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歌送友,倾听一曲回响千年的余音——2013安徽泾县桃花潭自助游攻略
桃花潭景区景点介绍
(天气清朗,远处青山漫漫 作者:小林)
桃花潭位于泾县境内太平湖畔,本系青弋江流经翟村至万村间的一段水面,地势平坦,水面宽阔,同时境内有镇也名为桃花潭。
为了繁衍和衬托深蕴的桃花潭的唐诗文化,后人在桃花潭镇境内陆续兴建了太白楼、义门、怀仙阁、踏歌岸阁、中华第一祠(翟氏宗祠)、文昌阁、万村和水东老街、南阳镇门楼等古建筑群,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桃花潭景区。
桃花潭景区内风光无限,自然风光与历史人文气息完美结合:潭水西岸,怪石拔地而起,层岩陡峭,临潭峙立,形似龙盘虎踞。县志《桃花潭记》称“层岩衍曲,回湍清深”,“清泠皎洁,烟波无际”,峭岩上古藤缀拂,烟雾缭绕,朝阳夕晕,山光水色,尤显旖旎,驾一叶扁舟泛游其上,一篙新绿,微波涟漪,足见“千尺潭光九里烟,桃花如雨柳如绵”;潭东岸,有东园古渡,系汪伦踏歌送别李白处,有明朝建踏歌岸阁,西岸有垒玉墩、彩虹岗、怀仙阁、汪伦墓等景点;下游东岸有建于乾隆年间的文昌阁,阁重檐飞角,方圆八面,气宇轩昂,昔为文人兴会之所,游人登临极目之处。
桃花潭景区地址:安徽省泾县桃花潭镇境内
门票:58元
景区主要景点
中华祠
又称翟氏宗祠,是陈氏大姓翟氏宗族的祭祀之所。据记载,翟氏宗族明清两代,共有十五人荣登进士,举人上百,秀才上千。明万历年间,江南镇抚大将军翟国儒赴云南边疆平叛为国捐躯,祠堂被御赐“忠孝堂”。
“忠孝堂”前后三进,占地千亩,建筑材料均为楠木,汉白玉石,其石雕和木雕世所罕见,被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誉为“中华第一祠”。
文昌阁
位于桃花潭东北,是一座八角形的三层翘角楼阁,外有围墙环绕,三层楼阁逐层收分,八角高翘系有风铃,顶端宝刹上指云天,造型秀丽端庄。
阁楼底层外有回廊,8根方形大理石柱,下为青石柱础。墙上嵌有两块青石碑,一为里人翟士吉撰《创建文昌阁叙》,一刻山东道监察御史赵青藜撰《翟氏创建文昌阁记》。底层向南开门,青石门坊,方砖地面。8根檐柱和4根金柱支撑。屏风前悬“盛世文明”四字木匾,后有木梯登楼。二层外有回廊,设木栏板供人远眺。檐柱上有狮形斜撑,四面砖墙上开拱券小门。楼内屏风上刻《阴骘文》,上首悬“文光射斗”四字木匾。三层楼外同样有回廊栏板,狮形斜撑。八面开门,门扇窗棂上装斜方格,当中有四瓣一花图案。楼内顶上为平板天花。
此阁建成千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后来多次修葺,1991年文物部门拨款又修。
太平湖
溯桃花潭水而上,就是皖南山区最大的陈村水电站,登上电站大坝,极目远眺,面对的就是文明于世的“黄山情侣”太平湖,与黄山一衣带水,可乘游艇直达黄山脚下。湖面碧波万顷,翠峦千重,另是一番景色。湖中的黄金岛,犹如太平湖的掌上明珠,亭亭玉立,岛上森木茂密,鸟语花香,一步一景,如诗如画。
(桃花潭上的水手要回去了 作者:小林)
踏歌岸阁
位于泾县桃花潭东岸东国古渡的渡口,即汪伦送李白处。阁因李白《赠汪伦》诗中“忽闻岸上踏歌声”之句而得名。
阁楼的底层为过道,两边是砖砌实墙,下面是麻石砌成的基础,有石阶下河。阁楼底层向街道一面是敞开式,临潭为半圆形门洞。上层为一小楼,向潭一面设窗台栏杆,供游人凭眺潭上风光。檐下高悬“踏歌岸阁”四字横匾,原为里人翟容所书。后毁。1983年重修时,新匾为原安徽省政协主席、书法家张恺帆所书。小楼临街一面设木制屏风,刻《踏歌送行图》,再现汪伦送李白的情景。
据有关资料记载,此楼可能建于明末清初,乾隆十三年(1748)重修,解放后又修。
梦潭轩
建于踏歌岸阁左侧的“梦潭轩”。为砖木结构的14间平房。前有小院,布置竹石花木,幽静洁雅。后有临河小院,除种花外,院墙上开设空花漏窗,供认观赏潭上景色。轩内陈列书画,图片,藏有古碑等文物。并备文房四宝,供游人即兴泼墨挥毫,书写自己的情怀。
怀仙阁
桃花潭西岸石壁的北端,突起一座石墩,上面布满树藤和苔藓,远望如用翡翠垒成的螺髻 ,因而有“垒玉墩”的美名。相传李白曾在上面饮酒吟诗,后人建了一座“怀仙阁”,缅怀当年的嫡仙人。
怀仙阁于1987年重建。三层楼阁依山临水,飞檐叠出,气势挺拔,为桃花潭最具象征性的建筑之一。登临阁上饱览桃潭秀色,缅怀诗仙遗踪,令人浮想联翩。
书版石
垒玉墩下有一段页岩,一层层整齐的岩石像是许多书藉叠在一起,任风吹浪打,岿然不动。不知何人写的宏制巨著,遗留在潭边成为一景。或许里面记录了千百年的故事。如果哪位游客有缘,有一天会解读这部神秘的天书,定会得益非浅。
彩虹岗
在垒玉墩的南首,当中隔着一道小溪。岗上的岩石上纹理曲折带红褐色,因而翟赐履说:“每至晨光初耀,夕辉斜照,回清倒影,望之亘若虹飞,是纳彩虹岗之名矣”。也有人认为:在夏秋之间,雨后初晴,岗上常有彩虹飞起,因而得名为“彩虹岗”。或许两说都有所凭,无论是晨光夕晖中的红褐色山岗,还是雨后初晴的七彩虹光,在青山碧水之间是极为绚丽的景观。
周边景点
查济古村
此古村就在桃花潭镇,距离桃花潭景区非常近,适合顺道游览。
这里的“查”念“zha”,而不是“cha”。这里的大部分人,都姓查。 一座座小桥,潺潺的流水,鳞次栉比的古民居,庄严肃穆的祠堂,巍巍耸立的宝塔,飘逸的凉亭,生命力极其旺盛的古树,闲散安逸的村民,一座散发着古朴典雅气息的古村落,以其独特的魅力,一下子攫住了人的心灵。它的规模之大,在皖南堪称第一,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民居群之一。它破败颓废的沧桑之美,能让人看见中国乡村时代辉煌的历史。
地址: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桃花潭镇
详细攻略地址:http://www.likefar.com/route/3312/
桃花潭景区当地交通
公共交通
桃花潭景区属于安徽省宣城市泾县,外省游人通过公共交通方式到达桃花潭,需要先到达宣城市中转。
航空
宣城市没有机场。可以先乘飞机到达黄山市屯溪机场,然后再转乘汽车前往宣城市。宣城市距离屯溪200公里,票价约38元。
黄山屯溪机场位于黄山市屯溪区隆阜,距市中心仅5公里。现开通有至北京、香港、广州、上海、重庆、合肥、天津、海口、深圳、福州、杭州、武汉、西安、 桂林、昆明、厦门、珠海、澳门、济南等城市的航线。黄山机场有民航班车和多种出租车往返市区。
航班信息查询链接:http://flight.qunar.com/
黄山屯溪机场
地址:黄山市区(屯溪区)西郊
售票电话:0559-2934143(服务时间为8:00-21:00)
公交:市区至机场往返有18路、19路公交车
始发站:昱中花园
发车时间:7:00-17:30,每20分钟一班
火车
宣城有火车站,京福线、宣杭线皆穿境而过,火车出行较为方便。
火车时刻表查询链接:http://www.12306.cn/mormhweb/kyfw/ypcx/
宣城火车站
电话:0563-2112161
地址:宣城市叠嶂东路路口
交通:可以坐1路、2路、7路以及8路公交前往宣城市区,其中2路公交途径长途汽车站、新汽车站以及老汽车站。
汽车
宣广高速(宣州→广德)已开通,合芜高速公路也将延伸到宣城。宣城距上海298公里,仅4小时车程,票价约60元;距合肥206公里,约需3小时车程,票价约35元;距离杭州243公里,两个小时车程,票价约50元;距离屯溪200公里,票价约38元。
宣城有多个汽车站,其中,宣城市宣州区有长途汽车站(途径公交有2路、8路、10路),新汽车站(途径公交是8路),老汽车站(途经公交有2路、4路、7路、10路)。
宣城新汽车站
地址:位于城南梅溪路9号
电话:0563-3024152
交通:在汽车站乘2路车可到火车站。
宣城→泾县→桃花潭景区
到宣城后,在客运汽车站坐“宣城→泾县”到泾县短途汽车站,宣城客运总站一泾县,每天从6:20-17:20隔15分钟发一班,50公里,票价10.5元。汽车站有巴士到桃花潭,直接乘坐前往桃花潭的公车即可。
自驾
1、到达泾县
到达泾县可以在南京、上海、合肥、湖州、扬州等城市中转
南京→泾县:南京上绕城高速出发,走宁芜高速至南陵/芜湖南出口下,进入205国道后直达泾县,车程约2小时30分钟;
杭州→泾县:自上塘高架上杭宁高速,约75公里后转G50沪渝高速至宣城东出口下,经322省道/宣泾路至泾县,车程约3小时;
上海→泾县:自延安高架上A9路,经G50沪渝高速至宣城东出口下,经322省道/宣泾路至泾县,车程约4小时;
合肥→泾县:自合肥绕城高速转合芜高速,行至芜湖后前往铜陵方向,至南陵/芜湖南出口下,进入205国道后直达泾县,车程约3小时;
湖州→泾县:经G25长深高速10公里后转沪渝高速,115公里后至宣城东出口下,经322省道/宣泾路至泾县,车程约3小时;
扬州→泾县:杨溧高速约35公里后转G42沪蓉高速,前往南京方向,在板桥汽渡出口下,至南陵/芜湖南出口下,进入205国道后直达泾县,车程约3小时40分钟。
2、泾县→桃花潭景区
然后沿黄山方向驶入S322省道,直走即可到达桃花潭景区。
桃花潭景区当地住宿
镇上有不少旅馆,一晚的价格100-300元都有,能在桃花潭边住上一晚更是一种享受,但价格也会稍贵。
近水楼台客栈
位于泾县桃花潭主景区踏歌古岸景点内,距桃花潭水一步之遥,登观景台可一览桃花潭全景。虽只有7间客房,但是住宿环境非常舒适,服务也很到位。
参考价格:标准间220元/间
地址:泾县桃花潭风景区主景区踏歌古岸老街63号
电话:0563-5871383
天竹居酒店
装修豪华典雅,别俱一格。酒店配套项目齐全,拥有多种类型的客房共68套,大型宴会厅,餐饮包厢及多功能厅,大小会议室等,并有桑拿按摩保健中心、棋牌等服务和娱乐设施。
参考价:标间218元
地址:泾县桃花潭镇桃花潭风景区
电话:0563-5872666
金龙山庄酒店
坐落于桃花潭畔,紧靠322省道。是一家集旅游服务、住宿、餐饮为一体的高档次农家乐。设有多间标准客房,一次性可接待100人用餐,山庄内有停车泊位30个。名厨掌勺,菜肴均为本地无公害土菜、野生山珍、野生河鲜。
参考价格:标准间168元
地址:泾县桃花潭镇桃花潭景区
电话:15056292888
桃花潭景区当地饮食
桃花潭的饮食属于徽州菜系,甜酒酿、毛豆腐、琴鱼蒸蛋等犹有特色。
徽州毛豆腐
徽州的传统名菜,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曾提到过。主要是把将豆腐进行人工发酵,让其表面生长出一层白色茸毛,故称“毛豆腐”。食用时可以蘸酱,鲜醇爽口,香气扑鼻,味道比一般豆腐更鲜美。
琴鱼蒸蛋
这是一道当地的传统特色菜,主要是用农家土鸡蛋和琴鱼干制的,蒸蛋厚而醇香,配上琴鱼干也是甜且可口。琴鱼干也可用来泡茶。
甜酒酿
系用上等糯米酿制而成,在集镇的街头巷尾,常可以看见有人挑担子叫卖。担子两头是两只石鼓形的竹篮,竹篮上的盖子中间镶着玻璃,玻璃下面放着一碗碗米酒酿。那米酒酿中间还有一个凹坑,里面溢满了甜酒汁。若是冬天吃,滋味又香又甜,令人寒意顿消。
餐馆推荐
桃花潭土菜馆
推荐菜:清弋江白鱼、蕨菜烧肉、臭桂鱼、水阳三宝、太平糊等
菜品都是徽菜特色,菜量很大,很实惠,菜味道不错,在景区周边可以吃到这样的菜已经非常不错了。
地址:泾县桃花潭镇玉屏路46号(近大桥头南)
电话:0563-5870177
阿达鱼庄
推荐菜:水煮活鱼、干锅虾、干锅狗肉、菠萝鱼、海山骨、紫菜煲、红烧肉笋干等
店虽小,但是很干净,且老板娘待人很热情。老板以前是星级酒店厨师,本地菜做的很地道。水煮活鱼是现场宰杀,滋味鲜嫩香美,辣口不辣心。
地址:宣城泾县迎宾路金康商城B-15
电话:0563-5022068
桃花潭景区行程规划
(阳光烂漫,温暖在旧时的门楼高墙 作者:小林)
桃花潭景区风光无限,人文气息与自然景观完美相融,潭面水光潋艳,碧波涵空;潭岸怪石耸立,古树青藤纷披;暖季绿韬如毡,繁花似火如霞;飞阁危楼隐约其中,犹如蓬莱仙境,又疑武陵人家。游览路线可以按照“文昌阁→中华第一祠→踏歌岸阁→东园古渡→桃源西岸→汪伦墓→太白楼”的顺序,夜晚宿在桃花潭边,品尝当地徽州风味美食,执杯浅酌,遐想古人千年前的风雅之趣。
桃花潭景区其他信息
(这个村多狗,多数是体形彪悍眼神温柔的大黄狗 作者:小林)
桃花潭畔的古代居民
桃花潭畔山明水秀,古代就有很多人从外地迁来居住,先后有翟、万、汪、陈、李等十余个姓氏。而居住在桃花潭两岸的则是翟、万两姓。东岸是翟姓聚居的村落’人称“水东翟家”,西岸就是万村。其他一些姓氏或杂居于翟万两村,或散居于离桃花潭不远的地方。千百年来和睦相处,有着相同的民风民俗,又或多或少地同桃花潭——以至同诗仙李白有某种牵连。了解他们的历史和掌故,或可助你增加游桃花潭的兴味。
迁来最早的翟姓
根据有关资料记载,翟姓迁来的年代最早,大约东汉初期就来到桃花潭边。他们是在经历一次灭族之灾的情况下逃来的。《翟氏宗谱》载:西汉承相翟方进的儿子翟义,在王莽篡夺西汉政权时任东郡太守,因谋划聚兵讨伐王莽,事败被灭九族。侥幸逃过这次杀戮的翟氏后代,转辗来到泾川水西玉屏山下(在桃花潭西岸)定居下来,以后被称为“老翟家”(郡望属“南阳世家”)。他们在此繁衍生息,后来出过不少知名人物,如东汉时的吏部尚书翟酭(或为翟酺),西晋时承相翟文选,宋建隆间的府教翟阳,以及内阁中书翟云启等人,逐渐发展成一个很大的宗族。但是,他们不是现在“水东翟家”人血缘上的祖先,仅是传承了同一姓氏而已。因为到了明洪武八年(1375)秋天,这里暴发了一场山洪,大水把“老翟家”冲毁了,幸存者寥寥无几。现在“水东翟家”人,实际上是张姓的后裔。
元朝末年,湖北沔阳张定畿兄弟与陈友谅同为县吏,当时元朝的政权风雨飘摇,到处暴发农民起义。张氏兄弟协助陈友谅起兵,为徐寿辉的部属,后来陈友谅弑徐寿辉于采石,自称“汉王”,封张定畿为大将,张定边为太尉。朱元璋用了康茂才诱敌深入之计,在龙湾重兵包围陈友谅。张定畿为掩护“汉王”突围,战死疆场。元至正二十年,陈友谅收张定畿的遗孤张佑保为义子。后来鄱阳湖大战,陈友谅兵败身亡。朱元璋在南京建都,对陈友谅的部属作了安抚,封陈友谅的儿子为“归德候”。张定边拒不受封,带着侄儿张佑保潜逃,隐于苍梧之野。张定边改名“张宗道”,意思为“宗留定字之首,道留边字之旁”。经过数年逃亡生活,最后到了泾县西南投靠当地望族翟氏。张佑保改名为“翟敬六”,赘于李姓,娶李氏催英为妻。居于桃花潭东岸。大概翟敬六家没有受到洪武八年的洪水之灾,后代子孙繁衍为“水东翟家”。更有意思的是,这里的民俗也反映这个变化。水东翟家祭祖有个特殊的“族规”。翟氏宗祠里有块祖宗牌位,正面写的是“敬六公”,背面则是“张公佑保”。每到过年,头一天关上祠堂大门奠祭张公,第二天大开祠堂门摆上一百零八桌酒席,合族公祭翟姓祖先。这就是所谓“先祭张公后祭祖”的族规,一直沿袭到解放前夕。
“水东翟家”同李白游桃花潭虽然没有直接关系,但他们是当地的大宗族之一,人才辈出,对于宣扬李白与汪伦的佳话,以及桃花潭的建设,都作为重要贡献。最有代表性的“踏歌岸阁”,屹立于桃花潭东岸,就是翟姓所建。据说明洪武八年洪水使河流改道,以后建筑的踏歌岸阁不一定就是汪伦送李白的具体地点,但从汪姓居住的村庄及汪伦墓址等推测,其大体的位置可能是对的。明清以来水东翟家兴旺发达。先后兴建了翟氏宗祠、文昌阁、关圣殿等一批规模宏伟的建筑物,还有明、清时代的古民居群,都为风光秀丽的桃花潭锦上添花。翟村还出过不少文人墨客,他们在桃花潭上吟诗作画,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史料,其中有各种诗文集、《桃花潭文征》等作品。清乾隆时的翟赐履,是位博学多才的学者,他写的《桃花潭记》,是篇很有特色的散文。还有汪伦写信邀请李白的民间故事,也是翟村人的口头创作。
“扶凤世家”的万姓
万姓的祖先与翟姓不同,他们是看中了风景优美的桃花潭,才来到这里安家落户的。据《万氏宗谱》记载,万姓始祖万修助汉光武刘秀讨伐王莽,平定河北有功,后封扶风郡、槐里候,万氏因称“扶风世家”。南北朝时万鹏举宦游丹阳,及至宛陵泾县,见有“麻川桃潭之流碧,丹峰石壁之环翠,逐爱此而家焉。”他们住在桃花潭西岸,后来称为“万村”。在唐朝的时候,万村出了两位有名的人物。一是万晏,因五世同居受到朝廷的旌表。另一位是为李白所仰慕的万巨。据《万氏宗谱》世系表所列,万晏是万氏迁泾始祖万鹏举的第五代孙,因五世同居,于唐贞观时旌为“义门”。万村现存“义门”石额上,刻有“唐贞观五年旌,清乾隆壬辰年重修”。其所载的朝代同宗谱上是一致的。不过成书于北宋初的《册府元黾》记载:“唐大和六年,观察使沈传师奏:泾县万晏自高祖万颓至伸芳五世同居。诏表其门闾”。沈传师是唐文帝时任宣歙观察使,其奏本应是“贞观”后一百多年的事情。这同宗谱和义门石刻的年代不一致。《泾县志》因此推测,“晏为唐初人,旌则在大和六年也”。还有人认为:万晏在唐贞观时受到官方旌表,大和六年沈传师奏,又受到朝廷的旌表。现存的“义门”始建于唐,历经兴废,至乾隆时重修的。
按照《万氏宗谱》的记载,万巨又是万晏的第五代孙。他博学多才,广有交游,不愿做官。唐玄宗时秘书郎钱起曾向朝廷举荐,但他辞官不受。纵情诗酒,到处游厉,结交了许多知名人士。“大历十才子”中的韩翃、卢纶等人,都有诗歌相赠。韩拥《送万巨》诗中说:“红笺色夺风流座,白苎词倾翰墨场。夫子前年入朝后,高名藉藉时贤口。”可见万巨的才名是很高的,在京城受到广泛的赞誉。唐天宝十四年李白游泾时写的《早过漆林渡寄万巨》诗中说:“因思万夫子,解渴同琼树。何日靓清光,相欢联佳句。”漆林渡就是现在的章家渡,距离桃花潭20公里左右。他写这首诗的时候,似乎还没有见到万巨。后来到了桃花潭,同万巨相见,甚至可能他就是因思慕万巨才去桃花潭的。《万氏宗谱》说李白在万巨家里欢聚数日,还写了《扶风豪士歌》等诗歌相赠。不过清王琦所辑《李太白全集》的诗注中说,《扶风豪士》是写在江苏溧阳县。郭沫若著《李白与杜甫》-书年表中,说李白干天宝十五年三月,在溧阳酒楼上遇见张旭,作《猛行》,《扶风豪士歌》作于同时。不论《扶风豪士歌》写于何地,但从诗的内容分析,是写给万巨的。
万村位于桃花潭西岸,传说有家酒店酿造很好的美酒,汪伦谎称“万家酒店”骗来李白,就在这家酒店里请他饮酒。虽然这是传说,但万村确实是历史悠久,至今还保存着许多古老的建筑物。除了前面说到的“义门”,还有一座“资历”最老的会馆。据传万姓迁来时,当地的土著人是山越族,他们称中原移民为“客家人”。万姓人为保存中原文化,创造了客家方言,并建了一座扶风会馆,以团结万姓家族,保存客家文化。按照扶风会馆重修碑记的记载,这座会馆始建于隋朝开皇年间(581-600)。当时万村还没有宗祠,兴建会馆是为了“联情谊、集众意以谋利益”,也就是万姓人共商合族大事的场所。后来万姓人口增多,兴建了万氏宗祠孝义堂。但扶风会馆仍是万姓族人聚集活动的地方,累世都进行修葺或重建。明洪武八年发生洪水灾害,万氏宗祠孝义堂和许多民宅均被冲毁,扶风会馆幸而保存下来。它虽然不是隋朝的建筑,但是追溯它的始建年代仍应从隋朝算起。除了“义门”和“扶风会馆”,万村还有许多明、清时代的建筑物。尤其村中那曲折深幽的街道,古朴的店房和作坊,仿佛真能引入穿过时光的隧道,进入古老悠远的岁月里,去领略那淳朴的风情。
(潭边的生活仿佛世外,青山绿树,江波浩瀚 作者:小林)
传说纷纭的汪伦
李白在诗中写得很清楚,他游桃花潭受到汪伦的热情款待,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不过关于汪伦的身份问题,后人却有多种说法,使人莫衷一是。清代王琦辑录的《李太白全集》,在《赠汪伦》-诗的题解和注释中,引用杨齐贤和唐汝询的话,都说汪伦是一“村人”。汪伦是否仅仅是个普通的“村人”呢?别的资料还有不同的说法。唐大历间进士刘复,有首《送汪伦》的诗说:“春江日未熏,楚客酣送君。翩翩孤黄鹤,万里沧州云。”按诗意推测,似乎汪伦是个功名不就的归隐者。而《汪氏宗谱》上记载,汪伦当过县令。说他是新安人汪华的第五代孙,他的哥哥汪凤思是歙县令,“凤林公名伦,为泾县令,逐居桃花潭畔。”宗谱所载可弥补正史之不足,但是对于年代久远的老祖宗,也很难有确切的考证。除了《汪氏宗谱》的记载,没有找到其他的佐证,表明汪伦当过泾县县令。在清嘉庆间纂修的《泾县志》上,职官表列入汉唐以来千余名县令的姓名和在任年份,可是没有汪伦的名字。另外,从李白的诗中考察,他写给朋友的诗题上,往往直接写出官衔,而《赠汪伦》则没有。李白还有《过汪氏别业》二首,也是游桃花潭期间写的。其中有句云:“汪生面北阜,凿石营池台。”他称汪伦为“汪生”,至少说明当时汪伦还没有一官半职。这两首诗描写汪伦有座雅致的“别业”,请李白在其中饮酒通宵达旦,还有“吴觎”(歌女)劝酒。由此可见,汪伦也不是个普通的“村人”,而是位家资丰厚、志趣高雅的人物。因为当时的李白已不是什么高官显宦,而是个怀才不遇、寄情山水的闲散诗人。也就是说,汪伦没有势利眼,他热情款待李白,是出于对友人的一片纯情。正因为如此,李白才写出那首广为传诵的诗篇,也使汪伦的名字流传千古。仅是这一点就足够了,汪伦是否当过县令显得无关紧要。试想古往今来,有几位县令的姓名能像汪伦那样广为人知呢?
《过汪氏别业二首》中,还透露出一些别的信息。诗中除了描写汪氏别业中的景物,以及主客永夜饮酒欢歌以外,还提到李白游桃花潭的季节。“酒酣益爽气,为乐不知秋”,“我行值木落,月苦清猿哀”,足证李白此游是在秋冬之交。他没有看到桃花盛开、芳飞红雨的景象,也许不无遗憾,加上他求官不遂,转而游山玩水,寻仙访道,因而诗中带有萧瑟的意味。此外,通过这首诗,还可了解李白游过桃花潭后的去向。在《过汪氏别业二首》的最后写道:“明朝龙潭去,枕石拂苔莓。”龙潭就是桃花潭上游的罗浮潭,也是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再上去就是九里潭和麻川,是古代泾县、太平、石埭三县的交界处。联系到李白((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和《下陵阳沿高溪三门六刺滩》等诗,表明他是取水道向南进发。“涩滩鸣嘈嘈,两山足猿猱。白波若卷雪,侧石不容舠。舟子与渔人,撑断万张篙。”他驾着一只狭窄的小木船,亲历河狭水急的航道,目睹撑船人逆流拼搏的情景,真是惊险万状,“撑断万张篙”的诗句便脱口而出。李白过了三门六刺滩后,是上陵阳山去找仙人窦子明呢?还是登上黄山去观赏天下奇景呢?
《汪氏宗谱》中有汪姓迁泾始祖的记载。在隋、唐之际,泾县有两位名声很大的人物,一是家住泾县龙门乡的左难当,另一位就是汪伦的高祖汪华。他俩都是“率众保卫乡里”的武装首领,汪华生于陈至德四年(386)。隋末乱世,群雄纷起。汪华于新安从军,后来拉起一支武装部队,在宣歙二州之间与流寇作战。左难当在泾县幕山屯军,先后在柏山和猷州筑城防守。这两支军队互为犄角之势,配合作战,保卫地方的安全。后来他们都归顺了唐朝,授左难当为猷州刺史,封“戴国公”;汪华也被封“越国公”,成为泾县西南和太平等地汪姓的始迁祖。《汪氏宗谱》上说汪伦是汪华的第五代孙,住在桃花潭东岸,是有踪迹可寻的。从太平到泾县的桃花潭镇一带,有多处汪姓聚居的村落。
现在桃花潭西边垒玉墩附近的“汪伦墓”,是1985年修“怀仙阁”时才移过去的。前些年在桃花潭镇还发现一块石额,上面刻有篆文“别业居”三字,有人考察认为是唐代之物,或许就是“汪氏别业”门上的横额。前面说到汪伦邀请李白的故事,是水东翟家的民间传说,清代著名学者袁枚把它写进了((随园诗话》,从而得到广泛的传播。
桃花潭景区当地视频
桃花潭景区出游参考

书籍
《中国最值得拍摄的50个小镇》
本书以作者的十年亲身感悟向读者展现了精彩纷呈的中国小镇行摄之旅。书中介绍了中国最值得拍摄的50个绝美小镇遍及我国大江南北,以“诗意江南、人文徽州、山海闽越、秀丽湘楚、岭南往事、中原漠北、风情西南、玉门关外”8个单元分类,配上作者的手绘地图,更加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这50处古镇的独特风情。
作者:林帝浣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
《徽商烟雨——透过建筑看徽州》
粉墙黛瓦的古老徽州,在不同人的视角里都首先彰显出惊人一致的水墨山色。不过《徽山烟雨——透过建筑看徽州》却是一本从建筑角度解读徽州的游记,作者在数次前往徽州旅行和采访的基础上,循着徽州建筑文化的脉络,触摸到了徽州众多古村落在中国传统风水方面的奇妙实践。
本书在用优美细腻的文字展现徽州村落独特景观的同时,还靠大量精美的图片呈现出了理想的人居环境与自然和谐的山水意境,让读者在纯美的享受中感受到徽州古村落“聚族而居、讲究风水”的价值特点,并且了解到数百年来它们是如何在外观整体性和美感上始终延续典雅隽永特色的奇迹。
作者:王杰
出版时间:2009-08-01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安徽民居》
本书冀图从人文视角解读安徽徽州民居。人文视角的本质就是发现人和事物的相互关系。万事万物是不断变化的,人也是不断变化的,而人和事物的相互关系也是在不断变化不断调整的。“人与居住环境”的视角,我们理解其本质上就是人文视角。
本书以大量的调研图片、工程实践、相关论文及著作为基础,对安徽徽州民居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作者:单德启
出版时间:2009-12-01
出版时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攻略制作队伍
顾问:小林 新浪微博:@小林-数码生存
摄影:小林
行者:小林
本攻略最后修订时间:2013年12月19日
more该地其他相关攻略
-
2016年安徽黄山歙县自助游攻略
阅读:22110次 评论:11条
-
2016年安徽淮北市临涣古镇体验轻攻略
阅读:30540次 评论:10条
-
2015年安徽滁州琅琊山自助游攻略
阅读:31200次 评论:14条
-
2014安徽省黄山市呈坎古镇自助游攻略
阅读:566622次 评论:16条
-
安徽省黟县南屏古镇自助游攻略(2015年修订版)
阅读:118201次 评论:20条
-
安徽祁门县坑口村自助游攻略(2014年修订版)
阅读:31054次 评论:79条
-
安徽黄山市唐模古村自助游攻略(2014年修订版)
阅读:136280次 评论:45条
-
安徽黄山西递古村自助游游记攻略(2014年修订版)
阅读:42880次 评论:49条
为什么选择远方网攻略
远方网攻略制作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