千百年的岁月流逝,翁丁古寨犹如亘古不变的标记,在这片蓝天、白云、高山、溪流之间诉说着佤族人民传诵千年的司岗里神话,让远来的客人,体悟到真正的自然。翁丁村属亚热带气候,山多林密,四周群山环绕,紧邻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气候宜人,水肥地美,是阿佤人民美好的家园之一。
翁丁古寨是佤山群落中最独特的地方,“翁”为水,“丁”为接,翁丁,意为连接之水。隶属全国仅有的两个佤族自治县之一的沧源县,这里生活着传承了四千多年的佤族人民与其独有的佤族文化,在这个毗邻中缅边界的小城里,宁静,淡泊。
佤族在古语当中的意思为“住在山上的人”。由于佤族地处中国偏远地区,解放前一直处于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阶段,解放后一举过渡到现代社会,留下了很多原始社会的印记,以翁丁古寨最为突出。翁丁寨保留了原始佤族民居建筑风格和原始佤族风土人情,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群居村落。被国家地理杂志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
有人评价翁丁寨里寨外的一切事物都是佤族历史文化的自然博物馆,翁丁就如同阿佤山的缩影一般,记录着佤山的远古和现在。寨中的牛头、牛头桩、寨门、沙拉房、木鼓房、寨桩、民居、樯林等等都是博物馆的内容。翁丁的每一处建筑、每一个景象都是历史,都在倾诉佤族人民的故事。
(以黑为美,酷爱吸旱烟是现代佤族人的习惯 摄影:素心已闲)
沧源得名于“澜沧江的源头”,在很久以前,这里还被称作“葫芦王地”。在佤族人民自成体系的历史文化当中,传说佤族祖先是从葫芦里诞生的,“葫芦王地”大意就是佤族的诞生之地。在佤族的史诗“司岗里”当中,记载了大量佤族人民的神话传说,前后长达9000年的故事,堪称世界第一。三千年前的佤族先辈们,就在佤山的悬崖峭壁上,留下了记录自己生活场景的壁画,大多是人物像、动物像、村落图、狩猎图、祭祀图、舞蹈图等。
上个世纪,一首“阿佤人民唱新歌”响彻大江南北,很多人知道了佤族人民的故事。而今,随着沧源县原生态旅游的主打产品“摸你黑狂欢节”的举办,沧源、翁丁,再次成为人们了解佤族文化、感受原始部落景致的最佳之地。
景区信息
地址: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佤族自治县勐角乡翁丁寨
旅游咨询电话:0883-7126803 (沧源县旅游局)
临沧市旅游局网站:http://www.lcly.gov.cn
门票:50元/人
翁丁古寨主要景点介绍
女神图腾桩
该桩是佤族女神崇拜“梅依吉”的化身标志,是以刻木记事的方式对司岗里创世史诗的部分传承和释然。图腾桩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头部,有高举的双手、眼、鼻、口;二是颈部,没有图案;三是身部,有很多图案符号:圆点代表天上的星星,解释了佤族分星星肉吃和分家族的故事;斜纹代表着山川和河流,解释了司岗里传说中河流的形成;燕尾形符号代表了火神燕子,牙形图案代表果实和丰收;三角符号代表不熄的火塘;最下端横和竖的条纹代表着能和天神对话的木鼓。
(女神图腾桩 摄影:素心已闲)
佤王府
翁丁的佤王府是参照班洪王胡玉山王府重建。光绪十七年七月(1891年),云贵总督奏请朝廷给在边事调解工作中出力有功的班洪头人赏赐,封为“班洪土都司”,赐姓胡,名玉山,准其世袭,颁给铜制的“世袭班洪总管土都司”印一枚。民国时又被云南省张龙云封为“班洪总管”,并于1934年出钱给他把清朝时建的大房子会议厅进行了重修,建了一座“班洪总管府衙”,这座府衙被称为“佤王府”,解放后其后人将印章上交国家,结束了班洪世袭土司的历史。佤王府结构、布局与一般民居相同,只是更宽敞高大,分设三个火塘,其中主火塘属佤王专用。
寨桩
寨桩位于寨子的中央,是每个佤族村寨必有的刻木记事图腾。每逢重大节日,全寨人都围着寨桩通宵打歌。寨桩由四部分组成,一是记录司岗里故事的木塔,从上往下第一个木刻是葫芦把,是佤族生殖崇拜中的男根崇拜,生命之源;第二个木刻是葫芦身,象征孕妇腹部,是“司岗”孕育生命的容器,梁上木刻解释了佤族生命诞生之源司岗里的内涵,以下的木刻代表了锅圈,甑子,三角等生活用具。二是由寨桩和台板合组成的供台,用来防止祭品。三是考筒,由竹竿,经幡,鱼,船,鸟,花组成,这一图腾融入了佤族图腾崇拜与小乘佛教文化。最上面的竹编花圈代表花,意示先有花后有果;下面椭圆形竹编代表粮仓,祈求粮食丰收。船和小鸟是司岗里传说中人类二次诞生的释义,鱼代表水,水代表了天神惩治第一批人类放下的天河洪水’经幡祈求风调雨顺。四是寨桩台,台上有块建寨时就放置的寨心石,代表了寨子的心脏。现在的寨心石已有300多年历史。
人头桩
佤族的先民在《司岗里》史诗里已有“猎人头祭祀”起源的习俗记述。史诗中叙述有为了祈求雨神下雨和女神木依吉制止野兽吃庄稼,粮食长得好,先民们开始了猎头祭祀活动,先是砍牛头,后来砍人头。在《三国志.魏书》里已有南方“猎人头”的记述。沧源佤族“猎头祭谷”的习俗,经新中国政府对头人的说服之后结束。人头桩是最后保存人头的地方。砍人头的对象为胡子特别多的外族人。皮肤白、满脸都是大胡子的人头最好,佤族人认为这种人头的血滴在谷种上种出来的谷子会获得丰收。翁丁村的人头桩是为了展示佤族传统习俗才设置的。
(人头桩 摄影:素心已闲)
木鼓
佤语称“格珞”。是佤族人祭祀用的通天神器。在佤族《司岗里》史诗中已有记述:在佤族先民进入农耕时代以前就制作了法器木鼓。在过去的山寨和部落重大活动如战争、节庆中敲响木鼓。也作警号、信号、号令和乐器之用。
寨主家
寨主就是寨子的头人,是现在仍然保留的农村原始公社形态的遗迹。寨主由最先创建本寨家族中的成员产生,实行世袭制和终身制过去负责管理氏族部落生产生活和外事等重大活动。如今寨主仍有很高威信,管理着本寨的祭祀等活动。凡村民结婚、建房等都要先到寨主家神位祭供后方能进行。与寨主神职配套的有一个由寨内各家族代表组成的神职祭祀管理组织,各家族代表的神职位世袭固定,分工明确,下面分为四个等级:达给(寨主)、达卧(念祭词)、吉网(算吉日)、安那(管神房)、机夹(打杂)。各种民俗祭祀活动中按职位固定座次,固定享用于祭祀中的鸡、猪、肉等部位。寨主家族有自己的神树供奉,位于寨子上部的山梁。
周边景点介绍
(神秘的沧源崖画 摄影:素心已闲)
沧源崖画
距离翁丁35公里的沧源崖画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3500多年的历史,它是佤族先民们的作品,绘制于各个人迹罕至的岩溶峭壁上、至今发现15个分布点、一千多个图案,画面内容丰富,多为狩猎、舞蹈、战争、采集、放牧、建筑和宗教祭祀等活动。经考证、绘画颜料是以赤铁矿粉与动物血调合而成,画面呈暗红色,内容丰富,构图简练、粗犷、奔放,人物形象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独具风格。它向我们展现了远古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场景,是不可多得的民族文化瑰宝,是研究我国西南边疆及东南亚地区古代民族的历史、宗教和文化的形象资料。沧源崖画的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价值之高、年代之久远,是古崖画中的典型代表,是人文旅游资源中的精品。
地址: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
广允缅寺
位于沧源县城的广允缅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离翁丁30公里。它与版纳景洪县的曼飞龙白塔和勐海县的景真八角亭,统称为云南省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三大古建筑。寺庙位于沧源县城中心,俗称“学堂佛寺”。广允缅寺距今有330多年历史,是清政府调停耿马土司内讧,册封罕高荣为土司的时代所建,是对云南省西南地区信仰上座部佛教的少数民族有重要影响的寺院之一,现还保存有大殿、门等其他建筑。寺院占地2200平方米,主殿为穿斗式木架结构。 大殿墙面绘有10幅彩色壁画,除自然磨损外,为保证其自身文物研究价值,管理部门均未对其作任何人为性修补,原状如初。在寺内至今还保留有一建寺时佤族同胞赠送给傣族的一个大木鼓,它验证并见证了沧源的民族团结历史。
广允缅寺集建筑、雕刻、绘画等特色于一体,融汉族、白族、佤族和傣族的佛教文化于一身,在历史、地域、文化和宗教上占有重要地位。
地址: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勐懂大街北侧
广允缅寺 摄影:素心已闲
翁丁古寨当地交通
昆明到达
昆明西部客运站有直达沧源的卧铺车。车程约10小时,票价230元。发车时间17:00,19:00,车况:大宇卧铺
昆明西部客运站信息:
地址:昆明市西城区马街
电话:0871-68182746,68180222,65326258
公交车:80路; 82路; 153路; 908路; c143路
昆明作为西南地区大城市,交通非常便利。到达昆明的航空信息可查询:http://flight.qunar.com/ ;到达昆明的火车信息请登陆:http://www.12306.cn/
临沧到达
临沧市客运站发往沧源的中巴共三趟,发车时间分别是8:00,9:40,11:00。车程约5个小时,票价70元。昆明到临沧的客车也在昆明西部客运站发车,每天有八、九趟班次,详情可查询:http://www.piaojia.cn/changtuzhan/z1351/
临沧市客运站信息:
地址:临沧市临翔区南天路185号
电话:0883-2150281
临沧市有机场,目前仅与昆明每天有四、五趟航班,航程约40分钟。机场位于临沧市临翔区城南部博尚镇西侧,距城区22公里,有机场巴士相通。临沧市机场票务详情请查询:http://flight.qunar.com/
沧源到翁丁古寨
到沧源后,转乘去勐角乡的客运班车,跟司乘人员说明到翁丁下车。
沧源客运站信息:
地址: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白塔路
电话:0883-7121237
沧源县城不大,出租车很方便,不出县城一律5元。去翁丁(车程约1小时),或沧源崖画则需与司机商讨价格。
自驾车
昆明到沧源路途遥远,路况不一,不建议自驾车。如果一定要开车,可以沿昆明——楚雄——大理(祥云县)——临沧——沧源,全程约10小时左右。
翁丁古寨当地住宿
翁丁村很小,游客往往一天半天就能逛完,翁丁寨内虽然也有民居愿意游客留宿,但条件有限,可以在村里问“李宏”家,包吃住一天约80元。去翁丁旅行还是建议住在沧源县城。县城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标准间从几十元到二、三百元不等。
沧源康乐酒楼
特点:商务型酒店,是沧源县最为高端的宾馆之一,可以上网。
地址: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广场路68号
标准间:180—200/间
电话:0883-7124888
沧源佤山宾馆
特点:位于县城繁华地段,交通方便,有停车场。
地址:云南省沧源县勐懂镇城南路家家乐对面
标准间:50-60/间
电话:0883-7124988
翁丁寨内也有民居可以留宿,不过条件有限。可以找“李宏”家。包吃住一天约80元。
翁丁古寨当地饮食

(佤族名吃鸡肉烂饭 摄影:流颜)
沧源县自然资源丰富,物产众多,食材之广泛,往往让外地人瞠目结舌,毛虫、蜂蛹、柴虫、蚂蚁等平常让人望而生畏的东西,在这儿都变成了可口的美食。游客面对这些食品时往往不敢下箸,小心翼翼品尝一点,实际上味道相当不错,在沧源,有时品尝美食也会成为一种勇气。佤族人们爱喝苦茶,嗜辣如命,而且有把菜、米、盐等合煮的习惯,煮出的饭称之为烂饭,佤族的典型食品有:鸡肉烂饭、火烧蛇肉、炒蚂蚁蛋、油煎柴虫等。翁丁村地处偏远,旅游业开发较晚,尚未与外界完全融和——但这也是翁丁最大的特色。翁丁村很小,游客往往一天半天就能逛完,想要较全面地品尝佤族美食,还是推荐在沧源县城。沧源县也不大,但麻雀虽小五内俱全,各种美食餐馆临街皆是,主要集中在市政一号路和来希路上。
食为天饭店
地址:沧源佤族自治县来希路9号
电话: 0883-7126368
椰子煮鸡火锅店
地址:沧源佤族自治县财富新城市政一号路千言万语对面
电话: 15012045530
翁丁古寨行程规划
翁丁古寨其他信息

(勤劳和财富的象征 摄影:素心已闲)
佤族历史:
在佤族地区普遍流传着“司岗里”的传说。西盟地区的佤族解释,“司岗”是石洞,“里”是出来,意即人类很早是从石洞里出来的。传说从石洞里最先出来的是佤族。石洞位于阿佤山中部,离西盟县城以西约六十多里地的附近的山上。至今西盟等地的佤族人把石洞视为“圣地”。而沧源地区的佤族解释“司岗”是“葫芦”,“里”是出来,意即人类从葫芦里出来的。
各地区的佤族虽然对“司岗里”解释不同,但都把阿佤山视为人类的发祥地,同时也共同反映他们都是阿佤山一带是最早的居民。“司岗里”是佤族对自己本民族古穴生活的回忆。
佤族文化:
佤族自称“佤”、“巴饶克”、“布饶克”、“阿佤”、“阿卧”、“阿佤莱”、“勒佤”等。他称有“拉”、“本人”、“阿佤”、“佧佤”等。史称“哈喇”、“哈瓦”、“卡瓦”等,意为“住在山上的人”。根据本民族的意愿,1962年定名为“佤族”。
佤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分“巴饶克”、“阿佤”和“佤”三种方言。旧时的佤文是英国传教士为传播基督教而编制的,比较粗糙。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人民政府为其创造了新文字。佤族经济以农业为主。喜欢吃红米,饮浓茶,食辣椒,嚼槟榔,喝水酒。住房以两层竹楼为主。传统服饰以黑色为基调。男子多缠黑色包头,着黑色短衣和宽脚裤。妇女服饰各地不一,最具特色的是上穿坎肩式无领无袖贯头衣,下着筒裙,佩戴银或竹篾制成的头箍、项圈、项链、腰箍、手镯等首饰。
佤族信仰:以原始宗教为主。少数人信仰佛教或基督教。新米节是最隆重的节日。文学艺术丰富多彩,竹文化独具特色。沧源崖画享誉海内外。
佤族民间舞蹈:“木鼓舞”、“甩发舞”都是佤族的民间舞蹈,“木鼓舞”多次在全国民族舞蹈比赛中获奖。
佤族建筑:
佤族房内的陈设简单,无桌椅,竹席木板当床,没有被褥,只用棉毯或麻布单做被盖,枕木头,和衣而睡。
佤族的住房,各地区不同。受汉族影响较大的地区,一般是四壁着地的草木房,也有土壁草房和个别的瓦房。而大部分佤族地区的住房构造和形状与傣族的住房相似,建筑材料均为竹子(竹藤、竹竿、竹片、竹篾等)、草(茅草、椽子、脊檀、木板等)。木柱的顶端保留树杈,用以托梁,横梁上再托上一些细竹子,然后覆以茅草,筑成架空的“竹楼”。房屋分上下两层,楼上住人,楼下为牲畜、家禽活动之所,个别打铁户也在楼下设有风箱和打铁的一套工具。
佤族人爱喝酒。过去佤族喝的酒主要是自制的水酒,现在不仅喝水酒,也喝烧酒、米酒等。酒是佤族待客首要、起码的礼节。佤族敬酒讲究年龄大小,先敬老人,后敬年轻人。敬酒人将酒杯递给客人时,客人一般都要双手接酒杯,然后很有礼貌地回敬敬酒者。敬酒者若推辞不了,可以先抿一口,再把酒杯里的酒加满又敬客人。客人一般不能拒绝敬酒,拒绝敬酒认为是不礼貌的。客人能否喝酒,都要很客气地接过酒杯,先抿一口后转敬给年长者,等年长者喝完,再负责把酒杯交给敬酒者。这样,大家就会把您视为懂礼貌的人。
佤族的菜中,以鸡为贵,用鸡制作的各种菜肴是招待客人的佳品。招待客人的鸡,不能用白羽毛的,否则视为对客人的不礼貌,以后主客关系会逐渐淡漠,客人就不会再来。鸡头也要给最年长者吃,小辈不能抢着吃。年长者一般都要用鸡头看卦,从鸡卦中看客人以后是否还会再来。
吃饭时,佤族忌讳饭粒掉在地上。若掉了,一般都要拣起来,不能用脚踩,也不能扫进火塘里。佤族接待客人时,总想让客人喜欢和高兴,客人喜欢,主人更高兴;客人吃得越多,主人越满意,被认为是看得起他,尊重他;若客人过多拒绝主人的盛情,主人有时反而认为您看不起他。这充分体现了佤族人直爽、热情、好客的民族性格。
有事相帮是佤族传统道德中的要主表现。村寨里任何一家婚丧嫁娶、生孩子、生病等,全寨人都前 来帮忙、探视,送酒、米、钱等之类的东西。客人若遇到这一类的事,一般也可自己的条件而定,或买一斤酒或几元钱给主人,以表示自己的一点心意。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不要在佤族的神地里小便。
不能随意触摸比你年长的人的头部或肩部。
不能拒绝主人为你准备的餐饮,哪怕你只品一口,也要吃。
不要眼勾勾地盯你不相识的妇女。
不要乱摸佤族通天神鼓——木鼓。
不要当着长者的面说大话吹牛皮。
不要随便提起佤族砍人头祭谷的历史。
不要轻意玩弄猎人的刀枪和弩箭。
不要在佤族老人面前跷二郎腿。
不能称年轻姑娘为小姐。
吃饭时,佤族忌讳饭粒掉在地上。若掉了,一般都要拣起来,不能用脚踩,也不能扫进火塘里。
不能骑马进寨,须在寨门口下马;
忌别人摸头和耳朵;忌任意进入木鼓房;
忌人不能从火塘跨过,脚不能搭三角架上,也不能用柴棍敲打三角架。
忌讳送给少女装饰品;
忌讳客人在家里坐妇女坐的鼓墩或数钞票;
若门前放一木杆,说明家里有病人、家中妇女生小孩,忌外人进入。
忌:属鸡、狗、猪、牛、马日不出买或宰杀上述牲口,但购进则吉。
忌:白鸡、老鼠肉、蜂儿不能待客。
忌:第一碗酒或茶敬客人,要自饮以示无毒。
忌:孕妇忌食因叫魂、献神所宰杀的动物肉食品。
远方网提示:
本村落已被列入住建部中国传统村落发展保护中心保护名单。保护传统村落,从你我做起,实现负责任的旅行。因此我们倡议游人游览该村落时注意以下事项:
1、尊重历史,爱护文物,不破坏和亵渎乡村文化;
2、遵守法律,不参与非法文物买卖;
3、尊重当地居民,尊重当地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4、尊重自己的选择,尊重传统村落与现代生活的区别;
5、尊重旅行,敬惟慎独。
中国传统村落,是我们所有中国人诗意的故乡,也请当地行政部门和旅游开发部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适度开发,合法经营,莫让后人遗憾,莫让诗意成失意。点击查看更多细节 http://ctcl.likefar.com/
翁丁古寨当地视频
中国最后的部落-翁丁佤寨
翁丁古寨出游参考
《孔雀飞来阿佤山》
中国电影1976年峨嵋电影制片厂摄制。电影拍摄地点为云南省景洪市,内容讲述中国解放军在1950年代“解放”阿佤山佤族居住的山寨和赶走蒋中正为首的国军部队的故事。
上集: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eoajX036GdA/
下集: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xm7pqGsWsbI/
攻略制作队伍
顾问:素心已闲 新浪微博:@素心已闲
摄影:素心已闲 布衣 木非木 四川马达 佤山羊倌 流颜 少安摄影
行者:素心已闲
本攻略最后修订时间:2014年04月09日
more该地其他相关攻略
-
2016年云南昆明圆通山赏花自助游攻略
阅读:23340次 评论:10条
-
2015年云南大理周城扎染自助游攻略
阅读:128250次 评论:12条
-
云南德宏芒市“目瑙纵歌”节庆活动自助游攻略(2015年修订版)
阅读:36542次 评论:11条
-
2013云南玉溪抚仙湖自助游攻略
阅读:123899次 评论:17条
-
云南云龙县诺邓古村自助游攻略(2015年修订版)
阅读:81731次 评论:39条
-
2013年云南文山州普者黑自助游攻略
阅读:83514次 评论:20条
-
2012年云南腾冲皮影戏自助游攻略
阅读:21908次 评论:50条
-
2012年云南红河州建水古城自助游攻略
阅读:28690次 评论:13条
为什么选择远方网攻略
远方网攻略制作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