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中国】川东北最后的古镇余韵——2016年四川达州渠县三汇古镇体验轻攻略
三汇古镇景点介绍
(川东北最后的古镇余韵 作者:心灵飞客)
三汇古镇位于渠县的东北部,巴河、州河、渠江的汇合处,距渠江镇40公里。三汇镇兴于北宋,清末民初,镇上已有主要街道18条,小巷6条,并有“五宫、三庙、一庵、一寺”(即天后宫、龙母宫、万寿宫、禹王宫、文昌宫,土祖庙、王爷庙、玉泉庵、五佛罗汉寺)等古建筑及14座庭院式的住宅区座落其间,是一座依山临江的古镇。交通运输十分方便。解放前以水道运输为主,往西沿巴河上通平昌、巴中、通江和南江;往东北沿州河可达达县、宣汉和万源;往南顺渠江而下直达重庆市,成为川东北地区的物资集散转运地,有“三江六码头”之称。
景区地址:四川省达州市渠县的东北部,距渠江镇40千米
景区门票:无
景区电话:0818-7327891(渠县旅游局)
(依山傍水的三汇古镇 作者:心灵飞客)
类似重庆的地形地貌
三汇镇依山傍水,雄踞在三江交汇处的一个硕大的磐石之上(当地人称“石磐”),远远望去,宛如一艘巨大的航空母舰停泊在万顷碧波之中。传说其地形地貌酷似凤凰,西周时曾有凤凰在此栖息。
由于地势所限,三汇古镇建筑只能依山就势,沿坡而建,较重庆而言堪称克隆版的“小山城”。
凡去过老重庆的人来三汇时,总有种“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如三汇的原向阳门珠石盘,类似重庆的朝天门码头;三汇的安汇寨一带,形如重庆的琵琶山公园;三汇隔河而望的火柴厂、纸厂一带,势同重庆的南岸;三汇汇北北坝犹如重庆的江北区。此外,重庆有两路口,三汇也有自己的两路口(麻园三岔路口,渠汇、涌汇路交汇处);重庆的十八梯一带与三汇大兴街(今冯倒拐至罐垭口)九步十三梯亦属巧合;重庆有沙坪坝,三汇有北坝;重庆有杨家坪,三汇有田家坪。此外,还有一些街名地名颇有特色,如号房、杨家花园、会园、麻园、李家祠堂、古家院子、余家院子和寇家院子、汪家林坝等等。“山城重庆”的种种地名与街名称谓,在三汇镇得以浓缩再现。
据说二战时期,日本飞机轰炸“陪都”,误把三汇镇当做重庆,至今三汇的寨碥碥城墙缺口就是当年被炸的“伤痕”。
(古镇一瞥 作者:心灵飞客 )
繁荣的商贸企业
三汇镇自古便是水上交通枢纽,渠江上接通南巴平达万宣(通江、南江、巴中、平昌、达州、万源、宣汉),下注合川汇嘉陵连重庆。“三江六码头”舟楫云集,上游的米粮、山货、木材、农副土特产品,下游的百货、食盐、红糖、五金等均在三汇中转。
相传光绪33年(1907年)三汇镇便成立了商会,时有商帮19个、商号或商店262家、茶馆30家、旅馆25个。繁荣的商业加速了三汇金融业的发达,一个小镇当时便入驻了美丰银行、农业银行、巴川银行、安康银行、渠县信用社等多家金融机构。同时,为汇兑方便,还出现了如“渝票”、“合票”、“巴票”、“绥票”等期票。
三汇镇自然资源丰富。解放前,三汇就以产煤、石膏、林木、柑橘、甘蔗、茶叶、酿酒、造醋、火柴、锅罐、造船、冶铁、陶瓷等闻名省内外,成为了渠县乃至原达县地区、川东片区的工业强镇。明崇桢16年(1643年),到清代康熙年间,三汇开办的醋房多达数十家,食醋畅销川东数县,三汇特醋日后成为了全国“十大名醋”之一,走出了国门,畅销东南亚。
新中国成立后,水运发达的三汇镇拥有了襄渝铁路,交通条件的改善让众多企业瞄准了这一优势,落户三汇。据不完全统计,从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三汇镇便拥有中央、省、地、县及外地区企业逾百家,此外还有石膏、五金、机修、建材、糖果、麻纺、电石、造纸等各类中小型乡镇企业及众多小煤窑。
(随处可见的历史遗存 作者:心灵飞客 )
厚重的历史文化
自置镇以来,三汇镇虽不是县域治地,却是分县衙门;不是大都邑,明、清以来人们却冠之以“小重庆”之美誉。清雍正8年(1730年)设分县署,署理渠县上北路政务,统领涌兴、贵福、文崇(今达川区的龙会、陈家、渡市,大竹的柏林、清河、杨家、回龙场等地)。直至民国24年(1935年)撤分县,前后历时达206年之久。
在历史的记忆中,每当夕阳西下,华灯初上,三江船队靠岸,狭长的青石板梯道上顿时响起嘈杂的人声,临街临巷的茶楼,酒馆便显得格外红火。巴人、秦人乃至下江人的方言、土语,在夜空中交织回荡。生意兴隆之时,远自江苏、杭州、广州等客商往来,多元文化的交汇,使小镇产生了独特的文化氛围,衍生出民间艺术、袍哥人家、地方名吃……
那时,每年除了官办的祭祀与节庆外,各帮派势力争名逐利,都以文化崭露头角,民间推船的、行医的、经商的以及王爷会、药王会、三圣会、土地会等各种庙会,加上民间传统节日,像赛马、舞狮、说书、演戏、拉旱船、踩高跷等文艺表演,争奇斗艳。至清初,三汇产生了“亭子会”,逐步形成了民间固定的传统民俗活动,并延传至今,被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依托厚重的文化,三汇古镇建筑也颇具特色。相映生辉的三江六码头、七城门、五宫、四庙、一庵、一寺成为了古镇一道别致的风景。
相传,1578年,江西籍商人万鸾由三峡溯嘉陵江来三汇定居,勤耕善商,促进了三汇农商发展,为时人称赞,不数年而成为巨富,人称“万十万”。这期间,万鸾组织江西籍在汇商人集资兴建了“万寿宫”。该建筑坐东向西,砖木结构,三进式院落,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三面临江的向阳门(又名向阳楼)建造于明万历年间,据传也由当时的三汇首富万鸾集资兴建,一度成为了三汇人引以为豪的“城市坐标”。
三汇古镇主要历史建筑一览
古镇主城内:
寺:
五佛罗汉寺(土祖巷内)
阁:
观音阁(也有人误叫其“关爷阁”,1949年9月改设区公所,道光23年建,民国9年重建,又说嘉庆年间建)
庵:
玉泉庵(后街交管站)
庙:
土祖庙(供奉汉代冯绲将军神像,土祖巷采购站)
财神庙(与“汇江书院”毗邻,后与“汇江书院”合并改建为今三汇民中)
火神庙(也叫“火观音”,寨上医院与六角亭坎下)
王爷庙(紫云宫、商业会馆,船民协会,光绪10年建)
宫:
禹王宫(两湖会馆,今电影院,道光18年)
万寿宫(江西会馆、万鸾院,镇粮站,万历年间建)
文昌宫(四川会馆,今镇一小)
龙母宫(广东会馆,采购巷内采购站仓库,光绪4年)
天娥宫(福建会馆,有人又称其为“天后宫”、“万合宫”,采购巷内食品站仓库,光绪4年)
其中,禹王宫气势恢宏,规模最盛;万寿宫次之;龙母宫、天娥宫规模最小。
神堂:
土地堂(地主宫,今盐业大厦)
福音堂(也称“语言宫”或“预言宫”【音】,大井街影剧院,民国三年1914,英国人赫德满来渠传教建)
祠堂:
田家祠堂(镇派出所)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汇文峰塔 作者:心灵飞客 )
另外古镇周遭还有:
李家祠堂(火柴厂)
红堂寺(火柴厂下边渡江处)
白衣院(今镇二小)
辕门寺(三汇酒厂和渠县三汇求精锅厂背后梁上)
田家印子(三江中学,今三汇初级中学)
娘娘庙(汇西乡政府)
王家庵(原汇西二小,今三汇镇五小)
王伯镰公馆(民国三汇镇镇长王伯镰府邸,今四堰店,保存较好,碉楼、地下室及园内假山池沼已毁掉)
龙台寺(王坝沟粮站背后青岗山上)
龙凤山山庄、太极观、官宝寨(现统称其为“肖家寨”)
主城码头:
水码头(水凉亭至工农旅馆)
渡码头(上珠石盘至北坝处)
客码头(下珠石盘至舵石鼓)
菜码头(沙湾梯子至河边)
木码头(也叫糖码头,大旅馆梯子至车渡河边)
鱼码头(镇委梯子下边至汪家林坝入口处)
兴码头(一说新码头、硝码头,小石盘下边)
此外,古镇对岸及区属范围内还有4个大码头:
铁码头(三汇酒厂与求精锅厂辕门寺间)
王坝沟码头(王坝沟粮、三汇醋厂和炸药库间)
三岔溪码头(物资集散中转码头)
炭码头(巴河毛滩坨上边朱家嘴鹞子寨下)
(风光秀丽的賨人谷风景区 作者:佚名)
周边景区
賨人谷
賨人,又称寅人,虽没有列入当今的56个少数民族之中,但他们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无比的辉煌,早在春秋战国之前,便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国都就建在今达州市渠县的土溪城坝.渠县,秦时称宕渠县.《舆地纪胜》卷162记:“巴西宕渠,其人勇健好歌舞,邻山重叠,险比相次,古之賨国都也。” 賨人谷风景区地处华蓥山脉中北段,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城东26公里。范围约41平方公里,以奇山、秀水、幽洞、丽峡、飞瀑、湖泊、涌泉、怪石、古栈、茂林著称,被誉为川东“小九寨”、国家AAAA级旅游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森林公园。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渠县龙潭乡老龙村
门票:成人55元,儿童27元
电话:0818-7327891
五峰山国家森林公园
国家AAA级旅游区、国家森林公园——五峰山,位于大竹县东部,素称“竹海公园”。景区距县城22公里,南距重庆市140公里,北距达州61公里,西距成都350公里,均有高速公路连通。景区总面积达876公顷,最高海拔1080米,最低海拔600米,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均气温12.5℃,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暖夏凉。
地址: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月华乡五峰山
门票:20元
电话:0818-6931318
三汇古镇出游地图
三汇古镇交通方位示意图
三汇古镇当地交通
在成都、重庆等地有班车前往达州,在北上广可以乘坐飞机至达州河市机场。
在达州市汽车西站有直达车前往三汇古镇,票价6元。另外,从达州站每天11:04有一班火车直达三汇镇,票价9元。
自驾路线:
西安出发(共计538公里):
西安—包茂高速,220公里—安康—包茂高速,250公里—达州市—202省道和168县道,68公里—渠县三汇镇。
成都出发(共计346公里):
成都—G42沪蓉高速,230公里——南江/渠县 出口—318国道,76公里—渠县县城—167县道/165乡道,40公里—三汇镇
重庆出发(共计225公里):
重庆市—G65包茂高速,170公里—渠县/大竹 出口—318国道,45公里—渠县县城—167县道/165乡道,40公里—三汇镇
三汇古镇当地饮食
巴两河达县、州、江、南江七县的米粮、合川重庆的百货、食盐多经三汇周转,光绪三十三年(1907)所建商会就管辖19个商帮,抗战前后有专业商号或商店262个,其中茶馆30家,旅馆25家,设有银行办事处5个,一时间三汇镇热闹繁荣,大小船坞密密麻麻覆盖,三汇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不夜城” 这就催生了许多的美味,其中很多是三汇这个小镇独有的,下面给大家做简单的介绍:
锅盔
原料:灰面 水 盐 味精 芝麻 辣面 豆面 花椒面
色泽金黄,香气扑鼻,脆里带绵,老少咸宜 随着当地生活水平的提高,锅盔也有了变化 衍生出了:榨菜饼子(锅盔里包的榨菜)、糖饼子(锅盔里包的糖)、肉饼子(锅盔里包的猪肉)、牛肉末饼子(顾名思义里面包的就是牛肉末了)等品种。
水八块
原料:一年以上的土鸡 盐 味精 生姜水 蒜蓉 花椒面 花椒油 辣椒油 一点点郫县豆瓣 还有一样是太太水八块的独家秘方
辣麻鲜香,食之麻辣可口,回味无穷。
推荐地址:三汇镇兴民社区电影院对面,太太水八块内
油茶
原料:米糊 碎馓子 碎花生 榨菜 盐 味精 花椒面 辣椒油 葱花
软糯香滑,适合早餐。
心肺汤圆
原料:糯米 猪心肺 猪瘦肉 酱油 味精 盐 白胡椒粉 猪油
汤圆色白,汤汁清亮,造型美观,软糯香滑。
油钱
原件:糯米浆 面粉浆 萝卜丝 盐 味精少于 辣椒面 花椒面
酥脆的外壳,软嫩的萝卜丝,麻辣心脾。
推荐地址:金座大酒店斜对面的小店
三汇古镇其他信息
(三汇独有的民俗活动——三汇彩亭会 作者:影调阿杰)
当地特色民俗——三汇彩亭会
三汇彩亭会是每年农历3月16—18日在街道或广场进行表演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其艺术表演形式,造型巧妙奇特、堪称中华一绝。形成于清初,盛于清朝中后期至民国年间。彩亭会以抬彩亭、祭拜“三圣娘娘”、看彩亭为主要内容,连续三天,规模宏大,热闹非凡,赛似过年。2008年6月7日,三汇彩亭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渊源
追本溯源,彩亭艺术最初源于汉代“百戏”中的“寻橦”。“百戏”是古代乐舞杂技表演的总称,秦代称“百戏”,汉代称“角角氐戏”,南北朝称“散乐”,唐代称“戴竿”。“百戏”包括扛鼎、寻橦、吞刀、吐火等。其中,“寻橦”属高竿杂技,表演者在竿上进行造型表演,应当说是彩亭艺术的萌芽。
到了宋代,“寻橦”变成“高台社火”。表演者站在木箱上,由力夫抬着木箱行进,伴着高跷、旱船、竹马、秧歌、舞龙、舞狮、大头宝宝等,表演场地由固定位置变成移动空间。观众随着木箱移动而移动,场面异常热烈。通常情况下,一个高台一个造型,多取材于一些历史故事。“轻薄行歌走,真狂社舞呈”(范成大《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以滑稽取笑赢得观众。
元代,乐舞与杂技分流,“百戏”的概念已经过时。由“抬箱”变着“抬阁”,一是层数有所增加,二是由成人造型变为儿童造型,三是各层中有一铁杆贯穿。到了明代,“抬阁”盛行于行香走会之中。祟桢五年七月,为了祈雨,组成“抬阁”游行,这时的“抬阁”与今天的抬亭子大同小异。
(历史悠久的三汇彩亭会 作者:漫步)
至清代,“抬阁”已进入鼎盛时期,“抬阁”的扎法和表演方式也有所变化。同一时期,还出现了“重阁”,表演的方式则是另一番情景。张汉载在《天津杨柳青小志》中如此描述:“会中三有重阁者,人之上饰一人至二人,故曰重也。其法以铁捆长三尺余者,缚于肩背上,螬缚坐小儿八、九岁瘦而慧者,饰为美女形,隐其铁捆,化妆着一假手托茶盘盖碗,美女翘足凤鞋而其上,婆婆团扇以舞也。或立于鸟笼钩上,或立于琶弘于轴上,其衣饰装辗之美秀奢丽,为各方所不及。”
三汇彩亭会形成于清初,盛于清朝中后期至民国年间。彩亭是彩亭会最突出的文化艺术表演形式,在约4平方米的平台上,竖立一根铁杆,杆上支架横伸斜展,将从戏文或生活中提炼的人物、情节层叠3—5层,高8—10米,“四人舁之以行,游曳大街,游乐码头”,亭子闪闪悠悠,似坠非坠,观众牵魂撩魄,惊叹不已,凸显了“高、惊、险、奇、巧”的艺术特色。伴随彩亭表演的还有10多种民间文艺。彩亭会期间,“男女游观,填街塞巷,邻封士女不远数百里争赴盛会,殆有举国若狂之概。”
三汇镇地处四川东部华蓥山北段西侧,跨州河、巴河、渠江,形成三江六码头,交通发达,物产丰富,商贾云集,经济活跃,形成了彩亭会产生发展的特殊地理环境。彩亭的产生可追溯到汉代“百戏”中的高竿技艺“寻橦”,渠县汉阙石刻有生动的描绘,到了唐代“寻橦”从杂技中分流成为“高台社火”,其主要特点是用绑扎在高台上的人物造型来表现主题。至明代,发展为“行香走会”,其主要内容就是“抬阁”,抬阁与今天的彩亭已无二样。至清代,三汇有了亭子会,主要由居民自由组织举办。三汇的亭子会与当地独特文化现象密切相连,抬彩亭首先抬“三圣娘娘”敬神娱神,祈子攘灾,到民国初年,彩亭会主要由商会、行帮、礼社组织举办,彩亭内容既承续传统,又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有了反映时代精神风貌的主题内容。
(彩亭会上的小演员 作者:影调阿杰)
表演形式
彩亭将戏文中的动人场面浓缩在一个平台上,或者将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背景分层扎在置于台中而有七、八米高的铁杆、铁环上,构思巧妙,造型奇特,色彩绚丽,工艺精湛,独具特色,堪称中华一绝。彩亭,它以造型为主,亦有绘画、音乐、文学、铁工、木工、刺绣、缝纫、数学、力学等多项艺术内容和知识技能的综合反映,是群众性的集体创作。近几年来,三汇彩亭会,既注意继承和弘扬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汉族民俗艺术形式,又注重表现社会主义新人、新事、新思想和优良的道德风尚,把中国女排夺冠,计划生育、老中青少勇攀高峰等内容生动地融了进去,既具传统色彩,又富时代精神,使彩亭会更加增辉添彩。
在川东北这个千年古镇,数万群众从四面八方蜂拥至,争相一睹难得一见的三汇彩亭。在欢快的耍锣声中,车车灯、狮舞、抬总爷、踩高跷等表演之后,四台分别名为《船舟借伞》、《火焰山》、《寒江关》、《走基层》的彩亭惊艳亮相于世人眼前。四台彩亭高约8米,由几名脚夫齐步慢走抬着沿道巡演,彩亭上的饰演的人物闪闪悠悠、似坠非坠,让观众提心吊胆、惊讶万分。在名为《火焰山》的彩亭铁环上,涂脂抹粉、着上戏装的铁扇公主婷婷玉立,花翎凤冠,衣袍如帆,珠光闪烁,煞是好看。美猴王居中,不时在两个铁环间翻着筋斗,似斜非坠,险中出奇。牛魔王在底座上面,左右小妖各一,其头顶斜撑一柄芭蕉扇,扇角层叠“8”字形的铁环。《船舟借伞》、
《火焰山》、《寒江关》分别从古典小说《白蛇传》、《西游记》、《杨家将》中的情节和人物中取意而来,《走基层》则反映了渠县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画面。除了这四台高亭外,还有《豆母娘娘》、《麻母娘娘》、《送子娘娘》三台矮亭。为传承创新彩亭艺术,在彩亭的设计创意上注重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在表演内容和形式上融入了时代元素。
三汇彩亭会以亭子造型和表演为主要内容,融铁工、木工、刺绣、缝纫、建筑于一体,汇文学、绘画、雕刻、力学于一炉,结构巧妙,造型奇特,色彩绚丽,工艺精湛,凸显了“高、惊、险、奇、巧”的艺术特色,是川东地区民间艺术瑰宝。
(川东北地区民间文化艺术瑰宝——三汇彩亭会 作者:123杰jay)
民俗特色
纵观全国彩亭(有的叫“抬阁”、有的叫“飘色”),唯三汇彩亭构思巧妙,造型独特,可重四到五层,其余均为1至2层,因其每支第二层或第三层都要显彩,故名“三汇彩亭”。
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三汇彩亭日益鼎盛。每年农历3月16至18日,为三汇镇的亭子会期。这三天,“高缀彩亭,四人舁之招摇过市”(渠县志),俗称“抬亭子”。彩亭会期间,“男女游观,填街塞巷,邻封士女不远数百里争赴盛会,殆有举国若狂之概”。
在约4平方米的平台上,竖立一根铁杆,杆上支架横伸斜展,将从戏文或生活中提炼的人物、情节层叠3至5层,高8至10米,“四人舁之以行,游曳大街,游乐码头”,亭子闪闪悠悠,似坠非坠,观众牵魂撩魄,惊叹不已,凸显了“高、惊、险、奇、巧”的艺术特色。
“三汇彩亭会”在全国属独一无二的民间艺术,它融铁工、木工、刺绣、缝纫、建筑于一体,汇文学、绘画、雕刻、力学于一炉,结构精致奇巧,色彩瑰丽,工艺精湛,被誉为川东北地区民间文化艺术瑰宝。
攻略制作队伍
顾问:渠县旅游局 咨询电话:0818-7327891
摄影:心灵飞客 摄影师小虎牙 123杰jay 影调阿杰 漫步
行者:摄影师小虎牙
本攻略最后修订时间:2016年02月14日
more该地其他相关攻略
-
2016年四川乐山市黑竹沟自助游攻略
阅读:32400次 评论:9条
-
2016年四川甘孜州海螺沟自助游攻略
阅读:42640次 评论:12条
-
2016年四川成都鹤鸣老茶馆体验轻攻略
阅读:58300次 评论:38条
-
2015年四川南充市阆中古城自助游攻略
阅读:29340次 评论:9条
-
2015年四川甘孜州四人同山自助游攻略
阅读:111370次 评论:11条
为什么选择远方网攻略
远方网攻略制作流程
